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
自治州
自治州,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在中國,行政地位與地級市相同,屬於地級行政區。是在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地位介於省與縣之間。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享受較高的自我管理權利,設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自治州的自治機關行使下設區、縣的市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行使自治權。自治州自治機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州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政府實行自治州州長負責制,自治州州長主持本級人民政府工作,州長由自治主體民族的公民擔任。
截止到2019年1月10日,中國共計30個自治州。
自治州行政區劃級別為地級行政區,受所在的省或自治區領導。
自治州為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相關規定,民族自治地方享受很高的自我管理權利。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行使下設縣級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行使自治權。
自治州自治機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州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政府實行州長負責制,自治州州長主持本級人民政府工作,州長由自治主體民族的公民擔任。
自治州管轄的行政區域為縣級行政區包括縣、自治縣、縣級市。有的以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如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有的以兩個或幾個少數民族聚居區聯合建立,如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自治州下轄縣、自治縣和縣級市。截止到2017年,中國大陸共有30個自治州。
省份 | 自治州 | 州府 | 主體民族 | 設立日期 |
吉林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延吉市 | 朝鮮族 | 1952.9.3 |
湖北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恩施市 | 土家族、苗族 | 1983.8.19 |
湖南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吉首市 | 土家族、苗族 | 1957.9.20 |
四川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 馬爾康市 | 藏族、羌族 | 1953.1.1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康定市 | 藏族 | 1950.11.24 | |
涼山彝族自治州 | 西昌市 | 彝族 | 1952.10.1 | |
貴州 |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凱里市 | 苗族、侗族 | 1956.7.23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都勻市 | 布依族、苗族 | 1956.8.8 |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興義市 | 布依族、苗族 | 1982.5.1 | |
雲南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楚雄市 | 彝族 | 1958.4.15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蒙自市 | 哈尼族、彝族 | 1957.11.18 | |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文山市 | 壯族、苗族 | 1958.4.1 |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景洪市 | 傣族 | 1953.1.24 |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大理市 | 白族 | 1956.11.22 |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芒市 | 傣族、景頗族 | 1953.7.24 |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瀘水市 | 傈僳族 | 1954.8.23 | |
迪慶藏族自治州 | 香格里拉市 | 藏族 | 1957.9.13 | |
甘肅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臨夏市 | 回族 | 1956.11.19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合作市 | 藏族 | 1953.9.30 | |
青海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共和縣 | 藏族 | 1953.12.6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海晏縣 | 藏族 | 1953.12.31 |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德令哈市 | 蒙古族、藏族 | 1954.1.25 | |
黃南藏族自治州 | 同仁縣 | 藏族 | 1953.12.22 |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瑪沁縣 | 藏族 | 1954.1.1 | |
