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面部放線菌病

頜面部放線菌病

頜面部放線菌病是由放線菌引起頜面部發生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腫性疾病。本病以20~60歲男性多見。頜面部放線菌病主要發生於面部軟組織,腮腺咬肌區多見。頜骨的放線菌病則多以下頜角及下頜支多見。患者頜面部感染組織呈硬板狀,多發生膿腫和瘺孔,從膿腫或瘺孔中排出的膿液可獲得硫磺顆粒。頜面部放線菌病以抗生素治療為主。頜面部放線菌病可引起全身癥狀,加重全身炎症反應,降低機體免疫力。如果能夠控制感染及機體原發病變,增強機體抵禦能力,本病預后一般較佳。

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或口腔科

病因


● 一般情況下,放線菌正常存活於口腔,不會給機體帶來任何危害,但當患者抵抗力低下時易患放線菌病。

癥狀


● 頜面部感染組織呈硬板狀。
● 多發生膿腫和瘺孔。
● 從膿腫或瘺孔中排出的膿液可獲得硫磺顆粒。

檢查


● 體格檢查:如觸診,視診。
● 血常規:急性期可見血沉加快。
● 細菌學檢查:塗片檢查可見革蘭陽性菌,放射狀菌絲。
● 活檢:不能確診時應做活體組織檢查。
● X線檢查和CT:有時病變嚴重,侵入頜骨中心,造成嚴重骨質破壞,在頜骨內形成囊腫樣膨脹,此時需做X線檢查和CT。

診斷


● 患者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特別是患者膿液中常含有硫磺顆粒。
● 細菌塗片可見革蘭陽性菌,放射狀菌絲。

鑒別診斷


● 頜面部放線菌病主要需要與結核病相鑒別:頜面部結核多為血源性感染,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常在黏膜下和皮下形成冷膿腫。膿液塗片可見抗酸桿菌,身體其他部位可有結核病灶和相應體征。抗結核治療有效。
● 中央型頜骨放線菌病X線片顯示的多囊性改變,需排除成釉細胞瘤等腫瘤性疾病:成釉細胞瘤的囊液一般為褐色液體,一般腫瘤的最後確診需要依據組織病理學檢查。

治療


● 頜面部放線菌病以抗生素治療為主。
● 必要時需配合外科手術治療。

危害


● 頜面部放線菌病可引起全身癥狀,加重全身炎症反應,降低全身機體免疫力。
● 病變嚴重時,形成經久不愈的瘺管,增加治療的難度和時間。
● 病變侵入頜骨中心,破壞骨質。
● 感染可侵入頜面部其他間隙,引起其他間隙感染。

預后


● 如果能夠控制感染及機體原發病變,增強機體抵禦能力,本病預后一般較佳。

預防


● 頜面部放線菌病一般是由於患者抵禦能力下降引起,故預防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為主。
● 積極治療全身其他疾病。

參考文獻


● [1] 張志願。口腔頜面外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