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棵樹
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集
《半棵樹》是現代詩人牛漢1972年創作的一首詩。該詩先塑造半棵樹倔強挺立的形象,再敘述半棵樹的命運遭際,交代了被摧殘的原因及結果,反襯出樹的不屈力量。全詩語句平淡中突顯沉鬱頓挫,並多用象徵意象。
真的,我看見過半棵樹
在一個荒涼的山丘上
像一個人
為了避開迎面的風暴
側著身子挺立著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電
從樹尖到樹根
齊楂楂劈掉了半邊
春天來到的時候
半棵樹仍然直直的挺立著
長滿了青青的枝葉
半棵樹
還是一整棵樹那樣高
還是一整棵樹那樣偉岸
人們說
雷電還要來劈它
因為它還是那麼直那麼高
雷電從遠遠的天邊盯住了它
牛漢,1923年生,原名史成漢,曾用筆名谷風,山西定襄人,蒙古族。有詩集《彩色生活》《溫泉》《海上蝴蝶》《蚯蚓和羽毛》《沉默的懸崖》《牛漢抒情詩選》,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螢火集》,詩論集《學詩手記》《夢遊人說詩》等。
第一節,篇首扣題,直接將半棵樹的形象推到讀者的視野,並且簡筆勾勒出半棵樹的惡劣的生存環境。
第二節,則由上一節的物理空間向心理空間推進,“像一個人”,架通了“象”與“意”的橋樑,引領讀者去捕捉更深的含義。如果說上一節是對半棵樹的遠景式拍攝,那麼這一節則是全景了:“為了避開迎面的風暴/側著身子挺立著。”這兩句塑造了“半棵樹”的倔強挺立的形象,同時也交代了他對抗風暴的鬥爭策略──“避開”“側著身”。
第三節,接著敘述半棵樹的命運遭際,交代了被摧殘至半棵的原因。“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電/從樹尖到樹根/齊楂楂劈掉了半邊”,這幅畫面尤其觸目驚心。
第四節,承上節,交代樹遭摧殘、迫害的結果。“春天來到的時候/半棵樹仍然直直地挺立著/長滿了青青的枝葉”,這幅畫面,採用了特寫的鏡頭來詩意地表現半棵樹堅韌的鬥志與頑強的生命力。
如果說第四節是用描寫的手法來充實“半棵樹”的形象內涵的話,那麼第五節則是以議論的方式來升華半棵樹的人格化魅力。通過與一整棵樹的比照,進一步凸現其崇高而偉岸的精神風采。
第六節是一個尾聲,“雷電還要來劈它/因為它還是那麼直那麼高”,這就形象地表現了正與邪、善與惡、美與丑的尖銳的衝突,反襯出樹的鋼鐵般的不屈的力量。末尾一句餘味悠遠,“雷電從遠遠的天邊就盯住了它”這個生動的擬人句刻畫出迫害者的狡黠與陰險。一個“盯”字讓人想起那種居心叵測的狠毒。
“樹”因為直因為高而被“雷電”從樹尖到樹根劈掉了半邊,可見天庭的權威忌恨地面蒼生中的出類拔萃者,實際上不容許這些生命有自己的生存意志和發展的自由與權利。然而生命的自由意志(還有生存智慧)又是無法摧毀的。樹的外部形體的殘損與內在精神的完整,對天庭的暴虐是一種控訴也是一種反諷。令人悲愴的是,暴虐而陰險的雷電不允許它的權威受到挑戰,已身受重創的樹,隨時還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樹的“倔強”程度,與遭受打擊的程度,幾乎是成正比的,“半棵樹”極富性格和命運的悲劇性,它是當時知識分子精神人格的寫照,它的遭遇觸擊到當時社會衝突的一個深隱的層面,也就揭示了知識分子在當時中國命途多舛的原因。
詩人牛漢1955年由於胡風事件的牽連被囚禁兩年,釋放后失去了發表作品的權利,“文革”開始后又被關進“牛棚”接受批鬥;但這些並沒有使他失去創作的慾望,相反,逆境生涯反而激發起了他更加強烈的生命意識,這一點也體現在他這一時期私下裡進行的詩歌創作中,其代表作品《半棵樹》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據牛漢講,1972年他在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幹校,看到同是下放的馮雪峰瘦削的形象而受觸發,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人民文學出版社黨委書記、副社長張賢明:《半棵樹》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詩中通過對“半棵樹”擬人化的描寫,寄託著詩人堅強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中國現代名詩100首賞讀》)
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吳開晉:在《半棵樹》中,詩人描繪了被雷電從樹尖到樹根“齊楂楂劈掉了半邊”的樹的形象,但是“春天來到的時候/半棵樹仍然直直地挺立著/長滿了青枝綠葉”,可見,這半棵樹也有一棵不屈的靈魂。意味深長的是,因為這半棵樹,還是像一整棵樹那樣高,那樣偉岸,因而“人們說/雷電還要來劈它因為它還是那麼直那麼高/雷電從遠遠的天邊就盯住了它”,從這兒,人們不是可以從這半棵樹身上感受到一種像詩人自己一樣的硬骨頭精神吧!它最終的命運可能是悲慘的,但它的不屈精神卻是雷電劈不倒的。(《文學前沿》)
作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石:在《半棵樹》里,那株被雷電劈剩下的“半棵樹”,雖已終於凋殘,卻永遠傲然偉岸地直直挺立於大地之上,它面對再襲來的雷電,但還是“那麼直那麼高”的挺立而無所謂懼。(《文藝爭鳴》)
《半棵樹》入選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