玉樹藏族自治州 | 玉樹市 | 藏族 | 1951.12.25 | |
新疆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伊寧市 | 哈薩克族 | 1954.11.27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博樂市 | 蒙古族 | 1954.7.13 |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昌吉市 | 回族 | 1954.7.8 |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庫爾勒市 | 蒙古族 | 1954.6.23 |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阿圖什市 | 柯爾克孜族 | 1954.7.14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於吉林省東北部,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東與俄羅斯接壤,南隔圖們江與朝鮮毗鄰,瀕臨日本海,面積4.35萬平方公里。延邊州總邊境線長達768.5公里,其中中朝522.5公里,中俄246公里。有5個邊境縣市,18個邊境鄉鎮,10處對外開放口岸。1952年9月3日,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正式成立。1955年12月20日召開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將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改稱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邊州轄延吉、圖們、敦化、琿春、龍井、和龍6市和汪清、安圖2縣,州府延吉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227.16萬,有朝鮮族、漢族、滿族、回族等民族。延邊自然生態保存完好,長白山作為中國十大名山之一,氣勢雄偉,風光奇特,景色宜人,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的獨特邊境風貌,更是令人流連忘返。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面積2.41萬平方公里。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恩施地區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國務院以國函【1993】36號文批複同意將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州轄恩施、利川2市和巴東、來鳳、咸豐、建始、鶴峰、宣恩6個縣,州府恩施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329.03萬人,主要有土家族、苗族、漢族等民族。恩施州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是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的故鄉。這裡有“古人類文化”,“巴文化”,“抗戰文化”,“紅色文化”;有精美絕倫的土家織錦西蘭卡普;有中國南方桿欄式建築經典土家吊腳樓;有亞洲第一洞“騰龍洞”;有可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媲美的“恩施大峽谷”;有全國罕見、一線串珠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星斗山、七姊妹山和國家森林公園坪壩營。恩施州與張家界、長江三峽構成了中國黃金旅遊線上的“金三角”。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面積1.55萬平方公里。1952年8月1日,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4月28日,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6日國務院第五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湖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設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決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1988年12月31日,所屬桑植、大庸被划入張家界市。湘西州轄吉首市、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共1市7縣,州府吉首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254.7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77.21%。重點風景名勝區共5處,其中省級的有猛洞河、吉首──鳳凰、棲鳳湖等3處。主要旅遊區是猛洞河風光、吉首德夯苗族風情、鳳凰古城、南方長城、棲鳳湖、龍山火岩溶洞等。名勝古迹有永順縣的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年間的溪州銅柱,鳳凰縣的明代古建築的黃絲橋城堡。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北部,北部與青海、甘肅省相鄰,面積8.42萬平方公里。1953年1月1日撤銷茂縣專區,改設四川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11月28日四川省藏族自治區改設阿壩藏族自治州,1987年7月24日,阿壩藏族自治州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州轄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13縣,州府馬爾康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89.87萬人,藏族佔54.50%,羌族佔17.58%;漢族佔24.55%。優美的自然風光與極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有機結合,形成了阿壩州獨特而豐富的旅遊資源。九寨溝、黃龍寺風景名勝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四姑娘山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卧龍、若爾蓋高原濕地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卓克基土司官寨屬國家級人文景點,藏羌民俗特色鮮明。
