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

作者半夏創作的網路小說

《七年》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半夏。

內容簡介


小鎮的孤兒院,女孩文落及滿橋相遇相知,彼此疼惜。從10歲時開始,她們的宿命因被各自的家庭領養而產生變化。在被領養的當天,文落對滿橋的哥哥南哲一見傾心,而滿橋則戲劇性地愛上了文落的哥哥尹相。
的妹妹尹諾在一場意外中死亡,文落因相貌和尹諾相像而倍受父母的疼愛,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教她以感恩的心態去體味生活。相反滿橋的個性涼薄,常會引來母親的責罵,甚至大打出手,南哲小心翼翼保護她的同時,開始對滿橋的情感發生微妙的變化。
南哲為了不想滿橋再受皮肉之苦,狠心將親生母親囚禁,並以此要挾滿橋不許離他而去,不想盲目而空虛苟活的滿橋從家裡逃離,過著漂泊無依的生活,慶幸遇見了流浪歌手漾,開始北漂之旅。
自從滿橋失蹤之後,南哲給文落無盡的恥辱,而文落為了感謝他曾經對滿橋的照顧,向警方隱瞞了事實的真相,卻屢屢被南哲謾罵和折磨,甚至被他當作是想念滿橋的替身,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尹相看在眼裡,不忍文落如此委屈,決定帶她去北方重新開始。
文落因為思念滿橋的緣故開了一間名為‘千尋’的甜餅屋,卻意外認識了歌手漾,聽他談論口中任性而疼愛的女友。滿橋在地鐵里畫畫謀生,認識了柯森,卻不知柯森暗戀的對象恰巧是文落。
文落和滿橋兩個人戲劇性地在錯亂的時光中聽彼此的故事,卻從來都沒有遇見。

