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壩閘

王家壩閘

徠王家壩閘,全稱淮河濛窪蓄洪區王家壩進水閘,位於淮河中上游分界處左岸安徽省阜南縣境內淮河濛窪蓄洪工程入口,地處河南與安徽兩省三縣三河交匯處(固始、淮濱、阜南三縣,淮河、洪河、白鷺河三河),因壩建在阜南縣王家壩鎮而得名。王家壩閘是淮河蒙窪行蓄洪區的主要控制工程,建於1953年,2003年拆除重建。共13孔,每孔凈寬8米,設計流量為每秒1334~1626 立方米。

淮河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位於三河交界的王家壩閘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而有了千里淮河“第一閘”的稱號。王家壩閘也被譽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是淮河災情的“風向標”。至2020年,已經有13個年份16次開閘蓄洪;至2005年,累計蓄洪量72.4億立方米。

主要價值


王家壩閘直接受國家防總的指揮調度,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干 預。建閘後到目前為止共11年13次開閘泄洪,為淮河防汛抗洪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在淮河上,像王家壩閘這樣的分洪閘有很多,因為王家壩閘處於中上游分界處,上中游也是淮河洪澇災害易發區域,因此王家壩閘的知名度要遠遠高於淮河上的其他分洪閘。

歷史


1953年在王家壩村建起了淮河上重要的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千里淮河第一閘的王家壩閘。歷經五十年風雨的舊閘因閘體老化已於2003年11月被拆除,而舊閘所有資料圖紙、模型均保存完整。投資2600萬元的新閘擴建於2003年11月破土動工,2004年12月竣工,新擴建的王家壩閘氣勢恢宏、雄偉壯觀,以更加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該閘全長118米,共13孔,每孔寬8米,底板高程24.46米,設計水位差4.5米,設計流量1344—1626米,閘上公路橋高程29.66米,橋寬9.5米。新閘設計為全電腦自動化封閉式機房,最高處達28米,遙看大閘如巨龍橫卧蓄洪庫上游,有拒水於千里之勢。閘上裝有閉路電視,利用現代化的GPS衛星定位系統傳輸視聽圖像,國家防總可以通過閉路電視直接觀察到淮河水位的變化情況。
該閘是淮河的晴雨表,建閘至今已14次開閘蓄洪,如果撇開蓄洪中淹沒良田萬傾、蒙窪蓄洪區飽受洪災情況的話,開閘時巨浪翻滾,如萬馬奔騰,有一瀉千里之勢,十里之外可聽見咆哮聲,不論是觀其形還是聞其聲,都讓人驚心動魄,場面蔚為壯觀,令人留連忘返。每次開閘時,王家壩就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該閘管理單位閘管所,是一個花園式單位,院內各類觀賞花草樹木鬱鬱蔥蔥,爭奇鬥豔,亭台樓榭相映成趣。每逢汛期,這裡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指導防汛抗洪時下榻的地方,也是阜陽市旅遊景點的一個亮點。由於王家壩閘位置重要,區位特殊,各級領導情系王家壩,關心王家壩。在2003年汛期,安徽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只有一位副省長未到過王家壩;兩次開閘蓄洪后,先後有160多家國內外新聞媒體雲集王家壩採訪報道,從而王家壩更為出名,更受世人關注。

開閘泄洪


蒙窪蓄洪區自1953年建成,至2020年前,蓄洪年份有1954、1956、1960、1968、1969、1971、1975、1982、1983、1991、2003、2007年,共計12年15次滯蓄洪水,平均4年一次。其中1954、1968年大水,堤防發生決口、潰破達26處之多。
2020年7月20日,淮河幹流王家壩閘開閘泄洪,滾滾淮河水流向蒙窪蓄洪區。
2020年7月23日,淮河幹流王家壩閘關閘,停止向蒙窪蓄洪區泄洪。

