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輸送點
黃金輸送點
黃金輸送點又譯“黃金點”,黃金輸入點與黃金輸出點的總稱。指在金本位制下,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上下波動的界限。所謂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貨幣材料,以一定成色和一定重量的金鑄幣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這種制度下,黃金作為國際貿易的最後清償手段,可以以金屬條塊或其他形式自由地輸出或輸入國境。在本金本位制下,市場匯率圍繞平價匯率而上下波動。有時高於平價匯率,有時低於平價匯率。如果某種外匯供過於求,市場匯率就會跌至平價匯率以下;反之,求過於供,市場匯率就會漲至平價匯率以上。但是市場匯率的波動不是漫無邊際毫無約束的,而是在一定的幅度由上下波動,是有一定界限的。這個界限就是黃金輸送點。在兩國間輸出輸入黃金,要支付包裝費、運費、保險費、檢驗費等費用以及利息。
在金本位制度下,實際匯率圍繞平價浮動,只要黃金自由流進、流出,對其買賣不加以限制,不會出現銀行券超過黃金儲備的過量發行,銀行券不會貶值,匯率將在黃金輸送點之間波動。如果因供求變化,使得匯率波動超過黃金輸送點,貨幣兌換就不如直接運送黃金再換取它種貨幣來得成本低,因此黃金輸送點是實際匯率波動的範圍。但當紙幣大量發行,其名義含金量與實際代表的金量不符時,自由兌換遭到破壞,以黃金輸送點為基礎的匯率便也會遭到破壞。
隨著黃金輸出量或輸入量的增加,將減輕外匯市場供給和需求的壓力,縮小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並使其逐漸恢復或接近鑄幣平價,這樣就起到了自動調節匯率的作用。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商品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降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商品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範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5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