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師範學院

公辦高等院校

六盤水師範學院(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是“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管理體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12月,被貴州省教育廳確定為貴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試點學校。2017年入選為數據中國“百校工程”試點院校。

六盤水師範學院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貴陽師範學院六盤水專科班;1985年,組建六盤水師範專科學校;1993年,更名為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3年、2006年,六盤水市師範學校、六盤水市體育運動學校先後併入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六盤水師範學院。

截至2020年7月,學院佔地面積1315畝,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03億元,館藏圖書160餘萬冊。有教職工870人,其中正高65人,副高24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4500多人。設有15個二級學院,開設44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教育學、文學等10個學科門類。

歷史沿革


校史溯源

•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78年,六盤水師範學院的前身貴陽師範學院六盤水大專班創建,學校分散在原六枝特區、盤縣特區、水城特區三處辦學。
六盤水師範學院
六盤水師範學院
1980年,六盤水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貴陽師範學院六盤水大專班分散在原六枝特區、盤縣特區、水城特區的教學點,集中到原水城特區朝陽新村(即現鐘山區職業中學)辦學,名稱仍為貴陽師範學院六盤水大專班。
1984年,六盤水市教師進修學校併入貴陽師範學院六盤水大專班。
1985年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六盤水師範專科學校”。
1993年6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六盤水市師範學校
1984年,六盤水市為整合教育資源,撤銷三個特區師範學校,集中在六盤水市明湖路(原六盤水市機關子弟學校)辦學。
1993年,學校搬遷至松坪南路(現六盤水市第二中學——六盤水師範學院附中)辦學。
2003年9月,中共六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六盤水市師範學校併入六盤水師專,同時撤銷六盤水市師範學校建制。
•六盤水市體育運動學校
1979年,六盤水市體育運動學校創建,時稱“體師班”。
1987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六盤水市體育運動學校(中專班)。
2006年9月,將六盤水市體育運動學校併入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轉型發展

•六盤水師範學院
2009年3月,經教育部評估,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六盤水師範學院。
2013年,學校獲學士學位授予權。
2015年12月,被貴州省教育廳確定為貴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試點學校。
2016年10月,學校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16年11月,學校新增為貴州省“十三五”規劃期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
2017年,學校與遼寧師範大學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
截止2020年7月,學校與遼寧師範大學、貴州師範大學、大連大學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人文社科示範基地2個,貴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2011協同創新中心、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10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3個;有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貴州省普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5個、市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5個。升本以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45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207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9項。有六盤水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中心等10個學術研究機構,105個產學研合作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是貴州省省級教師發展中心、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基地。
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貴州省煤炭清潔利用重點實驗室
貴州省人文社科示範基地(2個):中國涼都國學教育與研究中心、中國涼都文化創新研究中心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貴州省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工程中心
省級特色重點實驗室(1個):煤系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驗室
省級科研實驗平台(1個):貴州省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科研實驗平台
省級合格實驗室(4個):基礎物理實驗室、基礎生物實驗室、基礎化學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
省級產學研基地(1個):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六盤水市野生油茶資源調查及良種采穗圃改建產學研基地
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1個):貴州省煤炭綠色開採及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市級產業研發中心(1個):六盤水市生物產業研發中心
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貴州西部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光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校級2011協同中心(1個):貴州省煤炭綠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校級2012協同中心(1個):烏蒙山旅遊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校級科研機構(9個):貴州科學院六盤水分院、貴州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六盤水中藥材研發中心,六盤水師範學院烏蒙山發展研究院、地域文化研究所、布依文化研究中心、翻譯研究中心、“三線”建設文化研究中心、“三變”改革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升本以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45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207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9項。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2473篇,其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0篇,被SCI、EI、CSSCI、ISTP、CSCI等檢索工具收錄27篇;獲國家授權專利460項;獨立完成專著、編著13部。
2016年6月,該校國資處俞家海老師申報的《緬泰稻米產業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研究》獲批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立項,宣傳部張武橋老師申報的《暴恐事件網路輿情傳播的風險放大效應研究》獲批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立項。
2015年10月,該校藝術系常亞恆老師申報的《中國少數民族題材動畫創作與民族文化傳承研究》獲批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青年項目立項。
2016年度省社科規劃課題立項一覽表
項目類別主持人項目名稱級別
一般課題劉朝明基於貴州山地旅遊背景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研究省級
一般課題袁建偉貴州體育旅遊產業培育與優化研究省級
一般課題許南海明清貴州水利研究省級
青年課題黃忠順審判權與執行權的分離與協作研究省級
青年課題花琦二戰後德日國家形象與民族認同比較研究省級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9月,六盤水師範學院圖書館有館藏文獻總量160餘萬冊,其中紙質圖書79萬冊,其中紙質圖書79萬冊,電子圖書鏡像78萬冊;中文報刊643種。擁有CNKI中國知網期刊、CNKI中國知網碩博論文資料庫、萬方碩博論文資料庫、維普期刊資料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資料庫、超星匯雅電子圖書、讀秀數字雲圖書館以及大量專家學術視頻等大量資源。館藏文獻已基本涵蓋了學校所有學科、專業,形成了文學、理學、工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等學科兼容、多載體並存的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體系。
•學術期刊
《六盤水師範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於1985年,是六盤水師範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出版哲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科學、化學工程、地質學、礦業工程、礦山安全工程、體育學、地域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原創性學術論文。主要欄目:文學語言研究、政治哲學歷史研究、圖書情報編輯檔案研究、法學研究、教學研究、生物學研究、化學物理學研究、課程改革研究。

