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勞動
創造物質財富的勞動
勞動是能動性範疇,生產勞動充分體現著這種內涵。
勞動價值論以生產勞動的科學概念為奠基。馬克思以之為依託,系統探討了勞動過程、勞動力、勞動的實現形態、勞動的協同方式這些成組的概念體系,對勞動概念的生成、發展及流變加以了詳察。其目的是凸顯出勞動規定的內在意涵。這一理論發掘了勞動價值論與唯物史觀的相互嵌入的規定,深化了對實踐過程的理解。我們可以毫不靠張誇張地說,生產勞動概念使馬克思方法論提升為從勞動出發的整體主義分析方法,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科學研究綱領。
“非生產勞動”的對應稱呼。(1)按勞動的自然形態區分,指創造物質財富的勞動,如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中的勞動;不創造物質財富的勞動,如教師、醫生、演員等的勞動,是非生產勞動。(2)按勞動的社會形態區分,指體現特定社會生產關係本質的勞動。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即能為資本家創造剩餘價值的勞動;只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是非生產勞動。
生產勞動是唯物史觀的基本範疇,是勞動價值論的分析基礎。勞動價值論對於價值創造、價值決定的說明是科學解析商品生產勞動的內在邏輯,而價值運行的經濟分析則旨在為具體經濟理論體系間的邏輯一致尋求支持。這樣,價值本質和價值運行相輔相成的分析開始成型,經濟本質和經濟運行得以邏輯貫通,為完整的經濟分析奠定了基礎。
盧卡奇說:“勞動概念是我分析的關鍵。因為勞動不是按生物方式決定了的……但是在一切人的勞動中有目的論,它和自然界的因果關係密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這種立場克服了必然和自由之間的傳統對立,我正是從這種立場來撰寫我的著作的。但是我應該強調指出,我並不是在設法構造一個包羅萬象的體系……著作的名稱是《關於社會存在的本體論》,而不是《社會存在的本體論》。你們會意識到這個差別的……我希望它會表明我所說的那種日常生活的社會主義的本體論基礎。”
生產勞動
歸根結底,各種獲得不同發展的存在形式,絕不是從一種一般的、抽象的範疇體系中推導出來的,也不是被理解為這種範疇體系在“特殊領域”的應用,相反,它們是依照自身規律演變的存在過程。在特定的發展階段,這種存在過程能夠使更複雜的存在形式的產生成為可能。
生產勞動
馬克思本人的分析,可以在《資本論》第二卷的開頭和《剩餘價值論》中看到。他對生產勞動的定義看來十分明確,而他對非生產勞動的概念則定義為不是生產性的雇傭勞動。生產勞動是資本在生產過程中雇傭為生產剩餘價值的勞動。因此,生產勞動只涉及工人在其中被組織起來的那種關係,而不涉及生產過程的性質也不涉及產品的性質。歌劇演員、教師和油漆房屋的人完全像汽車司機和礦工一樣,也可被資本家雇來從事智力勞動而獲益。這就是決定他們是從事生產勞動還是非生產勞動的標準。在馬克思那個時代,大多數非生產勞動者是商業職工、家庭的或私人的僕從和國家行政人員。在馬克思看來,儘管商業職工的活動為其僱主帶來商業利潤,但他們仍屬於非生產勞動,因為他們並不從事生產,而生產才是整個資本的剩餘價值的唯一來源。不過,馬克思和恩格斯確實提到了商業無產者,認為從事非生產性勞動並不妨礙商業工人成為工人階級中的一員;某些馬克思主義者(如普蘭查斯)也指出過這一點。
馬克思的上述區分的重要性在於他的大部分分析都與生產勞動有關(比如,分析了資本主義據以發展的各種方式)。這種區分是得以考察非生產勞動的基礎。因為非生產勞動是依靠剩餘價值作為其工資的來源的,但這並不是分析非生產勞動本身。要分析的話,那還需要考察非生產勞動據以組織起來的關係和非生產勞動為什麼沒有被資本主義生產消滅的原因。這既可能是出於結構的原因,比如就商業職工來說,生產與交換是脫離的;也可能是出於歷史的原因,比如爭取提供福利服務(衛生、教育)或向某種職業(醫生)提供優惠待遇的鬥爭。
然而,有一個思想學派基本上是反對區分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它認為一切雇傭勞動不論是不是直接受資本雇傭都同樣是受剝削的。另一些思想學派則不同意這種看法,其理由是這種主張把剝削變成了實現剩餘勞動的一般化的概念。這不僅會導致取消作為雇傭勞動者的生產工人和非生產工人的區別,而且不能區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剝削和封建主義條件下的剝削。但是,人們一般認為,在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經濟標準與獲得工人階級的成員資格和成為工人階級的可能性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這還要取決於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條件。但這一問題為什麼會是這樣,這本身就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
生產勞動即創造財富和價值的活勞動。迄今為止的價值創造及其運行均以商品生產為中心的,本質上都是在勞動過程全面提供技術條件和物量關係的基礎上,而建立了勞動過程和社會生產過程的直接聯繫,促進勞動和生產的社會結合。總之,商品生產勞動具有二重性。
對其進行分析,不僅有益於對現代資本主義的認識,也有益於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理論和市場經濟實踐的探索。進而澄清這樣一個事實: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關於生產勞動的理論並不過時,馬克思關於生產勞動的概念是包含我們今天所說的精神領域的勞動的,而馬克思的生產勞動概念也正是對剩餘價值學說的一個抽象。並且,這一概念也被我們今天所談及的文化經濟、知識經濟的發展所證實,是一個科學的概念。因此,人們對馬克思的生產勞動理論應該正視,正是基於這 樣一個事實,我們應該在馬克思生產勞動理論的本義基礎上,繼續前進。這對於我們正確理解當今服務性產業理論以及實踐部門進行產業劃分、宏觀調控和構建科學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都有著十分重 要的理論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