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憩室病

結腸憩室病

結腸憩室病是結腸黏膜從腸壁肌層缺損處向外突出形成多個囊狀結構的腸道疾病。好發於老年人和便秘人群。多見於右半結腸。本病病因尚不清楚,與腸腔內高壓、腸壁結構異常和缺陷、構成腸壁的結締組織膠原成分的改變、結腸動力和腸神經的變化以及遺傳因素有關。單純性結腸憩室病多無癥狀,或偶有腹部不適。伴有炎症時會有持續腹痛以及發熱、便血的表現。單純性結腸憩室病患者一般無需治療。急性炎症期患者以內科對症治療為主。對合併梗阻、穿孔或嚴重感染患者應及時手術治療。腸梗阻、腸穿孔、膿腫、腹膜炎、瘺管都屬於其合併症。結腸憩室病易反覆發作,且合併症發生率較高。一般及時處理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或內科

病因


● 多數人患病與腸壁結構異常、腸道運動紊亂、低膳食纖維有關,極少數人由於先天結腸壁全層薄弱。

常見病因

● 膠原蛋白沉積。
● 結腸蠕動的收縮和鬆弛順序發生紊亂。
● 腸傳輸時間延長。

誘發因素

● 便秘。
● 腸痙攣。
● 藥物。
● 肥胖。

癥狀


● 多數患者無癥狀,常在做鋇灌腸或結腸鏡檢查時偶然發現。少數患者因有癥狀而就診。

典型癥狀

● 局部腹痛、腹脹、腹部不適。
● 進食后加重,排便或排氣后減輕。

其他癥狀

● 腹瀉、便秘、排便異常。
● 腹部壓痛。
● 腹部觸及腸扭轉或包塊。

檢查


● 確診結腸憩室病需要做X線造影檢查、腹部B超檢查、腹部CT檢查、結腸鏡檢查。
● X線造影檢查
● ● 採用鋇灌腸氣鋇雙對比造影可顯示憩室輪廓及數目,不適用於炎症期或穿孔。
● 腹部B超檢查
● ● 可觀察腸壁厚度和有無膿腫。
● 腹部CT檢查
● ● 可觀察腸憩室、周圍脂肪組織、腸壁厚度、膿腫。有助於膿腫定位。
● 結腸鏡檢查
● ● 鏡下可見憩室開口,可與息肉和腫瘤鑒別。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癥狀結合X線造影檢查、結腸鏡檢查等診斷結腸憩室病。
● 多數結腸憩室病患者無癥狀。出現癥狀多因合併症產生,如急性憩室炎或出血。
● 對於年齡較大者,若有不明原因的腹痛、排便習慣改變、腹部觸及包塊或腸袢可能為此病。
● X線造影檢查可見憩室輪廓及數目。
● 結腸鏡可見憩室開口。

鑒別診斷


● 結腸憩室炎應與闌尾炎、結腸癌、腸缺血症、腸易激綜合征等疾病相鑒別。
● 出現發持續的腹痛、嘔吐、便血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 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一般單純性無癥狀的結腸憩室不需要治療。有合併症時可進行以下治療。
● 併發憩室炎應對症治療選用廣譜抗生素、調整飲食、靜脈補充營養、保持大便通暢。
● 併發憩室出血,應採用鏡下止血,需及時補充血容量。
● 併發腸梗阻、腸穿孔等手術適應證應採取外科手術治療:病變腸段切除, 近端結腸造瘺, 遠端結腸關閉或行造瘺, 充分的腹腔沖洗。

危害


● 結腸憩室是結腸中的一種良性病變,並不容易發生炎症。但若發生炎症,炎症化膿後會引發穿孔、膿腫、局部甚至全腹部的腹膜炎。
● 炎症遷延日久會引發腸梗阻。
● 結腸憩室病還可導致憩室出血,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常見的原因之一。

預后


● 治療效果與是否及時診斷和合理的治療、病情的嚴重程度等有關。
● 大多數急性憩室炎經過內科治療后癥狀迅速緩解。
● 單純性結腸憩室病及其合併症都容易複發,及時治療一般效果較好。

預防


●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排便通暢,預防便秘和結腸憩室炎。
● 若已發生結腸憩室病,應避免服用非甾體抗炎葯,防止結腸憩室出血。

參考文獻


● [1] 潘國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臨床醫學消化病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