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帶絛蟲病

牛帶絛蟲病

牛帶絛蟲病是指由於食用了感染牛帶絛蟲的牛肉后,使牛帶絛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小腸后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傳染源是感染了牛帶絛蟲囊尾蚴的牛。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21~40歲的青壯年為主,男性多於女性。本病潛伏期為3個月,發病部位以胃腸道為主。患者可表現為腹痛、腹瀉、肛門瘙癢、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或亢進、乏力、體重減輕等。治療以對症支持和藥物治療為主。及時積極的治療,預后好。偶有患者因蟲體較大或多蟲寄生,導致闌尾炎或腸梗阻。

就診科室


● 感染科、消化內科。

病因


● 食用了感染牛帶絛蟲的牛肉。人是牛帶絛蟲成蟲的唯一終宿主。人進食生的或半生的含有囊尾蚴的牛肉后,囊尾蚴中的頭節翻出后、吸附在人體小腸腸壁,經2~3個月發育為成蟲,充滿蟲卵的孕節常單節或數節相連脫落並隨糞便排出體外。成蟲壽命可長達數十年。
● 牛科動物、綿羊、野山羊、野豬及狐狸等均是牛帶絛蟲的中間宿主。牛食用被牛帶絛蟲卵污染的飼料后,可在小腸被腸液溶解卵殼,釋出六鉤蚴穿入腸壁血管,經血流進入全身肌肉組織尤其是骨骼肌發育為囊尾蚴,導致牛囊尾蚴病;蟲卵不能在人體內發育為囊尾蚴,故人無牛囊尾蚴病。

癥狀


● 牛帶絛蟲病的潛伏期為3個月,感染蟲數少者,多無自覺癥狀,常因糞便中發現白色節片,或節片自肛門逸出,肛門周圍瘙癢等就診。
● 感染蟲數較多者可表現為腹痛、腹瀉、肛門瘙癢、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或亢進、乏力、體重減輕等。

檢查


● 確診牛帶絛蟲病需要進行體格檢查、便常規檢查等。

體格檢查

● 牛帶絛蟲病的潛伏期為3個月,發病部位以胃腸道為主。牛帶絛蟲病可表現為腹痛、腹瀉、肛門瘙癢、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或亢進、乏力、體重減輕等。

便常規檢查

● 便常規檢查可發現大量絛蟲節片。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和便常規檢查結果可診斷本病。
● 牛帶絛蟲病的潛伏期為3個月,發病部位以胃腸道為主。
● 牛帶絛蟲病可表現為腹痛、腹瀉、肛門瘙癢、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或亢進、乏力、體重減輕等。
● 便常規檢查可發現大量絛蟲節片。
● 糞便中找到蟲卵亦有助於診斷。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腸結核、腸系膜淋巴結炎等疾病相鑒別。
● 如果出現腹痛、腹瀉、肛門瘙癢、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或亢進、乏力、體重減輕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牛帶絛蟲病以對症支持和藥物治療為主。

對症支持治療

● 卧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
● 注意補充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
● 避免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

藥物治療

● 應用驅蟲藥物控制感染。
● 注意補液,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
● 有發熱的患者需要物理降溫。

危害


● 有患者因蟲體較大或多蟲寄生,導致闌尾炎或腸梗阻。

預后


● 一般積極治療,預后較好。

預防


● 保持良好的作息。
● 保持排便通暢。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皮膚清潔。
● 注意飲食均衡,提倡清淡、易消化飲食。
● 合理用藥。
● 改善生活習慣。
● 避免感染。

參考文獻


● [1] 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魏來,李太生。內科學:感染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