甘孜藏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俗稱康區),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面積15.30萬平方公里。1950年11月24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於在康定正式成立。1955年3月3日改西康省藏族自治區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州。11月28日改原西康省藏族自治州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轄康定、瀘定、丹巴、九龍、雅江、道孚、爐霍、甘孜、新龍、德格、白玉、石渠、色達、理塘、巴塘、鄉城、稻城、得榮18個行政縣,州府康定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109.19萬人,藏族佔78.29%,漢族佔18.24%。州東部地區有環繞“蜀山之王”貢嘎山形成的雄、奇、險、峻與秀美旖旎為一體的自然景觀;南部地區有被稱為“藍天下最後一塊凈土”的稻城亞丁自然保護區,並以此為核心形成了“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北部地區以德格印經院和格薩爾故里為中心,自然景觀與康巴文化相融合,獨具魅力。
涼山彝族自治州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面積6.01萬平方公里。1952年10月1日西康省涼山彝族自治區成立(後來改為州)。1955年10月1日,撤銷西康省,涼山州改屬四川省。1978年10月4日,撤銷西昌地區,其中8個縣併入涼山州。1984年4月,峨邊縣、馬邊縣劃歸樂山地區。涼山州轄西昌市,德昌、會理、會東、寧南、普格、布拖、昭覺、金陽、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寧、鹽源15縣和木里藏族自治縣,州府西昌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453.28萬人,彝族佔49.13%。漢族佔47.55%。涼山州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有瀘山邛海風景區(4A)、螺髻山景區(4A)、冕寧靈山風景區(4A)、瀘沽湖景區(3A)。還有美姑大風頂、冕寧冶勒、雷波麻咪澤、越西申果庄等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冕寧彝海、雷波馬湖和會理龍肘山——仙人湖景區……涼山是全國唯一的脫胎於奴隸社會且又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屬香格里拉旅遊大環線中的重要一環。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東南部,毗鄰湖南、廣西,面積3.03萬平方公里。1956年4月18日,國務院以(56)國設司第30號文件批複,撤消鎮遠專區,建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鎮遠專區的餘慶縣劃歸遵義專區,都勻專區的麻江、丹寨、黎平、從江、榕江5縣划入黔東南自治州,7月23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黔東南州轄凱里市及麻江、雷山、丹寨、黃平、施秉、鎮遠、三穗、岑鞏、天柱、錦屏、黎平、從江、榕江、台江、劍河15個縣,州府凱里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348.0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78.92%。黔東南州自然風光神奇秀麗,人文景觀絢麗多彩,民族風情濃郁迷人。以舞陽河和雲台山為代表的山水名勝,自然風光迤邐多姿;以凱里、台江、雷山為代表的苗族風情;以黎平、從江、榕江為代表的侗族風情;還有施秉杉木河、黃平野洞河、劍河溫泉、岑鞏龍鱉河等景點,構成黔東南多姿多彩的旅遊景觀,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橋和述洞侗族獨柱鼓樓、榕江車江八寶寨古樓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記錄。黎平肇興堂安侗寨和錦屏隆里古城為中國與挪威國際合作項目生態博物館,境內有“舞陽河”和“黎平侗鄉”兩個國家風景名勝區。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中南部,與廣西毗鄰,面積2.62萬平方公里。1956年8月8日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黔南州轄都勻、福泉2市和甕安、貴定、龍里、惠水、長順、羅甸、平塘、獨山、荔波9縣和三都水族自治縣,州府都勻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323.1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55.92%。黔南山青峰奇、風光絢麗,名勝古迹眾多,民族文化悠久,民俗風情濃郁,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荔波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熔旅遊、觀光、科研考察於一爐,享有“地球上喀斯特地區獨一無二的綠色寶庫”的盛譽。