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樁

工業產品

灰土樁是用沉管、衝擊或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上成孔,然後在孔中填以灰土,分層搗實,形成的樁。灰土與擠密后的樁間土組合成複合地基,共同承受基礎所傳遞的荷載。常用於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填土地基處理。處理深度一般為5~10m,最大可達15m以上。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一般可提高50%~100%。樁孔直徑一般為30~50cm,樁距約為樁徑的2~3倍。

基本介紹


灰土擠密樁是先用沉管、衝擊、爆擴等方法在地基中形成一定直徑的樁孔,然後向孔內填夯灰土而成樁。即先成孔后成樁。或擠密成孔後分層夯填按一定比例(2∶8或3∶7)混合后的石灰和土構成的樁體。成孔成樁過程中,樁孔的徑向擴張,使樁孔周圍的土體產生徑向壓力,樁周一定範圍內的樁間土層得以擠密,形成樁體和樁周擠密土組成的人工複合地基。灰土樁複合地基不僅可以部分地消除濕陷性黃土的濕陷性,還可提高濕陷性黃土和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載力和水穩性。灰土樁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含水量為一的濕陷性黃土、新近堆積黃土、素填土、雜填土及其它非飽和的粘性土、粘土等土層,處理深度為一。而在含水量大於、飽和度大於時不宜採用。灰土樁按成孔方法分為沉管擠密灰土樁、爆擴擠密灰土樁和衝擊擠密灰土樁以及人工成孔擠密灰土樁。

影響因素


土質條件的限制包括土的含水量、干容重、土質的均勻性和上覆壓力等。地基土的含水量越接近最佳含水量,則擠密效果越好;地基土的天然干密度大則擠密效果好,干密度小則擠密效果差;土質均勻則擠密範圍大,不均勻則擠密範圍小樁孔深,上覆土壓力大則擠密效果好,樁孔淺則擠密效果差。機械本身的限制:成孔成樁的最大直徑和最大深度均受機械限制,包括機架高度、架身剛度、卷揚力量大小等。沖孔技術和孔身垂直度也有一定的影響。填料、沖錘錘重、沖錘直徑及提升高度、衝擊次數等的影響。灰土樁的填料通常採用1:9、2:8、3:7(石灰與土的體積比)的灰土,在最優含水量狀態下,進行分層夯實。韓曉雷通過試驗之後認識到,在上述三種配合比的灰土中,以2:8灰土的配合比最接近最優配合比,它的後期強度大,在設計中應提倡使用而工程應用最為廣泛的3:7灰土含灰量偏大,試用時應謹慎;1:9灰土,從試驗結果來看,其強度還是相當客觀的,對於一些非重要項目,可考慮使用。灰土擠密樁法在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中,是採用最廣泛的地基處理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地消除大厚度黃土的濕陷性。與其它處理方法比較,灰土擠密法具有不需大量開挖和回填、所用施工機械簡單、處理費用低、處理深度大(5-15米)等特點,這是其它處理方法難以達到的。另外,灰土樁與擠密土一起構成複合地基,提高了地基強度,減少了地基變形,改善了黃土地基的工程性能和水穩性。

加固機理


擠密灰土樁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機理主要兩個方面,一是成孔時對樁間土的擠密作用,二是灰土樁對上部荷載的分擔作用與對樁間土的約束作用。
樁間土擠密作用
灰土樁擠壓成孔時,樁孔位置原有土體被強制側向擠壓,使樁周一定範圍內的土層密實度提高。相鄰樁孔間擠密效果試驗表明,在相鄰樁孔擠密區交界處擠密效果相互疊加,樁間土中心部位的密實度增大,且樁間土的密度變得均勻,樁距愈近,疊加效果愈顯著。
灰土樁硬化機理
灰土樁是用石灰和土按一定體積比例拌合,並在樁孔內夯實加密后形成的樁,這種材料在化學性能上具有氣硬性和水硬性,由於石灰內帶正電荷鈣離子與帶負電荷的粘土顆粒相互吸附,形成膠體凝聚,並隨灰土齡期增長,土體固化作用提高,使灰土逐漸增加強度。在力學性能上,它可達到擠密地基效果,提高地基承載力,消除濕陷性,沉降均勻,沉降差減小。
荷載分擔及約束作用
在灰土樁擠密地基中,由於灰上樁的變形模量遠大於樁間土的變型模量,載荷試驗結果表明,只佔壓板面積20%灰上樁承擔了總載荷的一半左右,而占表面面80%的樁間土僅承擔其餘一半。由於總載荷的一半由灰土樁承擔,從而降低了基礎底面下一定深度內土中的應力,消除了持力層內產生大量壓縮變形和濕陷變形的不利因素。此外,由於灰土樁對樁間土能起側向約束作用,限制土的側向移動,樁間土只產生豎向壓密,使壓力與沉降始終呈線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