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丸

糊丸

糊丸是藥材細粉用米糊或麵糊為賦形劑製成的小丸劑。大小均勻,色澤一致,表面光滑。

簡介


● 英文名稱:Pasted Pil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古籍摘選


● 稠麵糊(丸),取其遲化。(《湯液本草·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名詞解釋


● 將藥材細粉用米糊或麵糊等為黏合劑製成的丸劑。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糊丸,是中醫臨床應用最多的傳統劑型之一,屬於丸劑中的一種,是將藥材細粉用米糊、曲糊或麵糊為黏合劑製成的丸劑。

糊丸的特點

● 糊丸乾燥后質地堅硬,在胃內崩解、溶散遲緩,釋葯緩慢,可延長藥效,同時能減少藥物的毒性或對胃腸道的刺激性,適宜用於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較強的藥物的製劑,如舟車丸、小金丸等。
● 糊丸的崩解、溶散性能較差,一旦黏合劑稠度過大,會令糊丸溶散時間過長,質量較難控制,且易產生霉敗現象。

糊丸的製備

● 糊丸可用塑製法和泛製法製備,糊丸製備的關鍵在於糊的用量,若用量太多,則成品過於堅硬,難以崩解,影響患者吸收;若用量過少,則達不到“遲化”的目的。
● 塑製法製備過程與蜜丸相似,其工藝流程為:物料準備→制丸塊→制丸條→分粒→搓圓→乾燥→整丸→質量檢查→包裝,只是以米糊、麵糊等糊類代替煉蜜為黏合劑。
● 泛製法與水丸製備過程相似,工藝流程為:物料準備→起模→成型→蓋面→乾燥→選丸→質量檢查→包裝,以稀糊代替水為黏合劑。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張兆旺。中藥藥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