由它和龍里猴子溝、福泉石林、古城遺址、灑金谷、甕安江界橋,以及福泉古城垣、冠山紫官洞、三都水族風情、荔波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故居、都勻百子橋、文峰塔為代表的橋城風光、惠水深黔山莊的燕子洞、穿洞瀑布、百鳥河風景區、九阡水族起義關卡遺址、都江古城垣、貴定洛北河漂流等組成的貴州南線豐富多彩的旅遊景觀,讓人一游難忘。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西南部,毗鄰廣西、雲南,面積1.68萬平方公里。1982年5月1日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1981年9月21日,國務院批複同意設立)。黔西南州轄興義市和興仁、安龍、貞豐、普安、晴隆、冊亨、望謨7縣。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280.59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39.7%。黔西南州有神奇的旅遊資源。黔西南州有國家級風景區馬嶺河峽谷、萬峰林、萬峰湖,國家地質公園萬峰林,國家級森林公園仙鶴坪,國家級水利風景旅遊名勝區貞豐三岔河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安龍招堤、興義雲湖山等奇特的自然風光,是世界錐狀喀斯特地質地貌的典型代表。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於雲南中部,東臨昆明,面積2.62萬平方公里。1958年4月15日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楚雄州轄楚雄市,祿豐、武定、元謀、牟定、雙柏、南華、永仁、大姚和姚安9縣,州府楚雄市。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為268.42萬人,彝族佔26.7%,漢族佔66.9%。楚雄州山川秀麗,民風純樸,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民族風情多姿多彩。以彝族文化為代表的民族節日、民族服飾、民族歌舞絢麗多彩、風韻獨特,傳統的民族節日和集會多達57個,影響深遠廣泛的有“火把節”、牟定“三月會”、大姚“插花節”、永仁“賽裝節”、姚安“龍華會”、祿豐“花會”、武定“花山節”、雙柏“虎笙節”等。歷史厚重的彝文化和極富價值的“三古”(古生物、古人類、古文化)文化遺跡馳名中外,使楚雄獲得了“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的美稱,以“一彝三古”為特徵的文化旅遊品位不斷提升,以祿豐世界恐龍谷、楚雄彝人古鎮、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元謀東方人類祭祖壇四大文化旅遊項目為代表的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初見成效。至2009年末,楚雄州共有11個A級以上旅遊景區,其中AAAA級4個,AAA級3個,AA級3個,A級1個。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南部,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達848公里,有河口、金水河兩個國家一類口岸,面積3.29萬平方公里。由紅河流經州內多數市縣而得名。紅河州始建於1957年11月18日,由原蒙自專區、紅河哈尼族自治區、省轄箇舊市組建而成。現轄蒙自、箇舊、開遠、彌勒4市和建水、石屏、瀘西、屏邊、河口、金平、元陽、紅河、綠春9個縣。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450.1萬人,哈尼族佔17.5%;彝族佔23.2%,漢族佔42.8%。紅河秀麗的南亞熱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藝、民族風情,景緻獨特的名勝古迹,別具一格的傳統工藝,具有較高科研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形成了風彩各異、豐富多彩的旅遊景觀。已開發的全州四條精品旅遊線,將州內“雲南第一洞”瀘西阿廬古洞、“洞函燕奇、南天一絕”亞洲第一的建水燕子洞和彌勒白龍洞、開遠南洞等“人間仙景”以及屏邊“大圍山森林公園”“熊樂園”,讓人品味異國情調的河口跨國旅遊等風情各異的景觀連為一體。另外,石屏縣具有“山川東迤無雙境,文學南滇第一州”之譽。建水古稱臨安府,以歷史文化古城而著稱,境內古迹薈萃,古橋和古寺比比皆是。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東南部,南與越南接界,面積3.22萬平方千米。1958年4月1日文山專區改設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1965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改“僮族”為“壯族”,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改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州轄文山市和硯山、丘北、廣南、富寧、馬關、西疇、麻栗坡7縣,州府文山市。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為351.79萬人,壯族佔29.20%,苗族佔13.68%,漢族佔42.69%,彝族佔9.98%。文山的景點主要有:丘北普者黑(為彝語音譯,意為盛滿魚蝦的湖),景區內312座孤峰,56個湖面,83個溶洞,萬畝荷花;壩美村——被稱為是《桃花源記》描述內容的驚世再現的;曾是當年自衛反擊戰的主陣地之一的老山風景區;都龍邊境集市;亞熱帶“植物寶庫”老君山風景名勝區等。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南端,靠近“金三角”,與寮國、緬甸接壤,國境線長1069公里,面積1.96萬平方公里。1953年1月24日建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1954年撤縣,改設十二版納(相當於區級)及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易武瑤族自治區與布朗山區。1955年設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重劃為五版納,1958年改為五縣,1959年並為景洪、勐臘、勐海三縣。現轄景洪市,勐臘、勐海2縣,州府景洪市。