作品目錄


第一場 生命里的愛·文落
第二場 只說給你聽·滿橋
第三場 夢中的花園·文落
第四場 守到了幸福·滿橋
落幕 我們一如既往地相愛

人物介紹


周小影:落拓不羈的美麗女孩,時刻散發著決絕的野性氣息。害怕孤獨。曾一度想擁有一段和“維明”兩個人的空間,但因為一場“誤會”的離別,成了永恆的遺憾。她在朋友的溫暖里釋放柔情,卻又在戀人的疏離中歸於寂寞。
木棋:一個同樣遭遇家庭遺棄的女孩。一半明媚,一半憂鬱的性格。一直迷戀小劍,活在記憶里。令她和小劍昔日的兄妹關係瓦解。最後嫁給維明。
維明:英俊男孩,乾淨,堅強。與小影青梅竹馬。對待感情有自己的寬度和包容力。迫於家庭無奈,刻苦讀書,但高考敗北。最後融入世俗的漩渦里,在小城工作,並與木棋結婚。
小劍:一個從墮落變為明朗,再從明朗變為墮落的模糊形象。是支撐整個故事的支點。
兩岸:孤兒。熱愛搖滾,在城市邊緣的喬爺爺家長大。曾經歷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以痛苦告終。
故事詳細介紹:
漂亮的周小影,從小生活在一個陰暗的家庭,父親“吃喝嫖賭”樣樣佔全。使她變成了一個對世俗充滿淡漠感地女孩,邋遢隨意,桀驁不羈。她和維明相識在小鎮附近的一個小樹林里,廝守在一起長大,彼此相愛,形影不離。又同在小城的“市南二中”讀書。期間,不遵守規則,經常一起逃課,抽煙,遊玩。被貼上典型的“壞孩子”標籤。
兩人在學校認識了女孩木棋。她的性格一半憂鬱,一半明朗。家庭情況和小影貌異神似。三個人很快彼此融合,生活在一起。不久后,有木棋介紹,又認識了一個自由歌手:兩岸。他是一個略帶沉鬱和憂傷的乾淨男孩,在木棋爸爸的酒吧做業餘演出。和維明一樣,酷愛搖滾。他們都擁有被世俗遺棄的強烈孤獨感,很容易相守在一起。
維明和小影厭倦了學校的混雜,在一家居民區的二樓租了兩間房子。三個人經常漫步在小城的大街上看星星,並遇到木棋初中的死黨:小劍。這個往日開朗的孩子,此時已墮落的不成模樣。木棋只感到心痛。偶有一次回家,小影的母親竟突然去世,小影深受打擊,決定獨自旅行,和維明不告而別。維明十分悲痛。旅行途中認識了一個攝影師:舉步。由於資金問題,很快又回到小城。但死活不願再去讀書,於是讓兩岸幫著租了房子,不敢見維明。
維明生日,小影給他買禮物。恰巧在“小商品城”相遇。愛恨疊加。小影決定為了陪伴和等待維明畢業,而繼續讀書。一次,去小城學院遊玩,再次遇見小劍。小劍建議大家一起租房,才不會寂寞。於是小劍就在小城廣場邊找了一個四室一廳的房子。故事由此展開……
由於長期逃課,小影的學籍被取消。只能時常一個人生活。後來慢慢感覺到維明有意疏遠她。內心又回到了曾經自卑孤獨的世界。而兩岸,曾與小城一個豪門閨秀相愛。感情真摯。但對方因先天性心臟病不幸去世。徒留一片悵惘。
寒假時候,小影要維明陪她在小城過年,但維明沒有答應。小影痛苦不已。大家都匆匆離去,唯獨小影一人呆在房間。但小年夜,其他朋友全部過來陪小影一起過年。小影深受感動。年後,決定暫時離開維明。留下信件,撒手而去。本想等待維明畢業時的回信,但始終沒有等到。實際上是維明好多天之後才找到小影的郵箱。但為時已晚,小影沒再看郵箱。時光匆匆,七年已過。小影只記得在離開維明後去過他的房間。拿到過一個日記本,於是趕緊打開。揭開真相。痛悔不已。但此時,維明已和木棋結婚。

