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魚

古代傳說中的神獸

鯤魚是傳說中北海里一條幾千里長的大魚,鯤魚別名鯤鵬,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傳說鯤魚能幻化成巨大的鵬鳥,也就是平時所說的鯤鵬。鯤魚出自《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基本解釋


鯤魚
鯤魚
北冥有魚①,其名曰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②鯤(kūn):本指魚卵,這裡借表大魚之名。
③鵬:本為古“鳳”字,這裡用表大鳥之名。
④怒:奮起。
⑤垂:邊緣;這個意義後代寫作“陲”。一說遮,遮天。
⑥海運:海水運動,這裡指洶湧的海濤;一說指鵬鳥在海面飛行。徙:遷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註釋


鯤(kūn):本指魚卵,這裡借表大魚之名。
鵬:本為古“鳳”字,這裡用表大鳥之名。

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隻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湧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衝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麼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描寫


向鯤魚取材、述鯤魚奇特的通俗小說非常之多,作者葉聲寒所著的仙俠小說《仙源》中對鯤魚的描述就極具想象力,作者將傳說中其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的鯤落思成字,用成千上萬、各種各樣的水母相連綿延,組成了一個其大無比、其麗無方的鯤,令人為之讚歎。
附《仙源》中對鯤魚的描寫:
柳輕虹定下神來,只覺前方一片亮堂,往前一看,竟然發覺自己不知何時竟已離那鯤只有十數丈之遠。
此刻近前觀看,只見無數個傘狀物漂於海面,恍若荷葉接天連葉無窮碧鋪在湖面一般,只是眼前的這無數傘狀體多呈白色,浮在這碧海上,格外的分明。
這無數個傘狀物圍作方形,各盡其妙,尤其周邊的傘狀物更是艷麗不可方物。有的如天上的一輪滿月,淡淡地流溢著銀光,溫柔地灑向人間,似乎是要和水底連天的兩輪明月爭輝一般;有的通體透白,輕輕地閃著彩霞的光芒,彩麗地晃人耳目;有的則形如和尚的帽子,頂風冒雨,自有一股出塵的高潔;有的則形若舟上的白帆,隨風輕快,漫作一番瀟灑地遨遊;有的竟是一個傘狀體下有著兩個物體,宛若一對情人共撐著一把雨傘,撐著彼此的浪漫,在這茫茫碧海中漂到地老天荒!特別是那閃著霞光的傘狀物,其下附著的須帶或浮於海面、或伸向海底,浮於海面的看上去似有數十丈之長,至於伸向海底的更是蔓延深深、難知其長,令人嘆為觀止。這一個傘狀物已是如此之巨,整個聯結之體又是何等的難以想象?
看上去這些傘狀物只是一個個個體聚集在一起,但其實卻是不然,這些傘狀體一個接一個,渾若天成,顯然是一個極其特別的生命體,只是誰也不知道上蒼化育此物,究竟是為了什麼?
這,就是鯤嗎?
柳輕虹望著眼前這一美麗的生命,不由地忘記了自己此刻正處於何等險地。竟然開始專心地察視哪邊有更突出的奇麗傘狀體起來,一看之下果然又有意外地發現。只見有一傘狀物一收一脹,忽而沉入海中忽而又浮上海面,通體閃著藍色的光芒,其下附著的管帶更是散發著淡藍色的光芒,隨波搖曳、浮浮沉沉,十分的優美。柳輕虹看著眼前這一瑰麗奇景,不由地驚呆了,似乎真的已經完全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柳輕虹看著眼前的鯤,突而想起這是讓凌冰大為驚慌的生命,不由心頭大凜,轉而又想起凌冰曾言鯤絕不會主動攻擊人,才又放寬心來。但又感覺情況有點不對,眼前這鯤浮於海面竟是悠然自得不見任何風起雲湧,自己周邊似乎也感覺不到有多少巨浪滔天了,連雨也成了濛濛細雨,這是為什麼呢?
難道鯤同時有令風雲變色的魔力,卻又有令自己周圍風平浪靜的神力?
柳輕虹回頭望著遠處巨浪翻滾,心頭也不由翻滾著:如果不是這樣,又怎麼解釋如今自己身處之地竟突然變得如此風怡浪寧、海泰波平呢?
更令柳輕虹驚訝的是,他竟然感覺到身下的海水激流暗涌,慢慢地推著自己往前漂去,似乎正跟著前方鯤的漂動方向緩緩前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