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靶器官損害
高血壓靶器官損害
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是由高血壓引起或伴隨的心、腦、腎、血管及其他器官的病理性損害。慢性升高的動脈血壓增加靶器官的壓力負荷,引起交感神經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過度激活、代謝異常及炎症過程,觸發血管重構和內皮功能異常,直接影響心、腦、腎的灌注。常見癥狀有頭暈、頭痛、頸項僵硬、疲勞、心悸等,也可出現視物模糊、鼻出血等較重癥狀。累及心、腦、腎等器官時可有胸悶、氣短、心絞痛、多尿、眩暈、意識喪失等表現。治療原則是控制血壓及心血管危險因素,保護靶器官,小劑量、長效、聯合用藥及個體化治療。本病可併發腦血管病,如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還可併發心力衰竭、冠心病、慢性腎衰竭及主動脈夾層等。如果血壓控制良好,可明顯降低心腦腎等器官併發症的發生,改善預后。
● 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腎內科或內科、眼科
● 慢性升高的動脈血壓增加靶器官的壓力負荷,特別是收縮壓。
● 高血壓觸發血管重構和內皮功能異常,直接影響心、腦、腎的灌注。
● 血壓增高還引起交感神經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過度激活、代謝異常及炎症過程,這些改變不但加重和加速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本身即可損害靶器官。
● 高血壓靶器官損害在心、腦、腎、視網膜有不同的表現。
● 可表現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縮或舒張功能異常、慢性心力衰竭、心絞痛、心肌梗死和需要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治療等,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
● 可表現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出現頭暈、頭痛、頸項僵硬、疲勞,嚴重者可出現眩暈、意識喪失等癥狀。
● 可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血肌酐水平升高、慢性腎臟病等,出現泡沫尿等癥狀。
● 可表現為內皮功能異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外周動脈疾病、冠狀動脈鈣化或狹窄、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等,出現相應的癥狀。
● 可表現為出血、滲出或視盤水腫,出現視物模糊等癥狀。
● 醫生依據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可確診高血壓靶器官損害。
● 常規檢查項目有血常規、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血生化等。
● 對心肌梗死、心絞痛等心臟病變有判斷作用。
● 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頭顱CT、磁共振成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眼底檢查等均有助於了解靶器官損傷情況。
● 醫生根據高血壓病史及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診斷高血壓靶器官損害。
● 患者有高血壓病史。
● 患者有頭暈、頭痛、頸項僵硬、疲勞、心悸等癥狀,也可出現視物模糊、鼻出血等較重癥狀。累及心、腦、腎等器官時可有胸悶、氣短、心絞痛、多尿、眩暈、意識喪失等表現。
● 心電圖檢查有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心絞痛改變。
● 影像學檢查有心、腦、腎、視網膜等損害表現。
● 高血壓靶器官損害需與原發性心絞痛、心力衰竭、腦卒中、慢性腎臟病等區別。
● 上述疾病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相似,醫生主要依據高血壓病史來區別。
● 治療原則是控制血壓及心血管危險因素,保護靶器官,小劑量、長效、聯合用藥及個體化治療。
● 減輕體重:將體重指數儘可能控制在<24kg/m²。
● 減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6克為宜。
● 補充鉀鹽:每日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 減少脂肪攝入:減少食用油攝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動物內臟。
● 戒煙限酒。
● 增加運動。
● 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態平衡。
● 必要時補充葉酸製劑。
● 出現心力衰竭的患者應先用利尿葯,優先選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藥(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和β受體拮抗藥。
● 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患者,優先考慮β受體拮抗藥和鈣通道阻滯葯,也可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藥。
● 注意防治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必要時進行手術治療。
● 出現腎損傷,優先考慮的藥物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藥、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和鈣通道阻滯葯。
● 對於視網膜病變,如果血壓急劇升高,最好使舒張壓緩慢穩定下降,急劇降壓可能造成器官缺血。
● 持續的靶器官損害可引起心、腦、腎及血管的嚴重併發症,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腦血管疾病,引起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慢性腎衰竭、主動脈夾層。
● 及時有效地降壓,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可明顯降低心腦腎等器官併發症的發生,改善預后。
● 臨床證據表明,收縮壓下降10~20mmHg或舒張壓下降5~6mmHg,3~5年內腦卒中、冠心病與心腦血管病死亡率分別減少38%、16%與20%,心力衰竭減少50%以上,高危患者獲益更為明顯。
● 對於高血壓患者,應及時有效地降壓,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應用降壓藥物。
● 控制血糖、血脂、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多重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