學術交流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先後派出專家、學者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交流或進修。與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和台灣地區7所高校(環球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等)結為友好學校,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遼寧師範大學、貴州大學、華北科技學院、貴州民族大學等高校的對口幫扶工作不斷拓展和深化。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7月,學院設有教育科學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礦業與土木工程學院、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5個二級學院44個本科專業,涉及工學、教育學、理學等10個學科門類,部分專業實行大類招生。
附屬機構
據2020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個附屬機構(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
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創建於2006年,是一所受六盤水市教育局和六盤水師範學院雙重領導的財政全額撥款的市直屬全日制高級實驗中學。
二級學院包含專業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地理科學、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酒店管理
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新聞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
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專科)、預科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軟體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應用物理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自動化、應用電子技術(專科)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環境工程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科學、植物科學與技術、動物科學
礦業與土木工程學院採礦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學、風景園林、城鄉規劃、數字媒體藝術
體育學院體育教育
經濟與管理學院城市管理、經濟與金融、經濟統計學
音樂學院音樂學、舞蹈表演、音樂教育(五年制大專)
繼續教育學院業餘、函授、自學考試專科與本科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7月,學校有教職工870人,其中正高65人,副高249人,博士69人,碩士444人,“雙師雙能”型教師6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核心專家1人,寶鋼優秀教師1人,市管專家6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
省級教學名師(1人):彭望書

人才培養

• 學生成績
截至2017年3月,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挑戰杯”科技創新創業計劃競賽等學科競賽和體育競賽中,榮獲國家級獎項50項、省部級獎360項,學生髮明專利5項。
2017年1月,在2016年全國高師學生英語教師技能競賽貴州賽區的決賽中,該校兩位同學榮獲一級組國家級一等獎,兩位同學榮獲一級組國家級二等獎;四位同學獲二級組國家級一等獎;四位同學榮獲二級組國家級二等獎。
2016年12月,在第八屆藍橋杯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校內選拔賽中,該校計科系2015級兩位同學獲得一等獎;計科系2014級一位同學獲得二等獎。
2016年12月,在第五屆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貴州賽區選拔賽中,該校三位同學組成團隊的參賽作品“重力勢能驅動的自控行走小車越障競賽”榮獲二等獎。
2016年7月,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中,該校礦業工程系一位同學獲得機械類建模二等獎,兩位同學獲得機械類尺規二等獎。
2016年3月,在第七屆藍橋杯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個人賽省賽(軟體類)中,該校計科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兩位同學獲得C/C++程序設計大學B組貴州省賽2個一等獎;一位同學獲得Java軟體開發大學B組省賽二等獎。
2015年7月,在2015年第四屆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貴州分站賽)”中,該校健美操隊參加的氧舞蹈四級、大眾健身操二級、大眾健身操三級、大眾健身操五級、廣場健身操自選動作共5個項目獲得一等獎。