作品鑒賞


這部長篇小說是夏七年結束純粹的網路小說創作生涯投身紙媒后的第一部轉型之作。小說主要講述一群
少年在青春時代的愛恨痴纏。與以往不同的是,夏七年用自己獨特的筆法掌控文章全局,做到了文筆精緻與情節素雅的同步完善。小說自完稿之日起就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給予極高的評價。並首度被中國寫手之家等多家權威網站做專題報道。亦是作為某文化公司2010年年末巨獻重磅推出。中國著名作家/《作家文宛》主編劉恩銳、《80后》主編呂小晶、《後來》主編飛天燕子、《流年》主編雪小禪、煙雨紅塵文學網總裁周恩宏、看書網編輯徐蔓,著名作家劉衛東《萌芽》資深編輯胡瑋蒔、文學界元老級人物林藝、中國寫手之家網總策劃蕭盛等眾人媒體人紛紛對作品作了點評。
書評:用文字雕刻時光的少年
林藝
說夏七年是90后最具才情的少年作家絕不為過。在《七年》這部小說之前,我已經讀過他的很多作品。當時很質疑他的年齡,覺得這麼熟稔的文筆絕對不可能出自一個90后的少年之手。包括他對張愛玲作品與孤獨情懷的解析;對青春、愛情、宿命與搖滾樂的痴迷,對中國古典文學美的延伸等等,這些少年具備的元素都被他用精準的文字刻畫出來,給人流連忘返的回味。很多人說他在寫青春文學,其實他的寫作範疇要涉及很多領域。也正是因為有紮實的文學功底,使得他的寫作空間愈來愈遼闊。很多時候,你根本感覺不到他在歇息,勤奮的程度讓人吃驚。在2009年年末,他結束了自己兩年的網路小說寫作生涯。當某記者問及為何在每部網路小說都榮登VIP銷售榜榜首的情況下,突然更換筆名轉型寫紙媒?他的回答是:“網路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出現,但更想挑戰一下新的自己。在網路和紙媒形成一個強有力的互補。”顯而易見,他心裡還萌生著豐盛的孤傲和追逐。但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對利益的輕浮。為了自己的夢想甘心從頭再來。這是現在年輕人極難做到的一點。
事實證明,他無論如何轉型,都很出色。
在2010年年初,他開始在新浪寫博客。不到半年時間,就躋身百萬草根名博的行列。現在來講,訪問量上百萬的博客實在不稀罕,但問題是,他的博文筆調依然堅持自己的風格,不附庸風雅,不隨波逐流。這就十分難能可貴了。在刻寫獨特文筆的前提下,不乏關注一些社會現象。比如,以獨特的視角評論“社會對90后與非主流的偏見”“吻癱美國機場事件”“反駁韓寒郭敬明暢銷書低俗事件”“春晚後台”等,曾引來網友鋪天蓋地的熱議。目前三分之二的博文都會被新浪編輯推薦至新浪博客首頁。後來他告訴我,經常有人在博客留言說他是“90后最具發言權的代表。”和“90後文字領袖。”雖然他並不習慣這些稱呼但我覺得從他對社會現象評述的觀點和角度而言,讀者授予他這樣的稱呼的確當之無愧。
其實很多人還不知道,夏七年在高二時就曾因厭惡校園規則限制,而選擇退學。退學前夕,學校舉行過一次文化課聯賽,當時他以優異的成績在全市文科類考試中名列前茅。但他毅然堅持選擇的退學。用他的話來講就是:“我之所以參加那次考試是因為,我想證明我不是考不出好的分數,考不上好的學校,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於是開始獨自背上行囊去旅行。他說,自己是在流浪中洞察世界,觀望幸福,然後執筆將其記錄,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我很欣賞這樣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不是說所有的個性都能稱之為個性,就像他說過,要低調,低調的資本是隨時都可以高調,不然,就無所謂低調。