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姬赤的結果 展開

姬赤

曹僖公

曹釐公,姬姓,曹氏,名夷。《左傳》作“僖公赤”。春秋時期曹國第十四任君主,曹庄公之子,繼庄公而立,在位九年(前670-前662年)。1956年,山東出土周代青銅器“曹伯狄簋”。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曹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年),冬季,十一月,曹庄公射姑逝世。
戎曹分野
戎曹分野
曹僖公元年(公元前670年),春季,三月,安葬庄公。冬季,戎國(今山東曹縣西北)不順服,曹國大夫曹羈勸諫曹伯∶“戎人眾多,且最不講信義,您不要親自迎敵。”曹羈進諫三次,曹伯不聽,於是逃往陳國(今河南淮陽)。戎人打敗曹國,公子赤即位,是為曹僖公。
戎人伐曹,可以看出戎人的勢力已經逐步壯大,甚至開始干涉中原國家的內政,即行“廢立”之事,這本應該是周王室或諸侯霸主該做的事情。
曹僖公三年(公元前668年),春季,曹伯在國內殺大夫。《春秋》不記載被殺大夫的名字,因為被殺的人很多,戎人伐曹之時,他們不肯為戰死的曹伯伏節死義。
曹僖公九年(公元前662年),曹僖公夷去世,其子姬班繼位,是為曹昭公。

家庭成員


父祖

祖父:曹桓公
父親:曹庄公

子孫

兒子:曹昭公
孫子:曹共公

名字考證


曹釐公,《史記》中作“曹釐公夷”,而《左傳》作“曹僖公赤”。1956年,天津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搶救出一青銅簋殘蓋,據傳出土于山東。銘文雖有殘缺,但尚可通讀。釋文為“(曹)伯狄作夙(風)公尊簋其萬年眉壽子子孫孫永寶用享”。銘文中的“狄”字,《說文戒子》云:“從犬,亦省聲。”古代亦聲與赤聲相通。“赤,從攴,赤聲。”亦聲字與赤聲字古韻同在魚部,故可通用。據陳邦懷先生考證認為“曹伯狄即曹伯赤,當以狄為正字”。《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赤歸於曹”,杜預注云“赤,曹僖公也。”文獻中的“赤”字當是“狄”字之訛傳。

歷史典故


三諫之義: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左傳》記載


原文

《左傳·庄公二十四年》:【經】二十四年春,王三月,葬曹庄公。冬,戎①侵曹。曹羈②出奔陳③。赤歸於曹。
《左傳·庄公二十六年》:【經】夏,曹殺其大夫。

註釋

①戎:國名,己氏之戎所建。戎城在今山東曹縣西北。戎國與曹國相鄰,關係甚密,曹庄公曾取戎女為妻,生子赤,長居戎地。
②曹羈:王維堤、唐書文《春秋公羊傳譯註》:曹羈:曹國大夫。羈離曹奔陳的原因是“三諫而不從。”而不是戎逐羈而立赤。杜預注《左傳》雲“羈蓋曹世子也。”“蓋”為疑辭,實屬臆說。因曹伯射姑於去年卒,世子逾年,當立為君,不得復稱世子。故孔疏引賈逵說,以為羈是曹君。但羈若是曹君,當書曹伯羈,今不書伯,知非君。故杜、賈二說皆無據。《通義》引惠士奇曰:“鄭伯窹生卒,世子在位未逾年,故稱名;曹伯射姑卒,世子在位已逾年矣,當書曹伯羈出奔曹,不稱伯則稱曹羈非君也,安可與鄭忽同例哉。”駁杜甚力。
③陳:國名,出土金文資料作敶。國君媯姓陳氏,是虞舜後裔。建國君主為虞閼父(又稱遏父)之子滿,史稱陳胡公,為陳氏的得姓始祖。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

《史記》記載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三十一年,庄公卒,子釐公夷立。釐公九年卒,子昭公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