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蕈蚊的結果 展開

蕈蚊

雙翅目蚊科動物

蕈蚊,雙翅目(Diptera)眼蕈蚊科(Mycetophilidae)和尖眼蕈蚊科(Sciaridae)昆蟲的統稱。形小,似蚊,幼蟲取食真菌。尖眼蕈蚊科成蟲的兩側複眼幾乎互相接觸,翅通常為暗黑色。尖眼蕈蚊屬(Sciara)的幼蟲乳白色或灰色,在尋食或準備化蛹時列隊遷移,行進路線呈蛇形,隊伍寬1公分(0.4吋)。某些蕈蚊科和尖眼蕈蚊屬昆蟲侵害蘑菇菌床,有時使之完全毀損。小麥尖眼蕈蚊(S. tritici)危害小麥的根。

介紹


英文名稱與屬性
fungus gnat亦作mushroom fly。
蕈蚊
蕈蚊
蕈蚊科有少數害蟲。馬鈴薯蕈蚊(Pnyxia scabiei)的雌性成蟲無翅,鑽入馬鈴薯塊莖形成痂。扁尾蕈蚊屬(Platyura)的幼蟲為掠食性,結疏鬆而有黏性的網,在網上分泌草酸,以殺死小昆蟲和蠕蟲為食。如原產自紐西蘭及澳大利亞的發光蕈蚊(Arachnocampa Iuminosa),其幼蟲會產生照亮洞穴的幽光,這已經為當地創下了數百萬美元的旅遊收入。雖然大多數物種都將生物發 光作為防禦捕食者的手段,但是蕈蚊幼蟲藉助內部化學反應的發光來吸引獵物。
形態體征
體長4.5mm,翅上8.33mm。體色褐色,前胸背板黑色具毛絨,中央至前胸緣片有T字形黃褐色斑,觸角黑色,基部處數節為黃褐色,翅膀透明但翅端上方有一灰褐色橫帶。

遲眼蕈蚊


名稱
遲眼蕈蚊俗稱韭蛆,是韭菜的重要害蟲,有遲眼蕈蚊和陸氏遲眼蕈蚊兩種,以前者為主,在北方菜區普遍發生,為害嚴重。
蕈蚊
蕈蚊
成長
遲眼蕈蚊在黃河流域1a發生4代。以幼蟲在韭根周圍3~4cm土中或鱗莖內休眠越冬。翌年3月下旬以後,越冬幼蟲上升到1~2cm深處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為成蟲5月中、下旬為第1代幼蟲為害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為第二代幼蟲為害盛期,成蟲羽化盛期在7月上旬末至下旬初。第3代幼蟲9月中、下旬盛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成蟲羽化盛期。10月下旬以後第4代幼蟲陸續入土越冬。
成蟲活動能力差,不善飛翔,善爬行,畏強光,喜歡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活動。常聚集成群,交配后1~2d即在原地產卵,常造成田間點片分佈為害。卵多成堆產於韭菜根莖周圍的土壤內、葉鞘縫隙及土塊下。初孵幼蟲分散爬行,先為害韭菜的地下葉鞘及嫩莖,再蛀入鱗莖。幼蟲喜歡在濕潤的嫩莖及鱗莖內生活。一般潮濕的壤土地為害嚴重。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在成蟲盛發期,可採用糖醋液進行誘殺防治。
農藝措施防治:採用春季除蟲、灌水滅蟲、扒土曬根、輪作倒茬、合理施肥等農藝措施防治韭蛆也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