類似這樣看似尖酸但很有通透力的文字,被他說出來之後,立刻風靡網路,成為流行語。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奇迹。有很多少年作家喜歡張揚,寫點東西就虛張聲勢,唯恐別人不知。夏七年完全顛覆了這類現象。一年之中,除了旅行,攝影,和朋友聚在一起玩之外就是看書寫文字。他告訴我,很喜歡像張愛玲,錢鍾書,李清照,蘇東坡……這些作家和詩人非常有辨識度的文字。他的閱讀範圍更是沒有限制,文史八卦,新聞娛樂,雜誌報刊……這也造就了他一手好文筆的基礎。加之常年旅行的所見所聞,相比較同齡人來說,閱歷要豐富的多。
在與他交談中得知,2007年,他便拿著十幾萬字的書稿隻身踏上去西安的旅途。那是他的第一本書《過客》。那部書稿在當時就引起眾編輯圍觀,爭相閱讀。三個月後,《過客》出版了。限量的印刷在短時間內一銷而空。著名作家《作家文宛》主編劉恩銳給《過客》寫的序言里這樣說道:“他這顆金子,很快就會閃光的。不是靠臉蛋,而是才華。”去年,劉恩銳先生給夏七年打來電話,談《過客》修訂再版的事情,被他一口委婉的回絕。他對過去不成熟的文筆感到羞愧,想重新開始。並不是說他不敢面對過去,而是他更想把有份量的文字傳遞給大家。而《七年》的問世,讓所有人叫好。
在這樣一個才華與辨識度兼備的少年眼裡,曾多次淪陷文字的國度。他特彆強調文筆的特質,認為寫不具備特質的膚淺文字還不如不寫。看完《七年》之後,我的確被他這種對文字及語言的銜接能力感到震撼。幾乎可以這樣說,當讀完《七年》以後只憑藉文字的節奏及辨識度就知道是不是夏七年所寫。這裡沒有一點浮誇的意思,相信讀過這本書的讀者也一定會有同感。這部書作為夏七年轉型的力作,十分成功。
書評:我讀小說《七年》
劉恩銳
《七年》這部小說的特點在於作者對人物心理特質的探索。
之外就是十分注重語言節奏,讀的時候就好像在聽音樂一樣。
小說的取材並沒有摻雜時下流行的青春小說元素。但讀來仍舊愛不釋手。這就是我為什麼一再強調這部書的可讀性。它像一個旋轉的風向標。指引著人們珍惜幸福,遠離遺憾。
夏七年將故事情節安排於一座小城。在這個小城裡,以看似簡單的筆調將不同層次的生活狀態同時刻畫了出來。一個流浪歌手,一個富家千金,一群寂寞的學生。這三點一線之間囊括了所有的青春感情點。在讀的時候,極容易產生共鳴的不是其中的經典語句,而是那種架設在塵世間的樸素情懷和本身具備的神秘性。他在“離別”與“生死”這個話題上,做了延展性的探討。從而引發人們對少年空茫姿態的依賴和清醒。我覺得這一寫作手法,在當下來講,極為罕見。
當我讀完《七年》的時候,只覺得心裡一陣清涼,來自追憶里的清涼。因為這文字承載了太多太多不甘示弱的愛情理念。雖然主人公的結局令人十分惋惜。但終究是目睹了一場清澈的愛戀,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另外,更值得一說的是,這部小說將某種世態中的“憂鬱感”及“惆悵感”貫穿始末。要寫這樣的文字是極為耗費心力的。你抬起頭,是悠悠的藍天白雲,低下頭,是灰濛濛的世界,轉過身,卻又是靜悄悄的一片。這種絲絲縷縷纏繞在心間的情緒時刻圍繞在讀者身邊。第一次讀,感覺那文字纖塵不染,再去讀,覺得這故事紛擾漫長。讀到結尾,卻依舊想期待或猜測終極的結局會是什麼。這場愛戀會不會就此結束,還是有更突然的轉機。這種飄蕩的探索欲使得內心很充實。
這種愛與愛的痴纏,恨與恨的決絕,足以燃燒每一顆少年的心。
讓寂寞的孩子不再寂寞,讓明朗的孩子在寂寞中清醒,我想這也是夏七年想。
當友情,親情,愛情,悲情,同步上演的時候,真的由不得你猶豫。
所以我一直覺得,我們需要以認真且沉穩的心態去閱讀,去體悟,這份凝結在作者心裡的情結。
我曾說過,《七年》是青春小說的典範。現在卻覺得不僅如此,更多了份關於世情底色的深刻追尋。
希望這部小說能讓一切浮躁的心情變的寧靜起來。
