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

詞語

滂沱,漢語詞語,意思是形容雨下得很大;比喻眼淚流得很多,哭得厲害;形容水流盛大的樣子。

引證解釋


⒈雨大貌。
《詩·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北史·藝術傳上·王早》:“至申時,雲四合,遂大雨滂沱。”
元·楊暹《西遊記·水部滅火》:“驟雨滂沱電光滿,古剌剌雷聲如車轉。”
清·唐孫華《大雨行海淀道中》詩:“何況連宵旦,滂沱瀉驚瀑。”
柳青《銅牆鐵壁》第十章:“整一天陰雲翻騰,後晌時下時住,到黑夜終於下起了滂沱大雨。”
⒉形容淚或血等流得多。
《詩·陳風·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晉·程曉《嘲熱客》詩:“搖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
晉·葛洪《抱朴子·論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誅,黃鉞一揮,齊斧暫授,則伏屍千里,流血滂沱。”
《南史·孔珪傳》:“父靈產……於禹井山立館,事道精篤。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泣滂沱。”
唐·杜甫《蠶谷行》:“不勞烈士淚滂沱,男穀女絲行復歌。”
歐陽予倩《漁夫恨》第四場:“聽爹爹述往事心如刀割,背轉身忍不住兩淚滂沱。”
⒊水流廣遠貌。
三國·魏·阮籍《元父賦》:“方池邊屬兮,容水滂沱。”
清·周亮工《今夕歌宿郎山呂正始天咫樓作》之三:“望高山兮山嵯峨,顧流水兮水滂沱。”
⒋充溢貌。
《文選·陸機<吳趨行>》:“禮讓何濟濟,流化自滂沱。”
呂延濟註:“滂沱,充溢貌。”
馬駿聲《端陽赫麗樓獨酌》詩:“千古《離騷》容耿介,百年流化自滂沱。”
⒌形容豐盛。
晉·葛洪《抱朴子·道意》:“遠近翕然,同來請福,常車馬填溢,酒肉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