獲得榮譽


202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工程背景


王家壩閘地理位置特殊,它地處河南、安徽兩省,淮濱、固始、阜南三縣交界處,也是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原濛河成為濛窪蓄洪區)的交匯處。
淮河全長1000公里。王家壩閘以上至淮河源頭河南省的桐柏山為淮河上游,落差達178米,占淮河總落差200米的90%,河道比降為萬分之五,上游坡陡水急,洪水直衝王家壩,使王家壩遭受巨大的抗洪壓力。王家壩閘以下至江蘇的洪澤湖三河閘490公里為淮河中游,落差僅16米,河道比降為萬分之零點三,河道坡降平緩,狹窄彎曲,宣洩不暢,洪水難以迅速流向下游;中游有許多重要城市、工礦企業和交通大動脈,因此,確保淮河中游的安全,是淮河防汛抗洪的重中之重。三河閘以下至淮河入長江口的三江營146公里為淮河下游,落差6米,河道比降為萬分之零點四。三河閘所在的洪澤湖由於黃河奪淮河多年泥沙淤積,湖底已經高於淮河河床底,並高於所在洪澤縣地平1米,形成“地上湖”,洪水越到下游越緩慢。因此,淮河支流多、整體兩頭翹、上游落差大、中遊河道窄,主汛期間暴雨頻繁是淮河防汛的主要特點,更是淮河難以治理的主要原因。
蒙徠窪蓄洪區與王家壩閘休戚相關,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調洪設施和安全屏障。它西起王家壩進水閘,東依曹台孜退水閘,背靠蒙河分洪道,南臨淮河。該工程興建於1951年~1953年,防洪水堤長95公里,轄7個鄉鎮和一個阜蒙農場,設計蓄洪水位27.5米,設計庫容7.5億立方米。

工程概況


舊閘

王家壩進水閘,位於王家壩鎮(原屬崔集鄉)王家壩,淮河左岸。閘身全長118米,13孔,孔寬8米,高5.5米,控制面積187平方公里。設計流量1626立方米/秒。水位進洪:閘內24.16米,閘外28.66米;蓄水:閘內28.66米,閘外27.50米。閘室長度1.2米,閘底高程24.16米,堤頂高程29.8米,室內結構型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開敞式;消力池結構型式為陡坡和三道齒形檻。消力池長25米,池底高程22.66米。
上游海漫結構為混凝土和干砌塊石,長度35米,上游乙牆結構型式為圓弧漿砌塊石;下游海漫結構為漿砌塊石,長度30米,下游乙牆結構型式為弧形漿砌塊石。閘門結構型式為弧形鋼門,門高4.5米,寬8米,重9.2噸;啟閉機型式為卷揚式,13台,能力為10噸/台。 
王家壩閘
王家壩閘

工程建設


王家壩閘興建於1953年1月10日,同年7月14日(一說6月30日)竣工。是二等大型工程。工程總投資216.97萬元。

維修加固


經過50餘年的運行,蒙窪地區水利工程嚴重老化,存在許多險工險段。特別是2003年淮河特大洪澇災害期間,蒙窪地區水利工程設施損壞更為嚴重。汛后,國家進一步加大治淮力度,共投資4.5億元,實施蒙窪治淮重點工程,開工實施的5個項目在今年的汛情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王家壩閘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2520萬元,2003年9月26日該工程開工,11月2日,王家壩老閘總體爆破。新工程包括閘室拆除重建,新建公路橋、啟閉機房、橋頭堡、防汛大樓等。新建成的王家壩閘已經成為淮河上游集洪水控制、交通運輸、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

工程效益


王家壩閘,作為濛窪蓄洪區入口控制工程,是淮河上中游結合部位的重要攔蓄工程,降低了洪河口水位,削減淮河洪峰,減輕上游災害,最大削減洪峰流量1626立方米/秒,對確保上下游堤防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除了歷史上豫皖兩省官沙湖水利糾紛。對保護兩淮煤礦、蚌埠市及津浦、阜淮鐵路幹線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
王家壩閘的開啟由國家防總統一調度。蓄洪區建成后,1953~1985年,達蓄洪以上水位11次,蓄洪10次。1982年曾蓄洪2次。到1993年,已有10年12次蓄洪,庫區共損失糧食3.84億公斤,直接經濟損失5.7億元。但蓄洪后的社會效益,遠遠超過損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