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爾旗王爺府

建築考究的盟旗王公府邸之一

准格爾旗王爺府又稱貝勒府,位於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布爾陶亥蘇木境內,是鄂爾多斯市近代史上規模宏大、建築考究的盟旗王公府邸之一。王爺府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准格爾旗第九代札薩克多羅貝勒孛兒只斤·扎那嘎爾迪主持興建(扎那嘎爾迪於1852年襲准格爾旗扎薩克,1854年晉貝勒,后兼任伊克昭盟盟長)。

歷史沿革


伊克昭盟蒙古鄂爾多斯部七旗王公會盟銅像
伊克昭盟蒙古鄂爾多斯部七旗王公會盟銅像
咸豐二年(1852年)孛兒只斤·扎那嘎爾迪襲父封固山貝子爵,任鄂爾多斯左翼前旗(准格爾旗)第九代札薩克,咸豐六年(1854年)晉多羅貝勒爵,兼伊克昭盟盟長。那時,鄂爾多斯的蒙古民眾還過著游牧生活,和鄂爾多斯其它六旗的札薩克衙門一樣還設在蒙古包里。傳說,扎那嘎爾迪早期的札薩克衙門設在"倒勞忽桶"--在今大營盤西八里處,蒙語意為"七座蒙古包"。扎那嘎爾迪早就看中了"泉子灘"這塊寶地,派人將觀風水的先生請來察看一番,遂將衙門府邸確定在此地。同治初年,在泉子灘首先建起了衙門,分前、中、后三個院。前、中兩院建有東西對稱的平房,後院建有五間磚木結構起脊正庭,還有東西兩間配房。在王公制度占統治地位的時候,這裡一直是准旗旗政內部事務的決策與權力機構。
金漆木製札薩克印信盒
金漆木製札薩克印信盒
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年),即扎那嘎爾迪晉爵為多羅貝勒的次年,又在王府西北約一里處開始興建別具一格的花園。花園的規模雖沒有王府大,但卻幽雅、恬靜,園內建築吸收了江南園林造型藝術之風格,是專為扎那嘎爾迪建造的尋歡作樂的私人別墅,分前後兩個院落,最前面是一座大影壁,前院大多是平房,後院亭台水榭,奇花異草,別有一番風格。後院最前面是十間亭,其後有養魚池,池上建有一座小橋。傳說,最初從噴泉到花園的養魚池埋設了地下輸水管道,供養魚和澆花之用。養魚池後面是五間亭,最後面是七間亭,也叫卧亭,是扎那嘎爾迪和妻妾們進行枕邊會晤的場所。盛夏園內花香四溢,徐風吹拂,飄出陣陣清香,不絕如縷。後來,由於地下輸水管道堵塞,污水四溢,淤泥遍地,養魚池被爛泥填埋,人們遂將此園改叫為壞井園。民國二十二年,在此又成立了旗公署財務處。民國初年那森專權,破清政府不準蒙旗養軍隊之禁例,在准旗陸續建了十一處兵營,其中包括在王府東半里處設立的兵營。這處兵營為土築牆四合頭院落,為和王府的大營盤區別,人們習慣地稱此地為"小營盤"。小營盤內由於楊章連的兵在此駐較久,所以,當地的人們有時也叫此營盤為"楊營部"。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陸續建築如此浩繁的工程,完全用的是本地的木材。王府的配套建築越來越多了,而附近高坡上的樹木卻越來越少了,植被越來越退化了。至解放初,由於大量地砍伐這裡附近的樹木,這裡優美的環境,良好的植被已成為歷史,大營盤已置於茫茫漠野的包圍之中。世移時遷,大營盤這個歷史概念也發生了變化。現在的大營盤,已成為一個廣義的地域代名詞,包括現在的布爾陶亥鄉政府所在地的周圍區域。
