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靜脈損傷
頸靜脈損傷
頸靜脈損傷是指由於拳擊、勒縊、刀槍傷等各種事故引起的頸部靜脈血管的損傷。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頸靜脈損傷常因拳擊、勒縊、刀槍傷等各種事故傷及頸部引起,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兩種。頸靜脈損傷可引起嚴重出血,但主要致死原因是發生空氣栓塞。發生頸靜脈損傷應立即用手指壓迫、紗布或繃帶填塞傷口,杜絕空氣進入靜脈。繼而通過手術修復,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注射破傷風抗毒素,術後頸部制動,預防血栓形成。頸靜脈損傷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嚴重出血、空氣栓塞等不良後果,甚至死亡。
● 急診科
● 頸靜脈閉合性損傷多見於拳擊、勒縊等。
● 頸靜脈開放性損傷多見於刀傷、槍傷及其他各種事故(如交通事故、生產事故、意外事故)。
● 頸部損傷病史。
● 頸部疼痛、出血等。
● 若發生空氣栓塞,傷員有恐懼、呼吸急促、胸痛、抽搐等。
● 若大量空氣進入心臟內,心臟搏動立即停止,傷員立即死亡。
● 診斷頸靜脈損傷主要依靠頸部體格檢查、血管造影檢查等。
● 體格檢查
● ● 頸靜脈損傷可引起頸部疼痛及嚴重出血,若發生空氣栓塞,患者出現胸痛、恐懼、呼吸急促,甚至心臟搏動停止,患者死亡。
● 輔助檢查
● ● 血管造影檢查:特別是對顱底及頸下段深處的血管損傷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因為這些深部血管的損傷不會有外出血及向外擴張的血腫。
● 醫生根據典型病史、臨床表現和頸部體格檢查診斷本病。
● 頸部損傷病史。
● 臨床有頸部疼痛、頸部出血等表現。
● 若出現空氣栓塞,傷員有恐懼、呼吸急促、脈搏快而不規則,以及胸痛、抽搐和瞳孔改變等。大量空氣進入心臟內,心臟搏動立即停止,患者死亡。
● 本病需要與頸部動脈損傷進行鑒別。
● 開放性頸部動脈損傷噴射性出血表現,閉合性動脈損傷常迅速出現搏動性腫塊,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可鑒別。
● 頸靜脈損傷的處理原則是立即急救止血、杜絕空氣進入靜脈及手術修復治療。
● 頸部大靜脈損傷應立即用手指壓迫、紗布或繃帶填塞傷口,杜絕空氣進入靜脈。
● 將傷員的頭、頸和軀幹上部降低,以防止腦氣栓發生。
● 有休克者,積極抗休克治療。
● 出血不多而心搏驟停,考慮空氣進入心臟時,立即行右心室穿刺,將空氣抽出或自頸內靜脈置入導管吸出空氣。
● 頸部小的靜脈損傷,可予以結紮止血。
● 對頸內靜脈損傷原則上施行靜脈修復,包括對端吻合或血管旁路移植術。
● 雙側頸內靜脈損傷時,至少要保留一側損傷較輕的血管。
● 對一側的頸內靜脈、頸外靜脈和鎖骨下靜脈的嚴重破裂,可以將靜脈損傷處的上下予以結紮。
● 對頸部大靜脈小的裂口仍應爭取修復血管,因為少數傷員的健側靜脈可有先天畸形,結紮傷側后可造成嚴重後果。缺損過大而無法吻合時,應爭取行血管旁路移植。
● 若一側頸內靜脈已結紮,另一側行血管移植術,應保護移植血管不受壓以預防橋血管堵塞。
● 術後頸部制動,以廣譜抗生素防治感染,並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並預防血栓形成。
● 頸部靜脈損傷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嚴重出血、空氣栓塞,可導致死亡。
● 頸部靜脈損傷部分經過手術治療可好轉,但術后若發生感染、血管痙攣、血栓形成等,可能導致嚴重不良後果。
● 謹防頸部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