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為113.35萬,傣族佔27.89%,漢族佔30.03%,哈尼族佔19.01%。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裡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每年的潑水節於4月中旬舉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遊客參與。西雙版納是傣族之鄉,由於臨近泰國、緬甸等佛教國家,小乘佛教在這裡深入人心,處處可見充滿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曼飛龍白塔是西雙版納佛塔的典範,極富東南亞情調;景真八角亭亦是西雙版納有名的佛教建築,酷似傣家竹樓;其他如曼閣佛寺等歷史悠久,是小乘佛教有名的會所,香火極盛。來到版納,不管是神秘的雨林、婀娜的傣家風情,還是掩映在鳳尾竹下的莊嚴佛塔、佛寺,都讓人不能忘懷。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面積2.95萬平方公里。大理白族自治州於1956年11月22日建立。先轄大理市和祥雲、彌渡、賓川、永平、雲龍、洱源、鶴慶、劍川8個縣以及漾濞彝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州府大理市。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為345.6萬,白族佔32.18%,漢族佔50.69%;彝族佔13.02%。大理風景名勝區主要含大理古城、蒼山、洱海、白族風情。蒼山十九峰十八溪,處處美景,尤以清碧溪為最;蒼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就像“群山間的無瑕美玉”。大理的其他著名景點有:大理的城市地標崇聖寺三塔、白族人心中象徵著愛情忠貞蝴蝶泉、洱海明月等。大理白族人口眾多,白族風情多姿多彩。白劇、洞經古樂、霸王鞭、大本曲等是大理極富民族特色的藝術精品。始於唐代的傳統盛會三月街、白族本主崇拜、白族三道茶等民俗更蘊含著極為深遠的歷史文化內涵。三月街是白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舉行,會期5-10天。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部,面積1.15萬平方公里。“德宏”是傣語的音譯,“德”為下面,“宏”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1953年7月24日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成立。1956年5月保山專區併入德宏,改自治區為自治州,1963年8月,德宏與保山地區的建置分開,1969年11月撤銷德宏州,併入保山地區。1971年11月恢復德宏州。德宏州轄芒市、瑞麗2市和隴川、梁河、盈江3縣,州府芒市。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為121.14萬,傣族佔28.88%,景頗族佔11.09%,漢族佔51.93%。主要名勝有芒市的勐巴娜西大花園、樹包塔奇觀、芒市鎮南傳上座部佛寺、三仙洞,瑞麗市的畹町原始森林漂江游、滇緬公路終點-畹町橋、畹町生態園、扎朵佛腳印風景區、姐勒金熊塔、麓川古城、淘寶場、姐告口岸、中緬一條街,隴川縣的景罕玉兔塔、誘人的景頗綠葉宴、邦角景頗山官衙門,盈江縣的允燕佛塔、榕樹王、馬嘉里事件紀念碑、明代所建的“8關9隘”、姐冒仙人洞、虎跳石與落水洞奇觀,梁河縣的土司衙門建築群等。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西北部,毗鄰緬甸,國境線長449.5公里,面積1.47萬平方公里。1954年8月23日設立怒江僳僳族自治區,1955年1月8日,根據憲法規定,怒江僳僳族自治區改為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怒江州轄瀘水市、福貢縣和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2自治縣。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為53.43萬人,僳僳族佔48.21%,白族佔總26.04%,漢族佔12.35%。怒江旅遊資源豐富,有怒江大峽谷、石月亮、匹河飛來石、碧羅雪山、怒江第一灣、怒江虎跳峽、野牛谷、江心松、獨龍江、羅古箐、老窩土司衙署、片馬抗英紀念地、高黎貢山原始森林、新生橋國家森林公園等等都是很好 怒江風光玩的地方,且人跡罕至,有許多保存很完好、至今無人知曉的美景。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有怒江大峽谷、怒江第一灣等知名景點。
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於雲南西北部,地處橫斷山脈,滇、藏、川三省區結合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併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地,瀾滄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全州國土面積2.39萬平方公里。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於1957年9月13日。現轄香格里拉市、德欽縣、維西僳僳族自治縣1市2縣。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為400182人,藏族佔總人口的32.36%;僳僳族佔26.72%,漢族佔18.34%,納西族佔總人口的11.60%。迪慶有“香格里拉”、“三江併流”等品牌,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和哈巴、巴拉更宗等北半球緯度最低的雪山群,並擁有明永恰、斯恰等罕見的低海拔(海拔2700米)現代冰川。神女千湖山、碧塔海、碩都湖、納帕海、天鵝湖等高山湖泊是亞洲大陸最純凈的淡水湖泊群,大小中甸、碩都湖等秀麗草甸佔全州土地面積的l/5。松贊林寺、東竹林寺等寺廟建築宏偉,氣象萬千。
臨夏回族自治州
