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先達的結果 展開

陳先達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

陳先達,男,1930年12月30日生,原籍江西省鄱陽縣。當代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曾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國家社科基金哲學組組長。

現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哲學組組長,北京市社科聯常委,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名譽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兩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陳先達教授專著《理論自信: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陳先達文集(14卷)》《走向歷史的深處》《處在夾縫中的哲學》《陳先達文集(6卷)》《陳先達自選集》《哲學心語》《回歸生活》《信仰與探索》《陳先達哲學隨筆叢書(4卷)》等10部;合著《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人的哲學》《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總覽》《被肢解的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等6部;主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程》《歷史唯物主義新探》《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提要》《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等5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陳先達教授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中宣部第七屆、第八屆、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獎(1999、2003、2017),第一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最美教師”榮譽稱號(2015),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6)。

人物經歷


1930年12月30日生於江西鄱陽,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畢業后留校任教。著作和論文曾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兩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兩次獲吳玉章獎金一等獎。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主任,第三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哲學學會會長。
陳先達從1991年起享受政府津貼。
學術兼職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哲學組組長;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名譽會長。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陳先達教授在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一般哲學理論、文化理論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和著述。

個人作品


著作

作品出版社出版時間
《理論自信: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
《陳先達文集(14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陳先達哲學隨筆叢書:靜園夜語(4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走向歷史的深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987
《漫步遐思:哲學隨想錄》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1997
《信仰與探索:陳先達自選集》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回歸生活:哲學閑思錄》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靜園夜語:哲學隨思錄》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哲學心語:我的哲學人生》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陳先達自選集》學習出版社2007
《學步詩選》新華出版社2007
《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陳先達文集(6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處在夾縫中的哲學:走向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靜園論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靜園夜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陳先達文集》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世紀轉換中的馬克思主義》(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合著)北京出版社1983
《被肢解的馬克思》(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總覽》(合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程》(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提要》(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幹部哲學辭典》(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歷史唯物主義新探》(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人民出版社出版2021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
2016年12月獲頒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2015年9月17日獲得由中央電視台和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2015年度“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2013年1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雜誌主辦的優秀論文評選在北京揭曉。從2010-2011年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刊出的249篇論文中共評出一等獎5篇、二等獎15篇。陳先達《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獲一等獎。
2007年獲第一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9、2003、2017年分別獲中宣部第七屆、第八屆、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獎。
獲吳玉章獎金一等獎。
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
1991年起享受政府津貼。

主要成就


研究論文

陳先達發表學術論文《實踐檢驗和邏輯證明》《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兩次轉折》《評西方馬克思學的“新發現”》《論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結構和功能》《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哲學中的問題與問題中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性與文本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歷史周期率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注現實的方式》《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論普世價值與價值共識》《歷史唯物主義:是什麼為什麼怎麼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史學功能》等共200多篇
陳先達
陳先達
陳先達
陳先達
《論傳統文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哲學研究》,2010年第2期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論普世價值與價值共識》,《哲學研究》,2009年第4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注現實的方式》,《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
《論“得意拜孔,失意讀庄”說》,《高校理論戰線》,2008年第9期
《文化復興與尊孔讀經》,《高校理論戰線》,2008年第1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性與文本解讀》,《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理論風格》,《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9期
《“拜上帝會”邪教說駁議——農民戰爭與宗教關係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高校理論戰線》,2006年第8期
《論哲學與科學和生活的關係》,《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3期
《哲學中的問題與問題中的哲學》,《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
《評社會歷史考察的另一視角》,《馬克思主義研究》,2005年第2期
《新時期的哲學成就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的編寫》,《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拜金”並不比“拜權”進步》,《石油政工研究》,2004年第5期
《唯物史觀視野中的“以人為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科學性的客觀依據——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及其當代價值》,《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2004年第0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繁榮之路——關於哲學學科建設的思考》,《東嶽論叢》,2004年第1期
《堅持先進文化力求真新結合——修訂〈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基本思路》,《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6期
《論與時俱進與哲學繁榮》,《理論學刊》,2003年第1期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及其當代價值》,《江海學刊》,2002年第3期
《論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江漢論壇》,2002年第6期
《論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本質與當代價值》,《高校理論戰線》,2002年第5期
《處在夾縫中的哲學》,《現代哲學》,2002年第1期
《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困境”》,《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論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1期
《五十學易,可以無過矣》,《前線》,2002年第1期
《生命中的有限與無限》,《前線》,2001年第12期
《做一個革命樂觀主義者》,《求是》,2001年第23期
《人生觀問題的時代特徵》,《前線》,2001年第10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的歷史使命》,《高校理論戰線》,2001年第9期
《哲學三論》,《高校理論戰線》,2001年第4期
《唯物史觀與社會主義實踐——在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第九屆年會上的發言(摘要)》,《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年第1期
《論文化與文化的時代性和民族性》,《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唯物史觀在新中國的五十年》,《哲學動態》,1999年第10期
《毫不動搖地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1999年第9期
《毫不動搖地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1,999年第9期
《唯物史觀研究三題》,《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4期
《向辯證法要智慧》,《求是》,1999年第7期
《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的道路和哲學工作者的使命——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教學與研究》,1998年第11期
《哲學不能歸結為自我意識》,《高校理論戰線》,1998年第6期
《我對哲學的幾點淺見》,《世紀論評》,1998年第2期
《哲學漫談》,《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
《哲學隨想錄(續)》,《世紀論評》,1997年第Z1期
《創造絢麗多彩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人民論壇》,1997年第11期
《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北京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5期
《跨世紀的中國哲學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1997年第4期
《哲學與人生》,《求是》,1997年第11期
《哲學隨想錄(二)》,《長白論叢》,1997年第2期
《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
《哲學隨想錄》,《長白論叢》,1997年第1期。
《文化與傳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關於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下)》,《高校理論戰線》,1995年第11期
《關於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高校理論戰線》,1995年第10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群眾性與實踐性——兼談哲學的冷與熱》,《求是》,1995年第15期
《加強人生觀教育反對拜金主義》,《人民論壇》,1995年第4期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大綱的說明(續)》,《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2期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大綱》的說明》,《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
《世界觀教育和人生觀教育應當有機結合》,《教學與研究》,1991年第4期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一些想法》,《哲學動態》,1989年第12期
《馬克思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實踐把握》,《高校社會科學》,1989年第5期
《關於實踐唯物主義的幾點想法》,《哲學動態》,1988年第12期
《對講授“質量互變規律”的幾點意見》,《教學與研究》,1962年第6期
《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一致的幾個問題(續完)》,《教學與研究》,1962年第5期
《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一致的幾個問題》,《教學與研究》,1962年第4期
《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光明日報》,2016年3月2日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光明日報》,2015年7月3日
《深入探討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問題》,《光明日報》,2010年4月9日第007版
《專業、職業與信仰》,《光明日報》,2010年3月30日第011版
《對構建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形態的看法》,《光明日報》,2006年8月28日第009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繁榮之路》,《光明日報》,2003年2月25日
《自然與人生》,《光明日報》,2001年3月20日第B04版

主持項目

陳先達教授主持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研究”以及其他國家、省部級課題共四十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