鄂爾多斯左翼后旗(達拉特旗)札薩克印信
鄂爾多斯左翼后旗(達拉特旗)札薩克印信
王府建成初期,以東八里,以西三里,以北三里,以南五里都是平坦的開闊地。每年在此舉行三次大會。每年五月份,在東、南的開闊地舉行"楚格拉"大會,屆時,蒙古包星羅棋布,鱗次櫛比。全旗仕官、牧民在此聚會,摔跤、賽馬等蒙古族傳統體育競技項目成了必不可少的助興活動。此外,還有牲畜交易、宗教、迷信、喇嘛念經等活動,應有盡有。"楚格拉"大會一般舉行五至七天。前三天為"小楚格拉",后三天為"大楚格拉",從王府建成到王府衰落前,在這裡曾舉辦過大約60年的"楚格拉"大會;每年臘月二十左右,舉行由札薩克、東西協理、管旗章京、東西梅林、五兌、章蓋等仕官參加的"封印"會。到時燒香點燈把扎薩克印供起來,全體仕官休息,準備過年。正月十九左右,由上述人員再來聚會,舉行開印會,啟印儀式完畢后,宣讀任免令,然後各司其職。縱觀同治與光緒年間王府建築漸漸豪華的歷史,實際上也是一段扎那嘎爾迪發跡升遷的歷史。無庸誨言,扎那嘎爾迪是近代史上伊克昭盟風雲一時的盟旗王公,但他畢竟是和腐敗的清王朝一脈相承,只不過是充當了歷史前進中的一塊絆腳石,實質上無益於鄂爾多斯廣大蒙古族牧民。現在,王府正庭西房門兩邊保留著建府時的一副對聯,這副對聯比較真實而集中地反映了扎那嘎爾迪建成王府後上冀皇帝施恩,下期兒孫超越前人的心情。現將這副對聯抄錄如下:肯指肯望受皇恩不比浮雲富貴美輪美奐綿世澤異乎閥閱家嚴其大意是:懇切地希望蒙受皇帝的施恩,富貴永恆,不要象飄浮不定的浮雲那樣瞬時散盡;願有美好而豐盛的財物綿延不竭,惠及后胄,兒輩應比有功勛的父親更勝一籌。然而,扎那嘎爾迪心比天高,四個兒子卻命比紙薄,紛紛夭折,死在了他之前。
從王府雙層大門進去,有一塊偌大的空場地--外大院。西南角是大廚房,西面是馬號,東面有五間兵營,正面(坐北朝南)是客房,中央為過亭和里院相通。從過亭徑直過去是二門,二門兩側各有一個小羅門;二門過去再往北走是里院,一條筆直的甬道通往王府正庭。正庭為五間,東西各有一間耳亭,耳亭兩側是後院門,里院東西兩邊分別是東廂、西廂。整個王府共建新屋60餘間。從後面小圓門出去,西北角有三尊白塔,中間最高的有兩丈余。從南大門出去,西南角還有王府家廟五間,東西各有耳亭兩間。王府家廟與王府正庭、東西廂都是起脊宮殿式建築。屋宇之巔,陶瓦密列,高低大小皆琢浮雕,角檐凌空。旁椽競伸,如鳥羽翼,騰空欲飛;彩畫繞樑,古色古香;深宮正庭,威嚴陰森;庭院迴廊富麗堂皇;幽院高牆,錮鎖韶光;王爺至叩禮先施,仕官仆佣,皆聽一人。好一個陰森森、靜幽幽、排排場場、堂堂皇皇的王府!王府建成后,又在外圍築了城牆、城堡。城牆東西南北等距,周長三里,高兩丈,東西城門皆築有城樓,城牆上築有十二座炮台。無論從哪一方仰視,皆為四座。炮台居高臨下,虎視四方。炮台上,士卒晝夜站崗,府內衛隊常年在外大院駐紮。養兵千日,只求用兵一時。