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南面,面積0.82萬平方公里。1956年11月19日甘肅省臨復回族自治州成立。臨夏州轄臨夏市、臨夏縣、永靖縣、康樂縣、和政縣、廣河縣、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州府臨夏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194.6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60.30%。臨夏是中國花兒的發祥地,是“中國花兒之鄉”,經國務院批准,“花兒”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備選項目,正式進入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程序,開始了衝刺“申遺”之旅。臨夏還有濃郁的穆斯林風情,伊斯蘭教在臨夏有著悠久的傳播歷史和深遠影響,早在唐代,伴隨著絲綢之路的悠悠駝鈴聲,伊斯蘭教在這裡開始紮根,歷經歷朝廣泛傳播,這裡逐漸成為中國伊斯蘭教的繁盛之地,這裡還被成為是“中國的小麥加”。這裡還有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4A級國家旅遊景區,這裡還是文化和考古聖地。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處甘肅省川甘青三省交界處,位於黃河九曲第一彎附近,面積。1953年9月30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6月25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區據憲法規定改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轄合作市和臨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瑪曲、碌曲7縣。2010年末,全州人口共68.91萬。著名自然景觀有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瑪曲黃河首曲大草原、扎尕那、格桑花草原、冶海、蓮花山、黃捻子森林公園、赤壁幽谷、郭札溝、阿姨山、達力加山,著名歷史古迹有拉卜楞寺、郎木寺、米拉日巴佛樓閣、峰迭古城址、禪定寺、茨日那革命遺址,此外還有濃郁的民族風情。
海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中部偏東,因地處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面積4.6萬平方公里。1953年9月30日,政務院批准設立海南藏族自治區,12月6日正式設立。1965年6月5日,海南藏族自治區據憲法規定改為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南州轄共和、同德、貴德、興海、貴南5縣,州府共和縣。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為44.17萬人,藏族佔66.31%,漢族佔24.84%。海南州主要景點有日月山、東藏旅遊購物中心、嘛呢石山景點、甲乙寺旅遊景區、洱海旅遊景區、海神亭、小泊湖、班禪敖包、貢寶東神洞、石頭城、伏俟城、夏拉草原、新寺、德吉灘旅遊景點、北山灣溫泉度假村、龍羊峽電廠、農家院、牧家樂、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祁連山南面,面積3.41萬平方公里。1953年12月31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5月15日海北藏族自治區據憲法規定改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北州轄海晏、祁連、剛察3縣和門源回族自治縣,州府在海晏縣的西海鎮。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27.33萬人,藏族佔24.36%;漢族佔35.88%,回族佔31.52%。自治州境內共有國家級和省級保護的名勝古迹10處。有神秘的“原子城”,馳名中外的青海湖及鳥島,美麗的金銀灘草原,西漢時期的西海郡遺址,雄奇巍峨的祁連山和風景秀麗的門源仙米風光,有古樸多彩的民族風情及其他諸多的名剎古寺。森林、草原、峽谷構成了海北獨具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觀。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主體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還有一塊位於青海省西南部長江源地區的飛地(即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鎮),總面積32.58萬平方公里。1954年1月25日,成立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區;1955年6月7日,根據憲法改稱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1984年5月,根據青海、新疆兩省(區)座談會議紀要,州內的哈薩克族群眾全部遷回新疆;1985年4月24日經國務院批複,更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5月21日正式更名。全州轄德令哈、格爾木2市,烏蘭、都蘭、天峻3縣和茫崖、大柴旦、冷湖3行政委員會(行委),州府德令哈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48.93萬人,蒙古族佔5.53%,藏族佔10.93%;漢族佔66.01%,回族佔13.45%。州內名山大川、長江源區、荒漠戈壁、崑崙文化傳說、“外星人遺址”、吐蕃文化、蒙藏風俗等旅遊資源均體現出青藏高原原始、淳樸、粗獷的自然環境和自然旅遊景點特點,主要景點有長江源、昆崙山、貝殼梁、科肖圖自然風景區、謝哈那當、克措自然風景區、霍魯遜湖風景區、蝦聚峰、都蘭國際狩獵場、雅丹地貌、大柴旦溫泉、褡褳湖——可魯克湖、托素湖、柏樹山、哈里哈圖原始森林、扎群神山、天峻山。
黃南藏族自治州