內容賞析
第一:情節是國內首部以探索青春宿命感及流離感為格調的小說。情節多圍繞另類命運的少男少女而鋪設。借鑒《穆斯林的葬禮》的敘事手法,文字結構倒置,節奏首尾呼應,成為一大亮點。
第二:格調
文中把安妮寶貝筆下對都市男女的掌控力道,滲透在故事底色里。由此引發讀者對“孤獨”和“逃避”本身地共鳴感。並用《麥田守望者》里“孩子的眼睛”觀望事態醜惡。將悲傷和生死用“點、線、面”的形式架設於文字中。通透的呈現出那些生活中被人們忽視和遺忘的少年的,情感,逃避,和宿命的情懷。
第三:秘密
文中藏有多處伏筆,不同層次的讀者將讀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只要稍微細心,就能看出,文中地兩岸是小影的親哥哥。
諸如:語言節奏,文筆措辭、題材等不予一一列舉。
經典語錄
我並非不懂得珍惜,只是有時候,那些不帶任何聲響地久遠記憶,緊握著此時的璀璨年華,讓人無能為力。
我寫盡了別人的朝生暮死,卻將自己淪落,無從拯救。
曾經的彼此交付,曾經的執手年華,在歲月面前竟然那麼微不足道不堪一擊。
你在你的象牙塔幸福安逸,我在我的遊樂場流離失所。
曾經有多完美,當下就有多殘缺。
曾經那些拖著虛影流失的密密麻麻的日子,是否早已沉澱在無窮無盡的彼岸。連最微小的部分都隨著光陰的晃蕩,遺落在龐大的世俗海洋里,被一覽無遺地蒸發掉。
我想我終於該找個時間好好說說我們的愛情了,我怕我不說,就再也說不出來了。就為了此時的說,我給自己的感念賦予韌度,賦予無比矜持的斂衽。你把我推入蹂躪的漩渦,一笑而過。而我卻要囊中羞澀著背負七年,風雨兼程。
愛情不是錯誤,一個“對不起”就了事。
幸福是毒藥,在我的世界里,擁有的越多,我死的越快。
夜,把人推向迷宮,任其掙扎。
生活容不得半點不情願,即使你不情願,你也要背叛自己去情願,去做,去受規則的擺布。
往往佔有的東西容易遺忘
一朵註定要頹敗的花朵,縱然此時妖艷飽滿。
灰飛煙滅是最好的結局。
很多時候,很多費盡心機要珍惜的人,可能就在一夜間消失。而所謂的青春和愛情,也尚會在一夜間蒼老。
思念,可以瞬間將眼前地一切化為幻覺的。
結繭的悲傷將我融入在誠惶誠恐的夜幕下。
我的青春,只不過是在一個流浪的年少里寫下了一行不成文的詩歌而已。
過客才是生命里最蒼涼的人,因為你無法將其歸類為任何一種人。愛恨不能分明,亦不能去表達或貯存。擦肩而過。
恨比愛的記憶要長久
只有這城市知道,其實彼此的心,都在黑暗裡哭泣。
我恨不得全世界靜止只給你和我陪襯,讓我們轟轟烈烈的愛一場。
一個人,如果一直活在曾經的陰霾里,他將沒有幸福。
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物,其實都是在逝去的無知年生里犯下的滔天大罪。
一個人,倘若在經歷過無其多的變故之後依然不屈不撓的堅守自己的思路,那便會成為一種凌駕於命途之上的流金記憶。
青春里耗損最多的不是時間,而是一些望也望不到邊的迷戀。
生命如潮水,熟悉而陌生。
距離是一種珍貴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在距離的支配下幸福自然,一旦超越了距離的溝壑就有可能產生傷害。甚或兩敗俱傷。
你肯定有不同尋常的經歷,但你要知道,每一個經歷里都有沉默,每一個沉默都讓人憐惜。
天空中一個豁口漸漸拉大,彷彿要吞噬人類。末日般的景象將人們蒙蔽,沒有了仇恨和陰霾,彼此坦誠。翻倒的後花園也沒人在意,只聽到不停的尖叫聲。膽小的女孩縮在教室里隱隱哭泣,大家都做好了同歸於盡的準備。
生命像掌心的雨水,抓也抓不住,總會在指縫中一滴一滴的流干,最後只剩下一個寂寞的姿勢。
《肖申克的救贖》里說:人活一輩子,不是忙著生,就是忙著死。而我們,卻忙著沉醉在歡呼中遺忘傷痛。
