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行星

脈衝星行星

脈衝星行星 (Pulsar planets) 是圍繞脈衝星公轉的行星,而脈衝星即高速自轉的中子星。脈衝星的行星通常以脈衝計時 (Pulsar timing) 來傾測,因脈衝星的自轉速度幾乎不變,因此以精密的儀器來傾測脈衝的變化可推斷到該脈衝星可能有行星存在。

第一顆毫秒脈衝星,PSRB1937+21,在1982年被發現,轉速為每秒641轉,它的輻射落在無線電的波段上,但他擁有轉速最快中子星的頭銜只有大約180天。在2005年發現的PSRJ1748-2446ad,是迄2006年所知,轉速最快的中子星,每秒鐘轉716次。

速度


以目前中子星結構和演變的理論,預言脈衝星旋轉速度的極限如下:
它們的自轉不能超過每秒1,500轉,超過了可能會分裂開來;
脈衝星行星
脈衝星行星
另外,在達到這種高速自轉之前,會輻射出重力波,在被進一步加速前抑制轉速的提高。實際上,轉速似乎已經被抑制在每秒1,000轉之內(對應於周期1毫秒的時間)。的確,到2006年底還沒有次毫秒脈衝星被發現,(如上所述,轉速最快的是716赫茲)。這暗示重力波的輻射造成的能量損失,確實對高速轉動的中子星產生了剎車機制的作用。
然而,在2007年初,來自羅西X射線時變探測器和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卻指出中子星XTEJ1739-285每秒自轉1,122次。但是,這個結果在統計上的意義不大,因為落在3標準差之處,所以只當它是一個有趣的候選者,結果也暫時僅供參考。但是,重力輻射被相信是扮演著減緩自轉速率的角色,因此早先發現的一個轉速高達每秒599轉的X射線脈衝星,IGRJ00291+5934,依然是最可能產生重力波的第一順位候選者,在將來最有可能被偵測到重力波,因為多數X射線脈衝星的轉速都只有每秒300轉左右。

確認行星


脈衝星 行星編號 建議中的命名
PSR B1620-26 PSR B1620-26c 瑪土撒拉 (Methuselah)
PSR B1257+12 PSR 1257+12 A
PSR 1257+12 B
PSR 1257+12 C

中國發現


2021年5月2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發布消息說,該台韓金林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利用“中國天眼”開展銀道面脈衝星巡天,最新發現了201顆脈衝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脈衝星、挑戰當代銀河系電子分佈模型的大色散量脈衝星、40顆毫秒脈衝星、16顆脈衝雙星、一批模式變化和消零脈衝星以及射電暫現源等。
這一重要天文學成果當天以封面文章形式,由中國主辦的天文學國際期刊《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RAA)正式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