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奉陰違

漢語成語

陽奉陰違,漢語成語。

拼音:yáng fèng yīn wéi,

釋義: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裡違背(當眾同意背後反對)。

出自《官場現形記》。

釋義


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裡違背
典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嗣後不準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 陽奉陰違,定行參辦不貸。
用法(貶義)
我最討厭那些陽奉陰違;兩面三刀的勢利小人。

成語辨析


近義詞

兩面三刀、口是心非、表裡不一、口蜜腹劍、心口不一、言不由衷、假仁假義

反義詞

表裡如一、心口如一、誠心誠意

例句

袁世凱就是個兩面三刀的人。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亦曾當面勸過他,無如卜知府陽奉陰違,也就奈何他不得。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嗣後不準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 陽奉陰違,定行參辦不貸。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亦曾當面勸過他,無如卜知府 陽奉陰違,也就奈何他不得。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例
我們說話、做事都應老老實實,不要陽奉陰違。
我最討厭那些陽奉陰違;兩面三刀的勢利小人。
只要我能辦到的,我堅決完成任務,絕不陽奉陰違。
《錢氏家訓》:多設養濟院收養無告四民,添設育嬰堂,稽察乳媼,勿致陽奉陰違,凌虐幼孩。
明·范景文《明臣奏議·革大戶行召募疏》:如有日與胥徒比,而陽奉陰違、名去實存者,斷以白簡隨其後。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端肅案》:擬旨時,又陽奉陰違,擅自改寫,作為朕旨頒行,是誠何心?
毛澤東《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二:不是築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長城,而是拆毀這個長城,或是陽奉陰違,要做不做地講一頓”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