現實是毒藥,我們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服下,我們只是在等待藥效發作而已,它是潛伏的陰霾,有可能是下一秒,也有可能是下一年,只會在我們毫無防備的時候滋生。
日曆被一頁一頁的撕下,越來越薄。我覺得自己處在懸浮的狀態,有時無比惶恐。
我說,我好想變成一隻小鳥,用翅膀滑翔在空中瀏覽屬於我的悲傷。
陽光與墳墓一樣荒涼,充滿了沼澤和斷點。
人在無奈的時候,勢必會做出無奈的抉擇,這是定勢。
可是不完整地命途總需要意外來修補。縱然你承受不了這意外的悖論。
像一篇悲壯的文字,就在那一頁開始,讓你淚流滿面。
三個人,如同黑暗裡閃爍著微光的三盞燈。在漫漫長夜裡固執的燃燒著血液,以照亮彼此倉皇的眼。很敏感的聽到螢火蟲揮動翅膀地聲音,在酷暑里落入冰葬般的黑洞,凄涼的感覺。
在歲月的洪流里,我們像透明柔軟的小孩,被上帝以瀟灑的姿勢支配著,不斷催生出人間的落寞。
我常常想,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個比霍爾頓還霍爾頓的少年,可是,他們,永遠都不會討人喜歡,甚至被罵,被侮辱,就像我們。
天亮說晚安,原來是一件這麼值得令人歡悅的事情。
因為在我們的世界里,把距離分開,是最好的存在方式。如其不然,大家只會兩敗俱傷。
我好想得到一本預言之書,好知道那些今日之後的斑斕歲月會是怎樣的顏色。那些轟隆隆行走的火車,會不會帶著飄逝而過的疾風,消失在視線里。
春去冬來,很多傷春悲秋的歲月靜靜流逝。
我們如此脆弱的金色年華,就在這悲悲戚戚的日子裡,綻放了所有閃閃亮亮的光芒。
如果若干年後,你走進書店或者畫廊,看到一張悔恨的臉,希望你停下來好好看一眼,因為,那說不定就是我。
闊別了久違的寂寞終於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我面前,我像迷失在森林沼澤里的孩子……無人問津……
其實青春是個充滿矯情的年紀,很多我們哭訴不完的悲傷到頭來只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謊言。我們在謊言里錯失了對的風景,銘記了錯的畫面。晃蕩著唱著毫無意義的歌,迷失在茫茫命途的原野。
在一生的長途跋涉里,我們少的可憐的時光,足以讓我懂得悲歡離合。
幸福像眼前輝煌的光色,抓也抓不住,可望不可即。
如果是我曾經的依賴造成了當下的隔膜,我寧願立刻獨立。哪怕一個人的世界會充滿艱難和恐懼。我不想欠下別人什麼,只因為這付出不足夠。
我的夢想在遙遠的虛擬里,我的存在只是一個被小朋友歡快時偶爾吹出的肥皂泡,遲早要被陽光戳破的。我只祈求在被戳破之前,停留在空中多轉一個圈……
誰的寂寞?覆我華裳?誰的華裳?蓋住我傷痕纍纍的肩膀?誰的明月?照我黑色的松崗?誰的孤獨?挫疼山間呼嘯的滄江?那是誰家寂寞的小孩?頭插茱萸?夜夜夜夜?縱情歌唱?如此遼闊?如此蒼涼……
我始終不敢相信我就這麼泰然地離開,又這麼泰然地生活,就這麼泰然地放棄仿若昨日還在一起歡騰擁抱的朋友和摯愛。這其中究竟是誰控制了我,難道這世界真有失靈的魔咒纏繞在我的心裡……
夢話……
我想終歸有一天,我會將這座小城遺忘。
愛有時候很渺茫,渺茫到你看不見,摸不著,打聽不到,只剩煎熬。
我想我們終究會慢慢變老,在很暗很暗的黃昏余色中死去。但願那一刻,我們是牽著愛人的手,來一起詮釋那句張愛玲的:執子之手與子攜老。

作者簡介


半夏,天蠍座女子,蘇州人。侍奉文字,相信愛情。
她的字如同一場午後流浪——穿越煩亂的現世對角線,不用透明的雙翅,無需金色的舞鞋。在你心起清漣低頭的一瞬,透著暖光跌進你的眸,讓你的整個城池傾進半個夏日的繁花。
作品散見各大報刊雜誌,2007開始創作長篇,著小說《彼若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