札鄂爾多斯左翼前旗貝勒府的落成,其規模與豪華在准旗王公制度300年的歷史中是空前絕後的。他是准旗第九代扎薩克,在咸豐二年襲位時還住在蒙古包里,光緒二十七年(一九○一年)薨,從此,在准旗結束了札薩克一統天下的歷史。第十代札薩克珊濟密都布(扎王的三弟在准格爾召當喇嘛,六十三歲還俗即扎薩克位)、第十一代札薩克阿拉騰瓦其爾(珊的兒子)皆無功受祿,在此即位分別做了十三年、五年的傀儡。民國以後隨著王公制度的日趨衰落,衙門失去了它原來的尊嚴。民國五年,實際掌政准格爾旗的東協理台吉孛兒只斤·那森達賴將衙門遷徙至沙圪堵楊家灣。民國二十一年秋,衙門隨又遷回大營盤原衙門院落,但形同虛設,成為以軍代政的附庸。起初,衙門有扎薩克一人,東西協理二人,管旗章京一人,東西梅林二人,承起官三人,筆帖式十六人,頂木齊二人,寶什浩若干人。其中,扎薩克與東西協理不常駐衙門,若有重大或比較棘手的事情才參與解決。駐衙門的有管旗章京,東西梅林,三班組成,分別各帶一班人員,輪流駐衙門,每班每次為一個月。月底此回彼來,自帶伙夫,三班人員循環。每班一年駐衙門四次。這是准旗衙門的人員配備及上班制度。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扎那嘎爾迪王府開始破土動工。地址在衙門東北百餘米處,最初,扎那嘎爾迪的府邸謂貝子府,始稱貝勒府。王府的規模比衙門宏大,庭殿亦比衙門壯觀。最南端是類似屏風的影壁,其後是南大門,南大門為兩層,外面一層,從正面看是八扇大門,其中有六扇大門能開閉,東西兩側的門是固定的假門。南大門兩側蹲踞著兩個碩大的石獅子,給人一種威嚴陰森的感覺。
民國十四年以後,共住了三代扎薩克的王府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只有札薩克的遺老遺少及侍從人員、衛隊在此打發著餘生光陰。至民國二十六年冬、民國二十七年正月,馬占山的挺進軍騎三師和蒙軍十二團騎兵來此騷擾后,王府大傷元氣,嚇得曾鄧攜領著奇治國(記名札札薩克)逃之夭夭。第十二代扎薩克奇治國於民國三十一年在德勝西加克爾齊奇玉成的院落即位。第十三代(末代)扎薩克奇福海在准旗大部分地區已解放之時跑到河套王保公過了不到一年半的扎薩克"官癮"。解放以後,王府及其它建築坍的坍、拆的拆所剩無幾。到現在為止,整個王府、花園、衙門、營盤、城牆、王府家廟、白塔等坍塌殆盡,只有王府正庭和耳亭保留完好,其它建築均已不復存在。一九八四年上級有關部門撥款將正庭彩畫一新。昔日貴族用勞動人民的血汗為自己建造的底邸,而今回到了人民的手裡。
相傳,因建王府把水引向北面,沼澤地空出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距王府東一里處有一眼明凈的噴泉,一年四季水流不斷。布爾陶亥,蒙語意為"泉子灘",據此而命名。"泉子灘"當初是一塊平坦的開闊地,四周都是丘陵緩坡。遠遠望去,"泉子灘"是一方小盆地,泉水流經盆地的腹地,整個盆地水草豐美;遠處高坡上,一年四季翠綠如茵,松、柏、楊、柳天然森林點綴著丘陵山坡。盆地與丘陵接壤處,松柏與楊柳林間隙處,野草茂盛。晚秋時分,羊群走進去不見蹤影,牛馬大畜走進去,只見脊頂一蠕一動。盛夏金秋,這裡是牧民的天堂,貴族台吉的憩園。
發展規劃
准格爾旗王爺府景區已納入准格爾旗"十二五"旅遊發展規劃,到2015年將建成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建築特色


