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旅遊度假景區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暨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於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確立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坐落在素有“峙海金獅”之稱的晉南名鎮——福建省晉江市深滬鎮,以保護距今7500多年的海底古森林、距今9000—25000年歷史的古牡蠣礁遺跡及周邊海岸帶典型地質地貌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海底古森林和牡蠣礁遺跡,對研究2萬年前的古地理、古植物、古氣候及海陸變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1986年首次發現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
1992年10月,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被列為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晉江市南部海濱,東瀕台灣海峽,金門島歷歷在目。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保留有沙質海岸、紅土海岸及基岩海岸等多種類型的海岸地貌景觀。從深滬灣到圍頭角,一系列沙質優良、坡度適宜的弧形海灣與基岩岬角相間出現,別具一格。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20-21℃,一月均溫11.9℃,七月均溫28.2℃,年均日照2130小時,年均降雨量911—1231毫米。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典型的海蝕紅土陵岩、卵石海灘岩和現代堆積中的細沙丘,以及可展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長地質歷史演變的獨特、典型、出露良好而又多種多樣的海蝕變質岩。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東經118°34′18″~118°40′54″,北緯24°30′49″~24°41′27″,北至龍湖衙口,南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森林遺跡,東瀕台灣海峽,總面積3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2平方公里。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海底古森林。
海底古森林
該保護區域內的牡蠣礁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發現的海底古森林遺跡主要分佈於距海岸100m~200m外,通常水深約2~3m的潮間帶,呈三片分佈,已發現有60餘棵以上。原始直立狀態保存良好。據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和福建師範大學地理所等多家單位鑒定,這些海底古森林遺跡以裸子植物油杉為主,夾有皂莢樹、桑樹、南亞松等多個屬種。據多個品種14C同位素年齡測定,其年齡在距今6761±193年至距今7620±130年之間。
在日本富士灣和魚津分別發現了赤楊和柳杉的海底古森林,已被列為國際自然遺跡。赤楊只有4棵,距今八九千年;柳杉才有十幾棵,距今2000年。而我國深滬灣的海底油杉,從年代、規模、數量方面均可與之媲美。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自然保護區的真正價值將逐步被世界所認識,成為人類寶貴的自然歷史遺產。
古牡蠣礁遺跡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為深滬灣保護區管理處,由市政府對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機構規格為相當於副處級。管理處內設綜合科、科研科、監察科3個科室,機構規格為副科級。核定事業編製12名,其中主任1名(副處級)、副主任1名(正科級)、副科級職數3名。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實施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全面保護和管理保護區;編製保護區的總體建設和發展規劃,報經市政府批准后組織實施;調查保護區的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活動;在不影響自然環境及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按照規劃要求,組織保護區旅遊等產業的適度開發;開展科普宣傳。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沿岸而來,國家級深滬海底古森林自然保護區、施琅將軍紀念館、鎮海宮、龍泉宮、大道公宮和煙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勝掩映其中。
石圳海岸變質岩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圳山的地質景觀有兩大特色:一是岩體的獨特而複雜;二是這些岩石經歷過漫長而複雜的地質演變過程。
岩石呈現出藍灰、赭紅、褐黃、灰白多種色彩,那是由於其中包括結晶片岩、斜長角閃岩、變粒岩、線粒岩等不同成分的岩石。
岩石結構複雜,紋理奇特,那是經歷過劇烈的運動,發生構造置換和褶皺的表現。也就是說,曾經有一雙無形的手把這些岩石重重地搓揉過一回,又把它托出海面,讓海風、海浪這一對配合默契的雕刻大師,一日復一日,塑造出這一處處奇巧的景觀。
施琅紀念館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施琅為收復台灣,結束國家長期分裂局面,再三請纓,於1683年率水師攻克澎湖,迫使鄭氏政權投降。入台後,他提倡輕徭薄賦,安定台灣局勢,又力排眾議,請在台灣駐兵屯守以備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開拓建設台灣寶島。他的建議為清廷採納,受封靖海侯。施琅次子施世綸任過揚州知府、江寧知府、漕運總督等職。居官政績顯著,有“天下第一清官”之譽。六子施世縹隨施琅克台後,曾轉戰伊犁等地,積軍功升任福建水師提督,都是較有影響的歷史人物。
施氏宗祠系施琅於1687年重建,三進五開間,硬山頂,磚石木結構,具有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現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龍山寺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山寺,古名普現殿,又名天竺寺,俗稱觀音店。因位於安海型厝村北的龍山之麓,故名龍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剎,被列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
放生池位於寺前,與寺同建。山門兩旁華表高聳,在庭前一塊鑲嵌入壁的大石碑上,刻著“龍山寶地”四個大字。周圍牆壁上鐫有無數浮雕,精工細琢。庭院左邊的鐘樓頂端橫架著一根檀香木,懸掛一隻千斤重的古鐘,古鐘造型古樸,橫腰鏤刻著蒼勁有力的楷書“天竺鍾梵”四個字,“天竺鍾梵”是安海的八景之一。
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深滬灣海底古樹樁民間早有發現,但不知其科學價值,長期未能引起注意。福建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帶有過"沉東京,浮福建"的古代傳說,且影響深遠。20世紀80年代時期中國地震專家首次在福建、廣東沿海調查“沉東京”與歷史地震的關係,為現代地震預測積累了許多重要的科學資料。海底古森林和壯蠣礁遺跡的嚴格保護,將有利於深滬灣和台灣海峽的地質構造運動和地震的研究。
7000年前的海底古森林和近萬年前的壯蠣礁等珍貴的"自然古迹",以及保護灣海陸變遷的生動史話,無論對科學工作者或是遊人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而保護區既可對群眾進行科普教育,又可為發展海濱旅遊業提供重要的資源。
該保護區內的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
古森林遺跡和牡蠣礁遺跡是自然界運動變化遺留下來的實物證據,它對於研究台灣地質構造、海平面升降、古生態環境,特別對於研究“晚更新世一140米海平面”理論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鑒於它的重要性,幾年來晉江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通過建設保護區科技大樓、聘用保護區協管員、開展定界立標工作、加大科研力度和加強其他防護設施建設,使保護區的管護能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