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藥理學

網路藥理學

網路藥理學是基於系統生物學的理論,對生物系統的網路分析,選取特定信號節點(Nodes)進行多靶點藥物分子設計的新學科。網路藥理學強調對信號通路的多途徑調節,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從而提高新葯臨床試驗的成功率,節省藥物的研發費用。

2007年徠英國Dundee大學、藥理學家Andrew L. Hopkins率先提出。

發展背景


在以前的藥物研發模式中,主要遵循“一個藥物、一個基因、一種疾病”的模式,這是導致70%的新葯在臨床試驗失敗的主要原因。實際上,臨床上的多種慢性病如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是多基因、多因素作用的疾病,僅根據單一作用靶點難以達到良好治療的效果。以腫瘤的發生為例:形成一個立方厘米的實體瘤需要10年的時間,經過6大步驟:克服凋亡、抑制衰老(無限增殖)、分泌自我增殖信號、對生長信號不敏感、血管新生和侵襲,其中有大量的基因和蛋白參與作用。
基徠於網路藥理學形成藥物分子設計新模式,是發展創新藥物的重要途徑。

學科定義


網路藥理學(network pharmacology )從系統生物學和生物網路平衡的角度闡釋疾病的發生髮展過程、從改善或恢復生物網路平衡的整體觀角度認識藥物與機體的相互作用並指導新葯發現。 2007年英國Dundee大學、藥理學家Andrew L. Hopkins 率先提出了此概念,之後,"網路藥理學"被迅速應用於眾多領域的研究中,顯示出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

在中醫藥的應用


隨著網路藥理學的興起,其整體性、系統性的特點與中醫藥整體觀、辨證論治原則一致,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中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