學科體系

截至2017年3月,學校有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支持學科4個、校級重點學科8個。
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採礦工程
省級重點學科(1個):採礦工程
省級重點支持學科(4個):動物學、植物學、採礦工程、物理與電子
學科類別學科帶頭人學科名稱學科創建時間
校級重點學科田應洲動物學2011年
校級重點學科艾德春採礦工程2011年
校級重點學科李志化學工程與技術2012年
校級重點學科左經會植物學2012年
校級重點學科林長松生態學2014年
校級重點學科費虹中國現當代文學2014年
校級重點學科胡明哲物理電子學2015年
校級重點學科石開儀礦物加工工程2015年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學校標識
學校標識
校徽為圓形結構,上部紅色校名,下部藍色英文名稱,中部藍底圓圖案,以山水形狀托起展翅飛翔的白鴿。在山水間以紅色數字“1978”標註出學院始建時間。
校徽以六盤水漢語拼音的首寫字母“LPS”為設計主體,組合成為一隻飛翔的白鴿形象,展示吉祥、純潔、親和、包容、向上的內涵。羽端圓弧形喻意為齒輪,展現六盤水以煤鋼電材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城市的特色;也展示了學院立足地方事業、融入地方發展、服務地方經濟、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辦學宗旨;“S”形狀如傾瀉而下的流水,既喻示了六盤水生生不息的“三線建設”精神,又有“為有源頭活水來”和“上善若水”之意。
校徽底部以三條藍色和四條白線相間的曲線組成,其形狀既是“山”也是“水”,說明學院位於雲貴高原的山水之間,又喻意六盤水於“三線建設”時成立、由四個縣區組成。
校徽以紅白藍色為主色調,突出熱情、明快、開放與包容,詮釋了學院的辦學歷程、辦學理念,體現學院追求更高目標、優秀品質和嚴謹治學的態度。藍白色同時也是水天自然之色,突出學院位於六盤水明湖濕地公園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優美環境,體現“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的人文觀念,也與飛翔的白鴿秉性相吻合。
•校旗
旗杆校旗
旗杆校旗
藍色旗:旗杆校旗。象徵著博大,永恆,象天空和大海一樣的遼闊呈藍色,賦予“厚德博學,范行求真”的意義,表現出一種美麗、理智、安祥與潔凈和賦予智慧的意象。
紅色旗:活動校旗。象徵著熱烈、衝動、強有力的精神力量,它賦予內外強勁的動力加快學院轉型和跨越式發展,傳遞出有活力,積極,熱誠,溫暖,前進的涵義,象徵著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
黃色旗:旗杆自由旗,象徵著燦爛、輝煌,有著太陽般的光輝,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它賦予學院走向金色的光芒,是知識財富的力量和學術自由的權利,是學子的驕傲。

