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藏醫學的結果 展開

藏醫學

藏醫學

藏醫藏葯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逐步認識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於治療的經驗;在狩獵過程中,又逐漸知道了一些動物的藥理作用。相傳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有了“有毒就有葯”的說法。

簡介


● 英文名稱:Tibetan Medicine

名詞解釋


● 藏醫學是指西藏的傳統醫學。

百科解讀


● 西藏特殊的地理與歷史環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醫藏葯。同中醫學一樣,藏醫學是西藏地區居民在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同疾病鬥爭的經驗總結,是中國傳統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藏醫學起源

● 古代西藏地廣人稀,藥用植物資源較少,因此非藥物療法起源較早,如火療、放血療法及摩法等。
● 公元4世紀,天竺的著名醫學家碧棋嘎齊和碧拉孜入藏,傳播了《脈經》、《藥物經》、《治傷經》等五部醫典。
● 唐朝時期文成公主嫁入西藏,將優秀的中原醫學知識及藥物帶入西藏地區,為藏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中原與西藏地區的醫藥交流。
● 公元8世紀各鄰國名醫入藏,傳授醫學,與藏醫學之間的學術交流十分活躍,促進了藏醫藥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藏醫學的理論特點

● 藏醫學兼取中原醫學與印度醫學的優勢,形成獨具特點的理論。
● 藏醫學認為人體由七種物質組成,如精、血、肉、骨、髓、脂及飲食精微,與中醫學的精氣血津液理論相類似。
● 藏醫學的理論基礎為氣、風、火、黏液等因素,與印度傳統醫學中的地、水、火、風相類似。
● 藏醫學在診斷上採用望、問、摸等方法,與中醫學四診相似,脈診則亦採用寸口診脈,以寸、關、尺與臟腑相對應。

藏醫學代表醫家及著作

● 藏醫學的代表人物為雲丹貢布,曾為御醫,其綜合西藏本土醫學,兼取中原內地醫學,借鑒印度、尼泊爾等周邊國家的醫學,撰寫了藏醫學代表著作《四部醫典》,成為藏醫學的理論奠基之作,其內容翔實,涵蓋了生理、病理、病因、治則治法及方葯等綜合知識。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