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

2012年河南省話劇院話劇

《紅旗渠》由河南省話劇院根據河南林縣(現林州)人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建紅旗渠的真人真事編排而成,講述了縣委書記楊貴帶領林縣人民,花費10年時間,在太行山懸崖峭壁間修建起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紅旗渠的艱辛歷程。該劇體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紅旗渠》由河南省話劇院根據真人真事編排而成,講述了縣委書記楊貴帶領林縣(現林州)人民,該劇是河南省精心打造的“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優秀劇目之一,2011年曾榮獲第十二屆河南省戲劇大賽文華大獎。 2012年8月18日至19日在國家大劇院演出;2014年10月14日於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上演“高雅藝術進校園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專場”。

人物形象

劇中,塑造了這樣幾組群眾——鳳蘭與李繼紅;金錘、銀錘、銅錘、鐵鎚四兄弟;楊起夢夫妻;9歲的小姑娘吱吱;繼紅娘及死難者的家屬……
最感人的是對鳳蘭與李繼紅的愛情描繪。沒有纏綿悱惻,沒有花前月下,沒有玫瑰詩篇,只有鳳蘭對佯裝欲走的李繼紅的一聲呼喚:“哎——”瞅著沒人,與戀人的手捏在一起,再遞上一雙鞋:“俺娘做的”;最後給戀人戴上墊肩:“俺縫的”……李繼紅回贈戀人的是半個窩頭……多麼簡潔,又是多麼含蘊;多麼矜持,又是多麼深情;多麼平淡,又是多麼濃烈。正是這樣一對甜蜜的戀人,不僅日夜奮戰在工地上,還為了堅決支持楊貴書記帶領大家修建紅旗渠,他們發起連同自己在內的十對戀人在山洞裡舉行集體婚禮。然而,老天殘忍,偏偏在這人生最美好的瞬間,山洞塌方,吞噬了這些寶貴的年輕生命……
最質樸的是金錘、銀錘、銅錘、鐵鎚四兄弟。他們有使不完的力氣,也有吃不飽的肚皮,只是牢牢地記住臨上工地時老娘的囑咐:“出門在外,活兒要干好,飯要吃飽。”那70.6公里的主幹渠就是靠這樣的小夥子一釺一釺,一錘一錘鑿開的呀。
最驚嘆的是前清秀才、屬於“五類分子”的楊起夢。他忍受著政治歧視的屈辱,一定要為紅旗渠的修建出把力,在太行山的石壁上寫下巨幅大字:“重新安排林縣河山”。他說,自己雖然“苟活一世,屈辱半生”,但是,“幸遇紅旗渠這篇千古文章,我能畫上幾筆,實乃起夢之幸、家門之幸、祖宗之幸也”。值得深思的是,一個時時都處於被監督的“五類分子”怎麼會如此赤誠地擁護縣委書記的行動?這正是一個老知識分子的良知使他超越了自己和自己的苦難,深深被紅旗渠這篇“千古文章”所感召。老秀才的肺腑之言,猶如歷史的判詞,紅旗渠必將跨越中國人所有的時代。
最令人感慨萬千的是繼紅娘對前來賠罪的楊貴說的話:“你是汲縣人,來俺林縣修渠為了誰?……你有恩於林縣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哇……”對兒子的死,她說,“繼紅是為誰死的?他是為他娘,他是想讓他娘能暢暢快快地洗個頭……讓他娘掀開鍋蓋能熬湯,打開缸蓋有水吃,他是為全村人都能吃上一口水死的,他死得值啊!”這是多麼深明大義的母親啊,就像坦闊的大地。中國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母親,才歷經種種磨難而屹立不倒。此時的楊貴哪裡還敢自稱英雄,他彎下腰去,大呼一聲“我的大娘啊!”
最難忘的是小吱吱,一個9歲的小姑娘。她最美好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不心疼地”洗把臉,然後,把珍藏多時的胭脂搽上,讓人看看小吱吱多漂亮!然而,為了給民工們挖采充饑的野菜,她被吞沒在炸山的濃煙中……她那珍藏的小小胭脂盒就像一粒火種,在楊貴的心中點燃起了熊熊的大火,使他不敢稍有怠慢,不敢稍有退卻,不敢稍有猶豫。吱吱那句話,“漳河水,你啥時候才能嘩嘩地流過來呀……”反覆回蕩在楊貴的耳畔,這正是林縣55萬人共同的心聲啊。

