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醫院

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醫院簡介重慶市中醫院(重慶市中醫研究院),是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由原重慶市中醫研究所和重慶市中醫院於2003年9月正式合併組建而成,是重慶市唯一的集中醫臨床醫療、教學、科研、製劑、信息研究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院和中醫藥臨床醫療科研單位,同時是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國家愛嬰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和省級重點中醫院建設單位。幾年來,醫院先後榮獲重慶市文明單位標兵,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衛生部抗震救災先進集體、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全國中西醫結合先進單位等榮譽50多項。按照規劃,合併后的重慶市中醫院(重慶市中醫研究院)將遷建我市北部新區,擬建設成為西部一流的集中醫藥臨床醫療和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中醫院和中醫臨床科研中心,輻射和帶動全市中醫事業的發展。

歷史沿革


重徠慶市中醫院(重慶市中醫研究院),是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由原重慶市中醫研究所和重慶市中醫院於2003年9月正式合併組建而成,是重慶市唯一的集中醫臨床醫療、教學、科研、製劑、信息研究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院和中醫藥臨床醫療科研單位,同時是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國家愛嬰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和省級重點中醫院建設單位。2012年醫院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科室設置


內科名醫科,針灸科,腎病科,腫瘤科,肝病科,腦病(神經內)科,心血管腦科,內分泌科,風濕病科,兒科,脾胃病(消化)科,急診ICU科,疼痛科,便民門診,臨床營養科,體檢中心,康復科,老年病(全科醫學)科,中醫經典科,放射治療科,肺病(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腫瘤血液科,睡眠門診,心理門診,生殖中心
外科肛腸科,婦科,骨傷科,皮膚美容科,周圍血管(創面修復)科,普外科,腦外(神經外)科,泌尿外科,乳腺甲狀腺科,眼科,耳鼻喉科,產科,口腔科,麻醉科手術室,胸外科
醫技科室檢驗科,放射科,超聲科,心電診斷科,藥劑科,護理學

醫護團隊


曾定倫
重慶中醫院
重慶中醫院
鄭衛琴
重慶中醫院
重慶中醫院
王仁強
重慶中醫院
重慶中醫院
文仲渝
重慶中醫院
重慶中醫院
羅玲
重慶中醫院
重慶中醫院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副院長王守富
黨委委員、院長左國慶
黨委委員、副院長李延萍
黨委委員、副院長、工會主席段緒坤
副院長徐健眾
黨委委員、副院長王魯
陳平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重慶市中醫院因名醫薈萃和首創中醫急症工作而享有盛譽,在中醫學科建設、中藥劑型改革、人才培養和對外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湧現出以吳棹仙、龔志賢、張錫君、史方奇、陳樞燮、黃星垣、曹良仁等為代表的中醫藥專家和中西醫結合專家。全院有70餘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省、市級成果獎,四個科研製劑被批准為國家級新葯,6項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其中參麥流向液技術被杭州正大青春寶製藥集團和四川雅安製藥廠採用,所生產工藝的參麥流向液年銷售值達8億多元;新葯丹桃合劑轉讓給重慶希爾安葯業,獲圍讓費300萬元,年產值達5000多萬元,先後承擔完成了國家、省、市面上級重點課題40餘項,協研項目 12項,現有在研課題25個。在科研製劑改革方面,研製開發了一系列配方和工藝獨到、療效優良的中藥製劑,如參麥注射液、三生注射液、丹桃合劑、丹梔口服液、長青膠囊、寄生烏梅片等,現有院內製劑21種,200餘個品種。

文化傳統


醫院宗旨

在日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中醫院黨、政領導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興院為第一要務,以改革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調規範化管理,注重培育特色專科,醫療業務有了新的發展,兩個效益顯著增加,醫院正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醫院多次被評為市衛生局目標管理先進集體和行風建設先進單位,是局文明單位和全市價格計量信得過單位。按照規劃,合併后的重慶市中醫院(重慶市中醫研究院)將遷建我市北部新區,擬建設成為西部一流的集中醫藥臨床醫療和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中醫院和中醫臨床科研中心,輻射和帶動全市中醫事業的發展。新中醫院遷建工作已經啟動,遷建工程的資金在市政府和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已部分落實。相信幾年之後,一所佔地150餘畝、擁有600張病床和較完善的配套設施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藥臨床醫療科研中心必將以嶄新的姿態、先進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奉獻給山城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獲得榮譽


幾年來,醫院先後榮獲重慶市文明單位標兵,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衛生部抗震救災先進集體、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全國中西醫結合先進單位等榮譽50多項。

醫院地址


渝中區道門口院區:重慶市渝中區道門口40號
江北區南橋寺院區:重慶市江北區盤溪支路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