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壓傷

擠壓傷

擠壓傷主要是指肢體等肌肉豐富部位長時間持續受壓所引起的直接損傷。擠壓傷大多發生於四肢。擠壓綜合征是由於壓力或打擊等原因造成的肌肉細胞損壞的系統性表現。與地震、爆炸、塌方、人群擁擠、踩踏等因素有關。擠壓傷主要表現為受傷的肢體麻痹、腫脹;傷及內臟可引起胃出血、肝脾破裂出血。擠壓傷的治療方法有急救治療、對症治療。除外局部損傷,不治療可能會引起遠隔器官包括腎臟、心臟、肺臟、肝臟等的嚴重損傷,直至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導致死亡。擠壓傷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癥狀,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

就診科室


● 急診科、骨科、外科

病因


● 四肢被磚石、門窗、機器或車輛等暴力擠壓受傷。
● 各種原因的塌方壓埋身體造成受傷。
● 人群擁擠、踩踏造成傷害。

癥狀


● 擠壓傷主要表現為受傷的肢體麻痹,無痛覺;傷肢腫脹;神經學檢查可見患肢散在感覺低下。
● 伴淤血、水腫和皮膚麻木;尿呈棕黑色。
● 可能會引起遠隔器官包括腎臟、心臟、肺臟、肝臟等的嚴重損傷,直至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

檢查


● 確診擠壓傷需要做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如X線、CT檢查等)等。
● 體格檢查:生命體征,受傷部位表面有無明顯傷口,受傷位置、範圍、擠壓時間等。
● 實驗室檢查:可出現白細胞計數升高,高鉀血症,肌紅蛋白升高,肌酐升高,肝酶、膽紅素升高,酸中毒。
● 影像學檢查(如X線、CT檢查等):觀察有無骨折、內臟破裂出血等情況。

診斷


● 醫生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診斷擠壓傷。
● 病史:有地震、爆炸、塌方、人群擁擠、踩踏等病史。
● 臨床表現為受傷的肢體麻痹、腫脹;傷及內臟可引起胃出血、肝脾破裂出血。
● 體格檢查:受傷部位可有淤血、水腫,運動感覺異常。
● 實驗室檢查:可出現白細胞升高、高鉀血症、肌紅蛋白升高、肌酐升高、肝酶膽紅素升高,酸中毒。
● 影像學檢查(如X線、CT檢查等):可見骨折、臟器破裂及出血徵象等情況。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爆震傷、肺挫傷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擠壓傷患者生存率的關鍵,擠壓傷的治療方法有急救治療、對症治療。

急救治療

● 儘快解除壓迫。
● 手和足趾的擠傷,指(趾)甲下血腫呈黑色,可立即用冷水冷敷,減少出血和減輕疼痛。嚴重的四肢擠壓傷,予以補液,鹼化尿液。
● 懷疑內臟損傷,應密切觀察有無休克先兆,並呼叫救護車急救。
● 在轉運過程中,應減少肢體活動,夾板固定。

對症治療

● 如有骨筋膜室綜合征應行筋膜切開減壓術。
● 會導致橫紋肌溶解、電解質紊亂(主要是高鉀血症、低鈣血症)、酸中毒等,需要血液凈化治療。
● 抗感染、鎮痛等對症處理。

危害


● 除外局部損傷,不治療可能會引起遠隔器官包括腎臟、心臟、肺臟、肝臟等的嚴重損傷,直至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導致死亡。

預后


● 擠壓傷的治療效果與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時機等因素有關。
● 擠壓傷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癥狀,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

預防


● 避免去人群擁擠的地方,避免暴力擠壓。
● 施工單位應加強現場檢查,及時糾正違章行為,避免塌方等。
● 加強防範措施,注意安全。

參考文獻


● [1] 田偉。實用骨科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 [2]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3] 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上冊.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