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

齊豫與潘越雲演唱專輯

《回聲-三毛作品第15號》是台灣歌手齊豫與王新蓮以及作家三毛共同製作的傳記音樂專輯,由齊豫與潘越雲共同擔任演唱,三毛親自撰寫11首歌詞,以音樂的形式再現了她的半生故事,1985年在滾石唱片旗下發行。

這張唱片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第一張CD唱片,是滾石1986年1月推出的前五張CD中的第一張,編號為RD-1001。一經發行旋即造成國內外經典話題,此次合作使“齊豫與三毛”印象連結更為提高,這一絕妙組合隨著三毛別世,《回聲》已成經典絕響。

1993年,《回聲》專輯獲選《台大人文報》編纂的《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

專輯背景


(左起)齊豫、三毛、潘越雲
(左起)齊豫、三毛、潘越雲
1985年,女作家三毛寫了一些歌詞,希望由滾石公司幫忙譜曲並出版,最初的歌詞比較文氣、意象比較密、語言也比較糾纏,製作人齊豫、王新蓮建議三毛寫一些自己的故事,希望三毛把童年的喜怒哀樂、初戀的甜蜜感傷、對沙漠的獨特感受通過傳記形式表現出來,三毛被說服后交了新的詞來,把歌詞全部變成了自傳體的作品,齊豫和王新蓮又找來李泰祥、陳志遠、陳揚、李宗盛等七位作曲高手譜寫歌曲,由與三毛氣質相近的齊豫和潘越雲擔任演唱,再經由三毛本人的旁白貫穿,從而成為一張有著內質統一、敘述豐富的動人故事的唱片,被稱之為“傳記音樂”。《回聲-三毛作品第15號》就此誕生,“回聲”出自三毛的英文名Echo,副標“三毛作品第15號”點明是自傳式概念專輯。

專輯曲目


序號曲名演唱作詞/旁白作曲
01軌外齊豫 潘越雲三毛李泰銘
02齊豫 潘越雲三毛翁孝良
03七點鐘 今生齊豫三毛李宗盛
04潘越雲三毛李宗盛
05曉夢蝴蝶潘越雲三毛陳志遠
06沙漠齊豫三毛李泰祥
07今世齊豫三毛李泰祥
08齊豫三毛陳揚
09說給自己聽齊豫 潘越雲三毛李泰銘
10遠方潘越雲三毛王新蓮
11夢田齊豫 潘越雲三毛翁孝良

專輯賞析


(左起)三毛、齊豫、潘越雲
(左起)三毛、齊豫、潘越雲
《回聲-三毛作品第15號》將三毛的半生劃分為四個階段:從《軌外》到《謎》訴說童年封閉,是三毛這一生不尋常經歷的緣起,其中的壓力與叛逆,孕育出她日後浪跡天涯的生活中所賴以支撐的毅力與勇氣,在音樂上也做了特殊的處理,先以旋轉木馬的音樂進入,前段以潘越雲略帶童音的表情唱出童年伊始的歡欣,中段則由齊豫唱出成年後的悲傷回憶,是很有畫面的一首歌。從《七點鐘》、《飛》到《曉夢蝴蝶》則是少年三毛的初戀記錄,由忐忑憧憬到恨別遠走,心情也在纖細的顫慄中迷亂;從《沙漠》開始的嶄新世界是三毛傳奇的高潮,她對生命獨特的觀點帶給人們一種新奇的刺激與嚮往,也是她最大的魅力所在。三毛浪漫的愛情,亦伴隨她傳奇的經歷開始。《今世》和《孀》是唱給故去戀人的悲歌,也是三毛脆弱生命的一個節點。而最後的《說給自己聽》、《遠方》到《夢田》,則是在漫漫黑夜中乍現的黎明曙光,經歷人生的創痛之後,在豁達中給自己的靈魂鬆綁。
最早那批古典風格的詞,只留下陳志遠譜曲的《曉夢蝴蝶》。新寫的歌中,《七點鐘》和《飛》兩首歌是散文式的詞,句式參差極難處理,製作人齊豫請到當時初嶄頭角的李宗盛譜曲,後來成為齊豫與潘越雲極受聽眾喜愛的經典曲目。這是齊豫首次和李宗盛合作,較具白話性的曲式,配上描述三毛初戀的心情,竟呈現完美的結合,齊豫也彷佛從天上走下人間,真的急著要去趕搭火車赴約。翁孝良譜曲的《夢田》是專輯的壓軸,齊豫與潘越雲凄美絕倫的二部和聲由黃韻玲編寫。譜曲人還包括和齊豫素有淵源的李泰祥、李泰銘兄弟,李泰祥在專輯中寫了《沙漠》及《今世》都是曲式悲壯,在《沙漠》中,齊豫唱出了沙漠的孤獨蒼涼,也體現了三毛迷失在沙漠中的情懷,至於曲調更龐雜、歌詞也最有史詩氣勢的《今世》,則更讓齊豫唱得蕩氣迴腸。
製作人齊豫和王新蓮的文案
製作人齊豫和王新蓮的文案
在製作人齊豫與王新蓮的處理下,三毛個人的每一個經歷都借著歌曲擴大成所有女人的生命故事。此專輯的一大特色正是齊豫與潘越雲兩個聲部的珠聯璧合,二人用她們超然世外的音色,用不同的演繹風格,將三毛在不同際遇下的不同心境完美地詮釋出來。
三毛在專輯文案里寫:她要的是黎明,一種沒有任何聲音的黎明。即使她如此渴望著,回聲還是不肯退去。滾石的文案寫:《回聲》是一種綿延的聲音,一波又一波地振蕩著我們的耳鼓,將那份難以名狀的感動,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這份感動,足以穿越時間,撫摸你。
《回聲-三毛作品第15號》具備當時樂壇極其壯盛的創作陣容,優秀的音樂人與作家聯手打造出一幅氣度恢宏、細膩斑讕的圖景,成為滾石唱片鼎盛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唱片之一。

獲獎記錄


專輯獎
▪ 1993 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 回聲(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