精神文化

•校訓
厚德博學、范行求真
校園瓊影
校園瓊影
厚德:即重視道德修養。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校訓把“厚德”放在首位,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德育”首位的目標。該校作為貴州西部弘揚先進文化的高等學校,要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廣大師生員工養成正心修身、慎獨范行、勵志尚節、敬業奉獻的優秀品德。
博學:即廣采博覽、廣泛學習各種知識。語出《禮記》:“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篤行之。”《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只有博學,才能使人格物致知、科學嚴謹,在實踐中按規律辦事,具有更強的創新能力;只有博學,才能適應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現代社會;只有博學,才能成為和諧社會的推動者和構建者。
范行:就是腳踏實地、行為規範、為人師表。在實踐中言行一致、一以貫之,實現所追求的理想和抱負。范行,其內在實質是篤行,表現為既正己又正人,強調的是知行合一、行勝於言。即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豐富知識、發展知識,以實踐為檢驗的標準,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求真:即求實、求是、求新,與時俱進。語出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強調尊重客觀實際,不斷探索事物內在的規律性,追求真理與真知。求真,是德之境界、學之追求、行之目標,是師生人格的不斷完善和升華,體現師生員工的人格魅力。
“厚德博學、范行求真”八字校訓內容積極健康,針對性、概括性強,語言精鍊整齊、對稱和諧,通俗易懂、流暢易記。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歷程,展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追求目標、精神風貌和治學態度,有利於提升學校品位、塑造學校形象、弘揚學校特有的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
•校風
團結實幹、創新超越
團結:是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人心齊,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唯有全校師生員工志同道合,凝心聚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披荊斬棘,無往而不勝。
實幹:方能興邦。“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既要有敢為天下先的膽略與勇氣,又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毅力和作風。志存高遠,真抓實幹,不為任何困難所懼,不為任何阻力所擋,方能一步一步實現宏偉目標。譬如行遠,須始於足下,譬如登山,要迎難而上。
創新:意出《大學》所引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為與時俱進,勇於變革,敢闖新路。創新是事業發展、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不竭動力。高校作為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超越: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不斷突破,是一種永不滿足、永不停步、永不言敗的崇高追求。只有善於吸收和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博採眾長,改革創新,砥礪奮進,才能超越自我,超越別人。
•教風
勤勉治學、立德樹人
教風乃一校教師群體之風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優良的教風如春風雨露,可潤澤萬物;既養育學子心靈,又提升其思想境界。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特殊的身份和職業決定了為人師者必須具備淵博的學識,這就要求教師勤奮鑽研、勉力上進、潛心學術,不斷充實自我、提高學術修養。《孟子·盡心下》云:“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師有了真才實學才能有道可傳、有業可授。
立德、立功、立言,立德為首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前提。對教師而言,立德就是以高尚的品德修己以安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高校教師,要以人才培養為使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學風
勤學善思、健體強能
勤奮學習,這是學生的本分。學習是強能之基,學習是修身之道,學習是成事之本。“學則智,不學則愚;學則治,不學則亂。自古聖賢,盛德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者。”勤學既指要珍惜時光,鑽研學問,博聞專精,又指見賢思齊,修身養性,厚德范行。善於思考,就是要重視所學與經驗而不墨守成規,有開放的視野和探索事物奧秘的銳氣。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勤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前提,善思則是成事的要訣和關鍵。勤學與善思相結合,才有創新超越的可能。
強健體魄,修習心智,充盈生命活力。學生要能堪大任,身心康健乃是根本。苟無身心之強健,雖有才學,亦難有所建樹。道德為先,學識為本,能力為上。將道德、學識等方面所獲得的體悟付諸實踐,方能成就事業,報效祖國。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將理想凝聚為責任,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這既是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自我發展、服務社會的本質內涵。
•校歌
校歌
校歌
《揚帆遠航》
烏蒙磅礴,地久天長,涼都學子,沐浴朝陽。
我們踏著書籍的階梯,勇攀高峰奮發圖強!
啊!啊!你是文明的殿堂殿堂!培育我們茁壯成長。
成就我們人生的輝煌,成就我們搖籃搖籃!
成就我們人生的輝煌,成就我們人生的輝煌,成就我們人生的輝煌。揚帆遠航,揚帆遠航。
北盤紅水,千年流淌,薪火傳承,桃李芬芳。
我們積蓄知識的力量,大鵬展翅藍天翱翔!
啊!啊!你是熊熊的火焰,照亮我們心中的夢想。
你是希望的燈塔火焰火焰!,照亮我們心中的夢想。
引導我們揚帆遠航,引導我們燈塔燈塔!
引導我們揚帆遠航,引導我們揚帆遠航,引導我們揚帆遠航。揚帆遠航,揚帆遠航。
社團文化
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文學學術、實踐服務、藝術文化、愛好興趣、體育運動等各類學生社團33個。學校學生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文學社開展的“高原風杯”有獎徵文大賽,教育科學系學生美術作品集《教科苑》,學校田徑運動會,校園文化活動月,詩歌朗誦、合唱、演講等大賽。
部分社團列表
高原風文學社英語愛好者協會Freedom攝影協會風雨籃球協會春暉社天籟音樂社
風雲論壇社書畫協會Crazy街舞協會綠茵足球協會橋牌協會大學生家教服務社
旅遊協會光翼輪滑協會乒乓球協會窩魅·科創社動漫社大學生“綠營”環保協會
明鑒史學社星辰吉他協會數學建模協會創業實訓社藝苑協會青年勵志協會
清泉詩社大學生就業發展協會中國文化典籍研讀精武協會網球協會推廣普通話協會
魔術協會同輩心理互助協會計算機愛好者協會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周斯弼
院長何林
黨委副書記李葆青
紀委書記、省監委駐六盤水師範學院監察專員羅玉成
副院長程緒權、黃保紅、艾德春、費虹
副廳長級幹部彭望書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期姓名職務任期
母光宇書記1987.02-1998.05谷平校長1980.10-1981.11
陳月樞書記1998.06-2000.10王文楷校長1987.02-1999.11
袁仁慶書記
2000.11-2005.12
2011.07-2014.05
李茂賢校長1999.09-2003.03
李培仁書記2006.01-2011.06田應洲校長2003.03-2011.06
郁鍾銘院長2011.06-2017.05

獲得榮譽


2014年被貴州省綜治辦、省公安廳、省教育廳授予全省“安全文明校園”;
2017年,學校被評為“全省文明校園”;
2018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全國優秀單位、全國優秀新聞宣傳單位、高校優秀傳播獎;
2019年8月,學校在貴州省2018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檢查中榮獲優秀等次。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7月,承擔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等45項,獲貴州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7項,獲批貴州省一流大學一期重點建設(培育)專業1個、一流課程4門。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採礦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1個):採礦工程
省級精品課程(2門):植物生理學、植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