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后脫位

頸椎后脫位

頸椎后脫位是指暴力使頸椎產生過伸活動,引起頸椎上節椎體下緣在下節椎體上緣向後滑動而出現相應臨床癥狀的疾病。在臨床上,典型的頸椎后脫位十分少見。頸椎后脫位為嚴重過伸性損傷的類型之一,屬完全性損傷,多伴有脊髓受損及軟組織的廣泛性損傷,預后欠佳。頸椎后脫位傷及脊髓可造成癱瘓。臨床癥狀包括頸部疼痛,頸部運動障礙,頸部肌肉痙攣,多伴有四肢癱瘓,感覺分離及反射異常,四肢痙攣性癱瘓等。治療原則為伴有中央管症候群者,先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對有明確致壓物者,手術切除致壓物。早期治療可緩解癥狀,改善預后。

就診科室


● 骨科、神經外科

病因


● 暴力損傷、先天椎管狹窄、過伸性損傷等可導致本病。

癥狀


● 如果傷后出現頸部疼痛,頸部運動障礙,頸部肌肉痙攣,多伴有四肢癱瘓,感覺分離及反射異常,四肢痙攣性癱瘓等,就要考慮是否發生了頸椎后脫位。

檢查


● 確診頸椎后脫位需要進行X線平片、CT檢查和磁共振檢查。
● X線平片:可對頸椎后脫位進行初步診斷。
● CT檢查及三維重建可以觀察骨折及脫位情況。
● 磁共振檢查:由於脊髓損傷率較高,磁共振圖像可以顯示受損平面脊髓水腫、信號增強。橫切面圖像可顯示脊髓灰、白質界限模糊不清。

診斷


● 醫生診斷頸椎后脫位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X線平片、CT及磁共振檢查。
● 多有外傷史。
● 有頸部疼痛、頸部運動障礙、頸部肌肉痙攣等臨床表現。
● X線平片:在頸椎暴力消失時,因頸部肌肉的收縮作用,脫位的頸椎可能恢復正常排列,故在普通X線平片可表現為正常徵象,但其結構可能異常,出現小骨折片。椎前軟組織腫脹、增厚。椎間隙前方增大,椎體前方邊緣可出現撕脫性骨折。
● CT檢查及三維重建可以觀察骨折及脫位情況。
● 磁共振檢查:由於脊髓損傷率較高,磁共振圖像可以顯示受損平面脊髓水腫、信號增強。橫切面圖像可顯示脊髓灰、白質界限模糊不清。

鑒別診斷


● 頸椎半脫位可有類似表現,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進行診斷。

治療


伴有中央管症候群者

● 先以非手術療法為主。2~3周后視恢復情況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再決定是否手術。

對有明確致壓物者

● 應視病情而定,有脊髓受壓癥狀者應酌情及早施行手術切除致壓物,或通過恢復椎管列線達到減壓目的。對無脊髓受損癥狀者,可先行非手術療法,待病情穩定后再決定是否行手術切除致壓物及進行融合。首選方法為頸前路減壓術。

椎節嚴重不穩伴有發作性神經癥狀者

● 應先行牽引療法,待病情穩定后,可酌情行前路或後路植骨融合術或內固定術。

不伴有神經癥狀者

● 應卧床,略前屈位牽引2~3周,然後再以頭-頸-胸石膏固定3~4周;也可選擇手術療法。

危害


● 頸椎后脫位傷及脊髓可造成癱瘓。

預后


● 早期治療可緩解癥狀,改善預后。

預防


● 高危工作者,如建築工人、採礦工人,在工作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自己。
● 增加醫學常識,爭取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就診、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