王爺府分前後三重院落,建築布局採用中軸式傳統布局方法,兩廂嚴格對稱構建廂配殿房,建築朝向坐北面南,院落中央置甬道,自門前起直線貫通后正殿,突顯王爺貝勒府邸的權貴與尊嚴。王爺府周圍生態環境良好,地貌相對平坦,視野開闊,景觀多樣,有湖泊、沙地、草地、林地等。特別是擁有萬畝林地,萬畝水面,萬畝自然沙柳和萬畝濕地草墊,點綴有村民種植的桃樹、柳樹、楊樹、杏樹等落葉闊葉樹種,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植物景觀。

文化活動


相關人物

准格爾旗札薩克王爺世系
成吉思汗後裔
伊克昭盟郡王旗末代札薩克王爺奇忠義及福晉
伊克昭盟郡王旗末代札薩克王爺奇忠義及福晉
伊克昭盟札薩克旗王爺沙克都爾扎布
伊克昭盟札薩克旗王爺沙克都爾扎布
明成化十五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的第十五世孫達延汗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再一次統一蒙古草原,設立六個萬戶;封其三子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執掌新秦中草原為鄂爾多斯萬戶(今黃河幾字灣內蒙古鄂爾多斯),清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的第五世孫孛兒只斤·額磷臣率部內附歸清,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將鄂爾多斯部落分為鄂爾多斯左翼前、中、后和鄂爾多斯右翼前、中、后6個札薩克旗。清廷敕封額磷臣的侄子孛兒只斤·色楞為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左翼前旗(今准格爾旗)扎薩克,晉固山貝子爵。孛兒只斤·色楞赴任之後,取宗族姓氏全稱“奇渥溫·孛兒只斤”首音的諧音漢字“奇”為漢化姓氏,稱奇氏,形成了准格爾旗蒙古族奇氏一族。其實,當時的鄂爾多斯地區蒙古族黃金家族中,已經多有稱漢姓奇氏者了。
世系
孛兒只斤·色楞:清順治六年~康熙十三年(公元1649~1676年)在位二十七年,扎薩克旗位下傳長子孛兒只斤·貢布喇什
孛兒只斤·貢布喇什:清康熙十六年~二十三年(公元1677~1684年)在位七年,扎薩克旗位下傳長子孛兒只斤·根東什轄布
孛兒只斤·根東什轄布清康熙二十四~四十八年(公元1685~1709年)在位二十四年,扎薩克旗位下傳長子孛兒只斤·羅布德
孛兒只斤·羅布德:清康熙五十年~乾隆五年(公元1710~1740年)在位三十年,扎薩克旗位下傳長子孛兒只斤·那木吉爾達木濟
孛兒只斤·那木吉爾達木濟:清乾隆五~四十二年(公元1740~1777年)在位三十七年,扎薩克旗位下傳次子。孛兒只斤·色旺喇什
孛兒只斤·色旺喇什:清乾隆四十二年~嘉慶十七年(公元1777~1812年在位三十五年,兼任伊克昭盟盟長,扎薩克旗位下傳兒子孛兒只斤·鄂爾德尼
孛兒只斤·鄂爾德尼:清嘉慶十七年~道光六年(公元1812~1821年)在位九年,扎薩克旗位下傳兒子孛兒只斤·葵圪堵爾色楞
孛兒只斤·葵圪堵爾色楞:清道光六年~咸豐二年(公元1821~1852年)在位三十九年,兼任伊克昭盟盟長,扎薩克旗位下傳兒子孛兒只斤·扎那嘎爾迪
孛兒只斤·扎那嘎爾迪:清咸豐二年~光緒二年(公元1852~1876年)在位二十四年,兼任伊克昭盟盟長,扎薩克旗位下傳兒子孛兒只斤·珊濟密德布
孛兒只斤·珊濟密德布:清光緒二十七年~民國五年(公元1901~1916年)在位十五年,扎薩克旗位下傳兒子孛兒只斤·阿拉騰瓦其爾
孛兒只斤·阿拉騰瓦其爾:民國六~十四年(公元1917~1925年)在位八年,扎薩克旗位下傳兒子孛兒只斤·寶音巴德爾胡(奇福海)
孛兒只斤·寶音巴德爾胡(奇福海):准格爾旗末代王爺,但因年幼未襲扎薩克王爺,僅為記名扎薩克王爺,旗政實際上由東協理孛兒只斤·那森達賴來執掌至此,蒙古准格爾旗扎薩克旗位共有十二代,歷祚二百五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