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錦
緯錦
緯錦是用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緯線同一組經線交織而成唐代絲織物。唐代緯錦紋樣題材廣泛,構圖豐滿,色彩鮮明富麗。
Tangdai Weijin
唐代緯錦
Weft-patterned Brocade of the Tang Dynasty
錦從織造方法上劃分的一個大類。它是用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緯線同一組經線交織而成。經線有交織經和夾經。用織物正面的緯浮點顯花。緯錦與現代錦在織造上基本一樣,經是單色,緯線是多色。織機較經線起花機複雜,能織出比經錦更繁複的花紋和寬幅的作品。緯錦在唐代已很盛行,織造得十分精緻。1969年在新疆阿斯塔那發現的唐代錦襪,在大紅色地上起各種禽鳥花朵和行雲的圖案,就屬於這一種錦。在蘇聯的巴澤雷克發現一批中國戰國時期的絲綢,就有用紅綠二色緯線織造的緯斜紋起花的緯錦。證明我國至遲在戰國時代已創造出了精美的緯錦。
利用緯絲顯花的中國唐代絲織物。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331號墓曾出土一件緯絲顯花的瑞花幾何紋錦,與高昌義和六年(唐武德二年,619)的文書同時出土,說明它最晚生產於初唐。其花紋也是初唐流行的式樣。它糾正了中國緯錦始於盛唐的說法。這件瑞花幾何紋緯錦,花紋由成排的圓形點子與十字形四瓣花間隔橫向排列。深藍色地,大紅、淺藍、乳白色花。經密每厘米36根,緯密每厘米38根。紋、地均為右向三枚緯斜紋組織。實物長 18.5厘米,寬 7.5厘米。保留有長 17.3厘米的幅邊,可清楚看見緯絲回梭繞在邊經上的圈套。此錦現藏。
新疆先後出土的唐代緯錦數量較多,而經錦則為數極少,說明那時緯錦已經取代了經錦的地位。緯錦工藝的勃興,是織錦工藝提高到新階段的標誌。緯線顯花的工藝,可以克服傳統的經線顯花不能隨意變換花紋色彩的缺陷,因為經線是固定在經軸上不能隨時撤換的,而緯線只要隨便改換不同色緯的織梭,就可以增加花紋色彩的變化,而且在織造時還可以通過打緯的運動增加緯密,使花紋織得更加細緻精美。如 1968 年在新疆阿斯塔那北區第 381號唐墓出土的兩件唐代紅地花鳥紋緯錦(圖1[新疆阿斯塔那北區381號墓出土唐花鳥紋緯錦]),其中一件長38厘米,寬24.5厘米,經密每厘米52根,緯密每厘米96根,主題花是由 4組對稱形寫生花枝與牡丹花組合成的團花,4隻銜花的練雀在團花周圍飛翔,4對蜜蜂穿插於花間。團花外面的空間有從岩石中長出的花卉及鸚鵡、山嶽、如意雲紋等。主題花橫寬28.4厘米,兩旁由寬3.6厘米的藍地五彩花卉帶作裝飾這件織錦紋緯系由一組紅色地緯及藍、綠、黃、沉香四組彩色紋緯,與一組白色單絲地經、一組白色雙絲紋經交織的緯五重織物。地紋由紅色地緯與單絲地經交織成 1/2左向25度變化緩斜紋。花紋用彩色紋緯與單絲地緯交織成 1/2左向25度變化緩斜紋。雙絲紋緯只起花地分隔作用,在花紋輪廓邊界把不應提起的紋緯壓到織物反面,此時才能看到紋緯的浮點。在其他的部位紋緯只被夾在織物表、里兩層之間,起著使表層浮緯延伸浮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