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鳥
會鳥
會鳥,拉丁文名:Sapeornis.含義( Meaning)→ 會鳥一名是從拉丁屬名Sapeornis翻譯而來的,源自國際古鳥類協會的縮寫“SAPE”,以紀念第5屆國際古鳥類會議2000年在中國的成功召開。

會鳥 化石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拉丁文學名( Name)→ Sapeornis
發音( Pronounced)→

會鳥

會鳥 復原圖片
發現地層( Stratum)→ 遼寧省朝陽的九佛堂組湖相沉積地層。
食性( Diet)→ 草食
典型體長( Length)→
推測體重( Mass)→
綱( Class )→ Aves 鳥綱
亞綱(Subclass)→ Incertae sedis 亞綱目科未定
屬( Genus)→ Sapeornis 會鳥
模式種( TYPE SPECIES)→ S. chaoyangensis 朝陽會鳥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時代( Period)→ 早白堊世
發現者( Discoverer)→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周忠和 Zhonghe Zhou

保存有完好頭骨和齒列的會鳥幼年個體標本
牙齒退化在絕大多數基幹鳥類中均有發生,此前會鳥標本下頜均描述為缺齒。為了確定朝陽會鳥的完整齒式,並探討下頜齒缺失現象的原因,研究者對主要保存於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的71件保存有牙齒的朝陽會鳥標本進行了研究。基於龐大的樣本量,最終確定會鳥個體間齒式的差異極有可能為埋藏因素以及下頜齒本身細小鬆散的特性導致,而會鳥的真實完整齒式為4-3-2(前頜骨牙齒數目-上頜骨牙齒數目-下頜骨牙齒數目)。
此次研究結果還顯示,會鳥的下頜齒非常細小,與齒骨骨體連接也十分鬆散,可能已經失去了功能性。此外,齒骨在第一顆牙齒的前部具有一些空的淺齒槽,可能是牙齒退化的遺跡。原始熱河鳥的前頜骨和上頜骨均缺齒,但其下頜齒與會鳥的下頜齒在形態上非常相似。棕尾熱河鳥具有一枚細小的上頜齒,其前端也存在有一個空的齒槽,與會鳥齒骨上的情形非常相似。
基於對熱河鳥和會鳥的觀察研究,研究者推測早白堊世鳥類在牙齒退化過程中首先經歷了一個牙齒變小的階段。在牙齒完全退化消失之前,變小的牙齒與骨體連接鬆散,易於脫落,可能已經失去了功能性(如原始熱河鳥和會鳥的下頜齒,以及棕尾熱河鳥的上頜齒)。極淺的空齒槽則代表了早白堊世鳥類牙齒退化的遺跡,也是牙齒及相關結構完全消失並由角質喙所替代前的最後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