黃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南部,地處九曲黃河第一彎與第二彎附近,面積1.88萬平方公里。1953年9月30日,政務院批准設立黃南藏族自治區(地級),1953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1955年5月22日黃南藏族自治區據憲法規定改為黃南藏族自治州。黃南州轄同仁、尖扎、澤庫3縣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州府同仁縣。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25.67萬人,藏族佔68.55%,蒙古族佔13.98%,回族佔6.52%,漢族佔6.08%。自治州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品位高,是青海省重點旅遊勝地之一,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觀有:尖扎縣坎布拉國家級森林公園、李家峽電站大壩和庫區風光、聞名遐邇的同仁歷史文化名城、熱貢藝術和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的大型捲軸畫《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藏傳佛教寺院隆務寺、南宗尼姑寺、麥秀原始森林風光、澤庫和日石經牆、河南聖湖仙女洞及青南草原風光等。
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南部,地處黃河源頭,面積7.63萬平方公里。1954年1月1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7月2日,果洛藏族自治區據憲法規定改為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州轄瑪沁、班瑪、甘德、達日、久治、瑪多6個縣,州府瑪沁縣。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18.17萬人,藏族佔91.86%;漢族佔6.57%。全州境內有旅遊景點70餘處,其中江河源頭、阿尼瑪卿峰為國家級旅遊景點2處,瑪沁縣的阿尼瑪卿峰、瑪多縣的江河源頭、久治縣的年寶玉則、瑪沁縣拉加寺、瑪多縣扎陵湖、鄂陵湖、班瑪縣的原始森林及子木達紅軍溝、哨所、扎洛村、果洛先民遺址,瑪多縣莫格德哇遺址、久治縣白玉寺等省級旅遊景點12處。
玉樹藏族自治州
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南部,地處“三江源”地區,面積26.7萬平方公里。1951年12月25日玉樹專區改為玉樹藏族自治區。1955年6月23日玉樹藏族自治區據憲法規定改為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州轄玉樹市和雜多、稱多、治多、囊謙、曲麻萊5縣,州府玉樹市。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37.84萬人,其中藏族佔96.49%。玉樹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三江源、通天河、可可西里、文成公主廟、巴彥喀拉山、唐蕃古道、囊謙、各拉丹東冰川、稱多、結古、群果扎西灘、隆寶灘、瑪沁加拉寺。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於新疆西北部,毗鄰哈薩克共和國,面積26.91萬平方千米。1954年11月27日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成立,伊犁專區屬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領導。1955年12月底,撤銷伊犁專區,原伊犁專區所屬9縣改由自治州直轄,1975年復設立伊犁地區,1979年又撤銷伊犁地區,1984年9月14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伊犁地區。1985年正式成立。2001年3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決定撤銷伊犁地區,變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管理體制。2001年10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犁地區。伊犁州是唯一的副省級自治州,轄塔城地區(轄塔城市、烏蘇市、額敏縣、沙灣縣、托里縣、裕民縣、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阿勒泰地區(轄阿勒泰市和布爾津、哈巴河、吉木乃、福海、富蘊、青河6縣)以及直轄伊寧市、奎屯市、霍爾果斯市3市和伊寧縣、霍城縣、鞏留縣、新源縣、昭蘇縣、特克斯縣、尼勒克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共2地區,6市、17縣、2自治縣,首府伊寧市,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七、八、九、十師。2010年末,全州年末總人口450.7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57.54萬人,佔全州總人口的57.1%。“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是邊塞旅遊勝地,悠久的歷史文化,雄偉的天山、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幽深的溪谷,碧藍的湖泊,每年都吸引著數萬中外客人,陳運和詩讚“‘伊橋落日’的美不勝收 ‘塞外江南’的鮮果香甜”。這裡有著著名的鞏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蘇草原、果子溝;青銅時代的烏孫土墩墓葬群、西遼西域名城阿拉力馬力遺址,唐代弓月城遺址,有乾隆皇帝御書的格登山記功碑和伊犁將軍府、惠遠鐘鼓樓、林則徐紀念館等眾多的人文景觀。是開發、探險、登山、滑雪、狩獵、考古和科學考察以及領略民族風情等旅遊活動的理想之地。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簡稱博州)位於新疆西部,東、南、北三面被伊犁州包圍,西面為哈薩克共和國,面積2.49萬平方公里。 1954年7月13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下轄博樂市、精河縣、溫泉縣,州府博樂市,駐有新疆建設兵團農五師。