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兆桓
崑曲導演
叢兆桓,男,崑曲導演。1931年12月8日(農曆辛未年十月廿九日)生於遼寧省大連市叢公館(原被武裝部佔用)。
叢兆桓在他五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先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戲劇學院、歌舞劇院、中央實驗歌劇院、北方崑曲劇院、北京京劇團、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等單位擔任歌劇、舞蹈、戲劇、電影等多種藝術門類的表演和編導工作。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崑曲代表性傳承人,為國家一級演員,一級導演,並為許多地方劇種如京劇、崑曲、上黨梆子、落子、秦腔、晉劇、莆仙戲等院團執導新戲。
叢兆桓是叢貫一的兒子,中學就讀於禮賢中學(今九中),從幼酷愛藝術,過去禮賢中學對面的第三公園曾是一處市場,有各種藝人在這裡演出,很吸引青年的叢兆桓。
禮賢中學主辦有話劇團,演出《原野》等劇,當時的中學為男、女分校,因而,劇中的女主角由男生來扮演,男扮女裝。1947年禮賢話劇團排演了潘孑農編劇的大型話劇《裙帶風》,是諷刺國民黨政權裙帶關係的話劇。由吳履恕導演、魯海為舞台監督、叢兆桓主演。於市參議會禮堂(新中國成立后的市政協禮堂)公演。
叢兆桓從此開始演藝生活,演過話劇《捉鬼轉》,他思想進步,積極參加進步活動,1949年來到北京投身革命,參加了華北文工團,做了專業演員,後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開始向侯玉山、白雲生、韓世昌、侯永奎等北昆名家學習崑曲演唱藝術。
作為“百戲之祖”的崑曲,在舊中國已經凋零,北方一個崑曲劇團都沒有,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成立了北方崑曲劇團。叢兆桓改學崑曲,並成了青年演員當中的當家小生,主演過《連環計》、《李慧娘》、《牡丹亭》等劇。
當叢兆桓正走紅之際,開始了“文化大革命”,他遭到無端的批鬥,離開了心愛的舞台。
粉碎“四人幫”后,他出任過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編導。北方崑曲劇院恢復後任演員、導演、藝委會主席,再到院長。這時的老一代北昆的演員有的去世,有的脫離舞台,叢兆桓成為北昆的代表人物、中堅力量。
叢兆桓由北崑劇院團長職位退下后,仍堅持崑曲藝術的發展、傳承,指導崑曲演出,編輯崑曲雜誌《蘭》,任中國崑曲研究會的秘書長,1999年獲美國文化藝術中心“傑出藝術獎”。是繼京劇藝術名演員葉少蘭、張學津之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術家。2009年1月,叢兆桓被北京市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北昆藝術傳承人之一。他年事雖高,仍為崑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而不懈地努力著。4月4日清明節,他回青島掃墓時,說自己現在仍為振興崑曲而努力著。
他編劇和導演的劇目有《血濺美人圖》、《西廂記》、《南唐遺事》等。其中《琵琶行》、和《竇娥冤》先後獲文化部的新劇目獎。叢兆桓幾次率北崑劇團去歐洲各國演出,使國際上認識了中國之一古老而又年輕的劇種。崑曲之外他還編導過京劇,一度回青島為青島京劇院導演了《田單破燕》。
叢先生現在仍舊活躍在崑曲、地方戲舞台上,而且時常參與影視藝術的創作活動。導演新崑劇《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