頸椎變形

頸椎變形

頸椎徠變形是指由於退行性變、長期伏案或低頭而引發的頸椎生理曲度改變。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是頸椎病發生和發展的最基本原因。由於椎間盤退變而使椎間隙狹窄,關節囊、韌帶鬆弛,脊柱活動時穩定性下降,進而引起相關結構變性、增生和鈣化。如此形成頸段脊柱不穩定的惡性循環,最後出現脊髓、血管或神經刺激或壓迫的表現。頸椎變形癥狀有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緊、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等。主要治療方式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頸椎變形可併發吞咽障礙、視力障礙、胸部疼痛等。經正規治療,可緩解癥狀。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頸椎功能單位由兩個相鄰椎體、椎間盤、關節突關節和鉤椎關節構成。頸椎由於活動度較大,因而容易退變。頸椎變形的病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
● ● 是頸椎病發生和發展的最基本原因。由於椎間盤退變而使椎間隙狹窄,脊柱活動時穩定性下降,進而引起椎體、關節突關節、鉤椎關節、前後縱韌帶及黃韌帶等的變性、增生和鈣化。如此形成頸段脊柱不穩定的惡性循環,最後出現脊髓、血管或神經刺激或壓迫的表現。
● 損傷
● ● 急性損傷可使原已退變的頸椎和椎間盤損害加重而誘發頸椎病;慢性損傷對已退變頸椎加速其退變過程而提前出現癥狀。
● 頸椎發育性椎管狹窄
● ● 是指在胚胎或發育過程中椎弓根過短,使椎管矢狀徑小於正常。在此基礎上,即使退行性變比較輕,也可出現壓迫癥狀而發病。

癥狀


● 出現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緊、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等癥狀。
● 開始多為頸肩痛,短期內加重,並向上肢放射。放射痛範圍根據受壓神經根不同而表現在相應皮節。皮膚可有麻木、過敏等異常,同時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活等表現。
● 檢查可見病側頸部肌肉痙攣,頸肩部肌肉可有壓痛,患肢活動有不同程度受限。

檢查


● 確診頸椎變形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
● X線檢查
● ● 可示頸椎曲度改變,主要用以排除其他病變。
● CT檢查、 MRI檢查
● ● 可示脊髓受壓等徵象,主要用於輔助診斷疾病。

診斷


● 醫生診斷頸椎變形,根據病史和體格檢查,特別是神經系統檢查,結合X線、CT、MRI等檢查,一般能做出診斷。
● 病史
● ● 中年以上患者,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緊、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等。病程較長。
● 體征
● ● 上肢牽拉試驗及壓頭試驗可出現陽性。
● 影像學檢查
● ● X線檢查可示頸椎曲度改變,生理前凸減小、消失或反張,椎體前後緣骨贅形成及椎間隙狹窄,頸椎斜位片可見椎間孔狹窄等。CT檢查可示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矢狀徑變小,黃韌帶骨化,硬膜外腔脂肪消失,脊髓受壓等徵象。MRI檢查T1WI示椎間盤向椎管內突出等,T2WI示硬膜外腔消失,椎間盤呈低信號,脊髓受壓或脊髓內出現高信號區。

鑒別診斷


● 頸椎變形需與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征、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主要方法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
● 非手術治療
● ● 包括頸椎牽引、頸部制動、頸部理療、改善不良工作體位和睡眠姿勢、調整枕頭高度等方法。常配合應用非甾體抗炎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神經營養葯等。
● 手術治療
● ● 手術適應證:神經根性疼痛劇烈,保守治療無效;脊髓或神經根明顯受壓,伴有神經功能障礙;癥狀雖然不甚嚴重但保守治療半年無效,或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者,應採取手術治療。

危害


● 頸部和肩背部不適,影響生活。
● 可併發吞咽障礙、視力障礙、胸部疼痛等。

預后


● 治療效果取決於病變程度。病變程度較輕者,可通過保守治療緩解。病程較長,病情較重的患者,手術后癥狀有望改善。

預防


● 睡覺時不可俯卧,枕頭不可過高、過硬或過平。
● 避免長期低頭看電腦、手機等。
● 糾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