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44.3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35.04%。“博爾塔拉”系蒙古語,意為“青色的草原”。著名的自然風景有集高山、湖泊、草原為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賽里木湖;有巧奪天工西部罕見的山石景觀--怪石峪;曲徑通幽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哈日圖熱格;有被譽為仙泉、天泉和聖泉的阿爾夏提溫泉、鄂托克賽爾溫泉和博格達爾溫泉;有比恐龍還要古老的世界獨有的“活化石”、孑遺動物新疆北鯢;人文旅遊資源有分佈廣泛的草原石人、古城遺址、岩畫群、古墓群及出土文物;有新疆三大旅遊節之一每年一度集文體活動與民族風情於一體的“那達慕”草原節。2006年,博州圍繞自然資源、歷史遺跡、民俗風情三大主題,著力構建“一邊”(阿拉山口邊境游)、“二區”(賽里木湖為主的草原高山湖泊旅遊名勝區、艾比湖為主的生態人文、科考旅遊區)、“三線”(州內環線、北疆鐵路一線、312國道一線旅遊線路)旅遊格局,促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昌吉回族自治州
昌吉回族自治州位於北疆地區,毗鄰烏魯木齊,面積7.37萬平方公里。1954年7月8日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區,1955年3月11日改名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轄昌吉市、阜康市和瑪納斯縣、呼圖壁縣、吉木薩爾縣、奇台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州府昌吉市,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142.8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24.69%。州內主要景點有天山天池(AAAAA)、杜氏旅遊景區、呼圖壁縣世紀園、五彩灣、奇台、木壘胡楊林、木壘鳴沙山、千佛洞、江布克拉草原、昌吉北湖公園、廟爾溝、東帝大廟、北庭故城遺址、硫磺溝礦氣泉、鐵瓦寺遺址、博格達峰。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位於新疆東南部,面積48.27萬平方公里,為中國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1954年6月23日撤銷焉耆專署,分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庫爾勒專署,1960年11月12日 國務院批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委,同意撤消庫爾勒專區,其所屬5縣併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轄庫爾勒市,輪台、尉犁、若羌、且末、和靜、和碩、博湖7縣和焉耆回族自治縣。2010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127.8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40.71%。“巴音郭楞”為蒙古語音譯,意為“富饒的流域”。州內主要景點有孔雀河、鞏乃斯林場、博斯騰湖、巴音布魯克草原、胡楊林風光、塔克拉瑪干沙漠、神奇的天鵝湖、鐵門關、樓來古城、天山風光。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簡稱克州)位於中國最西部,面積7.09萬平方公里。1954年7月14日新疆省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區成立。1955年2月5日,新疆省根據憲法規定,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區改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州轄阿圖什市和阿克陶、烏恰、阿合奇3縣。2010年末,全州總人口52.56萬人。自治州地處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又是中西文化的薈萃之地,文化古迹較多。主要有漢代佛窟三仙洞及其他佛教遺址、喀喇汗王朝王宮遺址、蘇里唐·薩圖克·布格拉汗麻扎(喀喇汗王朝墓葬群)、蘇溫古城遺址、古絲綢之路驛站遺址、阿合奇縣古岩畫、石人像等。其中阿圖什市阿扎克鄉庫木薩克村境內的“莫爾佛塔”,是中國最西部最古老的佛塔。全州分屬天山南麓、帕米爾高原、昆崙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緣等4個獨特的地理區域,包攬天山、昆崙山、帕米爾高原、塔里木盆地等4個自然景觀區。特別是沿中巴公路一線有兩大風景區:一曰奧依塔克。另一大風景區是喀拉庫勒湖旅遊區。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已撤銷)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海南舊地名。黎族人民最早的聚居地。位於海南島南半部,東南與西沙群島相望,西靠北部灣,東、北與漢區毗鄰。面積1.74萬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一半以上。人口203.79萬,占海南島總人口的1/3。州府設在通什市。居民有黎、苗、回、漢等民族。自治州境內山丘起伏,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有五指山、尖峰嶺、鸚哥嶺、吊羅山、黎母嶺等十多座千米以上高山,西南部伸延有丘陵、台地和沖積平原。熱帶氣候,終年無霜。年降水量從五指山(2400毫米)向南(1600毫米)、向西(900毫米)遞減。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降水集中在8~10月,中間常有颱風侵襲。11月~翌年4月雨水少,乾旱缺水。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自治州,轄通什、三亞兩市和樂東、保亭、白沙、東方、瓊中、陵水、昌江7縣。1987年由於設立海南省而撤銷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