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的肖像

1986年約翰·麥克諾頓執導電影

《殺手的肖像》是約翰·麥克諾頓執導的傳記片,Mary Demas、邁克爾·魯克、Anne Bartoletti參與演出。該片講述了主人公亨利熱衷於殺人的故事。

劇情簡介


相關劇照
相關劇照
Henry自幼受到母親的虐待,被逼目睹自己的母親與各個陌生的男人做愛。終於在他14歲的生日那天,忍無可忍的Henry殺死了自己的母親。Henry在獄中結實了後來所謂的“朋友”Otis,並在出獄后與他同租了一間公寓。Otis的妹妹Becky為了躲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而搬來與他同住,結果也因為Henry憨厚的外表和舉止,以及兩人相似的童年不幸經歷而對他產生了好感。而另一方面,在Henry的唆使和教導下,Otis也嘗到了殺人的樂趣。
影片中並沒有太多的血腥場面,不論是片頭不斷出現的屍體特寫,還是片中真實過程的謀殺。然而本片卻充滿了一種disturbing的感覺,不是因為有多殘暴,而是因為寫實。片中有一幕Henry和Otis闖進一家人的房子,用手提攝象機拍攝下Otis強暴女主人的鏡頭,並強迫她那手腳被綁的丈夫眼睜睜看著這一切,接著當他們的兒子突然回來時,原本還在拍攝的Henry猛衝上去將驚魂未定的他按倒在地,並就在他的母親面前扭斷了他的脖子。這一切都從那台手提攝象機固定的鏡頭裡展現到觀眾面前,顯得尤為真實和可怕。
Henry殺死了正在強姦Becky的Otis,支解並丟棄了他的屍體后,兩人商量好躲到Henry的鄉下姐姐家,並打算接來Becky的女兒一起生活下去。而當兩人到汽車旅館準備過夜時,靜靜盯著鏡子的Henry才讓人重新想起那個嗜血的惡魔,然而從他在劇中對待Becky始終溫和的態度卻使人竭力希望他對Becky的感情是真實的。只可惜,第二天,獨自離開旅館的Henry還是在公路邊留下了一隻大皮箱,上面的斑斑血跡正不懷好意地對著觀眾們露出猙獰的笑容。
類型片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它的真實感,相信絕大多數女性站到Becky的角度,看到僅僅她所看到的,聽到僅僅她所聽到的,都會不會討厭Henry這樣一個貌似普通卻僅僅童年不幸的大男人。然而當我們觀看了整部影片,才會發現一個人的真實面和他的表面的距離居然能有如此之大,只是這樣的距離卻能讓你信服,這樣的真實不得不讓人感到背後發涼。
這是一部連環殺手題材的恐怖片,相比Henry,或許很多此類影片迷更容易記得Freddy,Jason,Michael Myers,Leather Face這些名字甚至那個白白的鬼面具。但是別忘了,Henry就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Dead WomanMary Demas
Henry邁克爾·魯克
WaitressAnne Bartoletti
Otis湯姆·托爾斯

職員表


總導演約翰.麥克諾頓
編劇Richard Fire、約翰.麥克諾頓

作品評價


相關劇照
相關劇照
看了此部電影的人,是不是覺得人生觀都要被毀掉了。影片中的亨利其實是值得社會思考的,他是一個妓女所生的孩子,母親每天都帶不同的男人回家,然後要一個不成熟的男孩子,看著他們每天xx,這是一種怎樣的童年的生活,確實已經被毀了,作為父母親要教會孩子是非觀,要教會孩子人生觀,就連這樣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的孩子,他的心智能成熟嗎?十四歲的過生日,亨利就把母親殺害,然後進入監獄,可以想象一個十四歲孩子進入監獄會是怎樣的心態,這樣的世界怎能存在,確實只有電影裡面才能做到。
貝基在最後一場戲中,她在彈奏吉他,並且對亨利說:“以前會彈奏,但是很久沒有彈奏,就會生疏”。這句台詞的表述,不僅僅是對亨利所說,而是對觀眾所說,有些事情,如果不經常做,他畢竟生疏了,因為劇中的亨利也好,還是奧蒂斯他們都有對殺人的生疏,所以才會有貝基的那句話。也最終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亨利對於愛情,對於朋友,甚至於對於親情都沒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對於他愛的人,或愛他的人都只是瞬間的感受而已,更多的只是在於挑戰生命的極限,當亨利以殺人作為一種藝術以後,那麼他的人生一定存在著錯誤的價值觀,他只是一個受過社會傷害的亨利。
黑色電影所具有的歷史社會背景很大如戰爭,經濟大蕭條,政府與社會制度的弊端等;一般取材於現實生活描寫的階級層面並不僅限於社會底層,也可涉及中上流社會;影片中常常出現夜色下的城市,蘭色的燈光灑在濕漉漉的街道上,周圍是高大的水泥牆,光色抑鬱,影片人物憤世或覺醒,氣質憂鬱,有宿命感和悲觀主義,但又往往具有獨來獨往不受約束,什麼都不在乎的無政府主義,如果是女性角色則大多具有獨立精神,甚至邪惡,放蕩如通過性來操縱男人達到目的,但無論影片的主人翁是英雄還是匪徒,其結局往往是失敗(因為影片總體是從批評與諷刺的角度來描寫的),表現出秩序與反秩序的衝突,並抨擊追求物慾產生的墮落與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