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鳶尾
百合目鳶尾科本植物
巴西鳶尾(學名:Neomarica gracilis (Herb.) Sprague)是鳶尾科、巴西鳶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50厘米。葉從基部根莖處抽出,呈扇形排列,葉片2列,葉寬約2厘米,帶狀劍形,革質,深綠色。花從花莖頂端鞘狀苞片內開出,花莖扁平似葉狀,但中肋較明顯突出,花莖高於葉片,花瓣6枚,其中3枚為外翻的白色苞片,基部有紅褐色斑塊,另3枚直立內卷,為藍紫色並有白色線條。蒴果。
巴西鳶尾原產於巴西和墨西哥,在中國華南地區有大量引種栽培。巴西鳶尾常生長或栽培於公園蔭蔽處的路邊,喜高溫及濕潤氣候的環境。
巴西鳶尾花葉俱美,適應性好,是優良的觀花觀葉植物。
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圖冊
根狀莖治關節炎、跌打損傷、食積、肝炎等症。對氟化物敏感,可用以鑒測環境污染。
繁殖方式以分株法為主,只要挖取已經髮根的花莖苗另外栽種即可。而施肥可於春至秋季以花寶2號,1,000倍液,每2周一次,並於盆面施用長效肥,如好康多一號,三個月一次即可。需定時清除黃葉、老葉,以維持環境的整潔及有利植株通風,若植株已生長太密,需要分株疏植。
巴西鳶尾引入台灣的時間極長,因此也廣被種植,雖然她的花朵壽命短,但若以花海戰術,眾多花莖輪流開放,也可觀賞一段時間,而非花期時,濃綠光亮、具線條感的葉子,依舊是室內、室外皆適宜的賞葉植物。
花果期:花期4~9月,每朵花只開一天。
繁殖:繁殖可用分株法,春至秋季為適期,可將花莖上的幼株引至土面,即能髮根成新株。
也可以採集種子,依靠種子繁殖。
栽培:栽培土質以肥沃之壤土或腐植質土為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均能成長,但以半陰處日照約60~70%,葉色較美好。施肥可用有機肥料如豆餅、油粕或三要素,每1~2個月施用一次。喜好潮濕,培養土應常保濕度,乾旱生育不良。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攝氏20~28度C,冬季要溫暖避風,寒流來襲10度C以下需預防寒害,空氣乾燥會導致葉尖枯焦。栽培多年後叢生的植株過度擁擠,應強制分株栽植。
巴西鳶尾的英文名為Apostle’s Iris(意為使徒鳶尾)或者Walking Iris(行走的鳶尾),1928年才被植物學家發現和命名。而英文名稱Walking Iris的由來,源自於巴西鳶尾的蔓延的生長習性。
巴西鳶尾原產於巴西和墨西哥,廣泛分佈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非洲和澳大利亞也有少量分佈。在中國華南地區有大量引種栽培。
巴西鳶尾花期春季至初夏,每朵花只開1天,通常上午開放,至下午3時或4時就開始內卷枯萎。但其植株會不斷產生新的花朵,不斷替代很快凋謝的花,持續一段時間,因此整體的花期並不短。開花過後,新的小苗會在著花處產生並且長大,同時花葶也會繼續生長。隨著小苗重量的增加,壓彎花葶,靠近地面,小苗也得以紮根,像是在花園當中漫步一樣。
光照:巴西鳶尾對光照的適應能力很強,全日照、半日照、明亮散射光處都可生長良好,但更適宜生長在半日照或有遮陰的環境下。
澆水:巴西鳶尾栽培土壤需常保濕潤,夏季注意勿缺水,否則葉尖乾枯,影響觀賞價值。
施肥:巴西鳶尾的施肥可用有機肥料如腐熟餅肥或氮、鉀、磷肥料,每1-2個月施用1次。
防寒:寒流來襲10℃以下需預防寒害,寒流帶來的空氣乾燥會導致葉尖枯焦,因此進入寒冷季節要注意避風,防止傷害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