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松

松杉目松科植物

高山松(學名:Pinus densata Mast.),為松科松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西藏、青海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至4,5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河谷、山坡、林中、山谷和陽坡,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本種地理分佈北接油松分佈區的南緣(四川西北部、青海南部),南依雲南松的北界(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東部)。在形態特徵上,高山松介於油松和雲南松之間,但更多地接近油松,因此有些植物分類學工作者把高山松作油松的一個變種,甚至錯誤地鑒定成油松。實則這三種松樹有本質上的差異,分佈區也互不相同。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3米;樹榦下部樹皮暗灰褐色,深裂成厚塊片,上部樹皮紅色,裂成薄片脫落;一年生枝粗壯,黃褐色,有光澤,無毛,二、三年生枝皮逐漸脫落,內皮紅色;冬芽卵狀圓錐形或圓柱形,先端尖,微被樹脂,芽鱗栗褐色,披針形,先端彼此散開,邊緣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或2針3針並存,粗硬,長6-15厘米,徑1.2-1.5毫米,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鋸齒銳利;橫切面半圓形或扇狀三角形,二型皮下層,第一層細胞連續,第二層不連續排列,稀有第三層細胞,樹脂道3-7(-10)個,邊生,稀角部的樹脂道中生;葉鞘初呈淡褐色,老則暗灰褐色或黑褐色。球果卵圓形,長5-6厘米,徑約4厘米,有短梗,熟時栗褐色,常向下彎垂;中部種鱗卵狀矩圓形,長約2.5厘米,寬1.3厘米,鱗盾肥厚隆起,微反曲或不反曲,橫脊顯著,由鱗臍四周輻射狀的縱橫紋亦較明顯,鱗臍突起,多有明顯的刺狀尖頭;種子淡灰褐色,橢圓狀卵圓形,微扁,長4-6毫米,寬3-4毫米,種翅淡紫色,長約2厘米。花期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分佈範圍


為我國西部高山地區的特有樹種,產於四川西部、青海南部、西藏東部及雲南西北部高山地區。在康定以西沿雅碧江兩岸及西藏東部海拔2600-3500米向陽山坡上或河流兩岸組成單純林。其垂直分佈較雲南松為高,在森林的下段(即海拔3000米以下)往往與雲南松、華山松混生。為喜光、深根性樹種,能生於乾旱瘠薄的環境。
模式標本采自四川雅江卧龍石。

主要價值


木材較堅韌,質較細,富樹脂。可供建築、板材等用。樹榦可割取樹脂。可作四川西部、西藏東部高山地區的造林樹種。

高山松寄生


亞灌木

亞灌木,高5—20厘米,綠色或黃綠色,主莖的節間長5—15毫米,粗1.5—2.5毫米,側分枝多次分枝。花小,腋生或頂生;雄花:黃色,花梗幾無,花芽卵圓形,長約1毫米,頂端鈍圓,基部為杯狀苞片包圍,萼片3,卵圓形;花藥圓形,貼生於萼片中部;花盤小。果卵圓形,綠色,長3—3.5毫米,直徑約2毫米,下半部平滑,頂部為宿萼包圍。花期4—6月,果期8—9月。

分佈及生境

產麗江、維西、中甸、德欽等地,海拔3000—3900米山地針葉林,常寄生於高山松(Pinus densata)或雲南松的枝條上。分佈於四川、西藏東部。模式標本采自麗江。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本種群對我國橫斷山脈生長的高山松林有一定危害性,尤其在殘存林中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