創作背景

紅旗渠演出場景
紅旗渠演出場景
在研討會上,《紅旗渠》的編導分別介紹了他們的創作經歷。編劇楊林是土生土長的林州人,從小喝著紅旗渠的水長大。他說寫這個戲,就是一種情結,“不是使命,也不是責任,就是一種愛,覺得需要去寫,把自己家鄉的事寫出來,把曾經發生在自己家鄉神話般的故事寫出來。”楊林說,自己的父親也是一名編劇,生平最大的願望就是把《紅旗渠》寫出來,這個戲,可以說是父子兩代人的一種情懷,而完成這件事情,也是一種榮幸。
導演李利宏同樣對這個題材有著深厚的情感。他介紹,在醞釀了將近十年後,這部話劇歷經四年創作修改才最終完成。
《紅旗渠》的創作凝結著主創們深刻的情感體驗,也因此呈現出震撼人心的劇場效果。對此,毛時安表示,“我們當下最需要充滿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氣概的作品,但這種作品的突破非常困難。創作當中的難點需要用藝術的智慧來解決、克服,而這其中,藝術家的感情十分重要。”
毛時安提到,《紅旗渠》給上海一個重大啟發:藝術家必須主動出擊。上海也有很多類似的激動人心的題材,比如1960年代國家最困難的時候,上海幾十萬大軍到崇明島去造田,包括上海居民、知識分子,來養活上海的老百姓。還有1950年代上海的大批知識分子分散到全國各地,讓新中國的基礎建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些後來陝西地方劇院寫了。“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經歷過的這些重要事件,我們不能等待,我們要主動出擊,為我們共和國的歷史進行新的、藝術的書寫。”

社會關注

大型話劇《紅旗渠》自劇本創作至搬上舞台曆時四年,表現在一個特定的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林縣人用10年時間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迹,同時也孕育而形成了中原文化的內涵“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理想信念的追求,是民族文化的體現,是對生命意義的謳歌,是對英雄主義的禮讚。
該劇上演后,省內外媒體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河南日報》、《中國文化報》、《鄭州日報》、《安陽日報》、河南省電視台、河南政府網、河南省廣播電台、新華網、河南文化網、大河網、網易、鳳凰網等國內諸多媒體爭相報道。省內外眾多文藝評論家給予高度的評價,稱其以恢弘的氣勢、獨特的視角,刻畫了生動感人的人物群像,詮釋了紅旗渠精神。
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結束后,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上台接見演職員併合影留念。他說:“真誠祝賀話劇《紅旗渠》演出取得圓滿成功!《紅旗渠》這個劇寫得非常好,演得也非常好。紅旗渠是我們的前輩艱苦奮鬥、不怕犧牲,改變命運,在太行山上樹起了一座造福於民的歷史豐碑。而你們通過一台演出在戲劇舞台上樹立起了一座藝術豐碑。這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演員角色把握非常準確,內心體驗非常豐富,滿台非常有功力的表演藝術家,把這個劇真是演活了。”
《求是》雜誌社的秘書長劉彥華說:“我和同事們是抱著平常心來看演出的,誰知還未看完,我們已是淚流滿面,心緒再也難以平復。這部戲在政治思想和藝術品味上都具很高價值,是藝術品中的精品。”
原中國兒童藝術院院長歐陽逸冰說:“這個劇給人一種象埃及金字塔一樣精神上的震撼。它告訴人們我們的民族曾經那樣生活過,曾經創造過奇迹,曾經創造出這樣的精神。它告訴人們:你什麼樣,中國就是什麼樣!”
原總政話劇團團長孟冰說:“這個劇選材獨特,風格定位準確,是一出讓挑毛病的人看后都不會失望的好作品!”
著名導演查明哲說:“看了這個劇感受最多的就是‘精神’二字,用一種精神來築起我們的心靈長城,這是這個劇非常難能可貴之處。編、導都是帶著感情去創作的,全體演職員都滿懷感動去表達的,很精準,很成功、很出色!”
一個普通觀眾裴女士說:“如果要用修紅旗渠的精神去幹事,還有什麼事做不成的?”

演出場館


演出時間演出地點
2011年7月27日河南省人民會堂
2012年2月7日河南省鶴壁市人民會堂
2012年7月29日河南省濟源市文化城大劇院
2012年8月9日河南省鄭州市藝術宮
2012年8月18日——19日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2012年9月21日河南省漯河市大劇院
2012年9月24日——25日河南省駐馬店市天中廣場會展中心
2012年11月6日——7日上海大劇院
2012年10月12日河南省許昌市
2012年10月16日河南省商丘市宋城影劇院
2013年3月——4月湖北、湖南、江西、寧波、杭州、蘇州、太倉、上海、南京、徐州等11個地市
2013年3月30日浙江省寧波大劇院
2013年4月3日浙江省杭州劇院
2013年4月11日南京市文化藝術中心
2013年5月15日重慶市永川區
2013年5月22日重慶市江津區
2013年6月28日貴州省遵義市
2013年10月25日河南師範大學音樂廳
2014年10月14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014年10月19日——20日青島市天創大劇院
2015年4月1日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幹部學院
2015年5月7日河南省禹州市廣電中心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
2013年10月26日第十四屆文華獎“文華大獎”
第20屆曹禺戲劇文學獎(第四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
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集體獎榜首、主角獎提名
河南省第十二屆戲劇大賽“文華大獎”(金獎)、“文華劇作獎”、“文華導演獎”、“文華舞台美術獎”、“文華表演一、二、三等獎”等多項大獎
話劇金獅劇目獎、編劇獎、表演獎。榮獲第五屆黃河戲劇節劇目獎大獎、編劇獎、導演獎、舞美設計獎、燈光設計獎、表演一、二、三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