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七世(Pope Pius VII,1742年8月14日~1823年8月20日)義大利籍教皇(1800~1823年在位)。原名巴爾納巴·尼可羅·瑪麗亞·路易·基亞拉蒙蒂(Count Barnaba Niccolò Maria Luigi Chiaramonti)。
他在位期間可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1800-1814)主要是同拿破崙周旋,堅持鬥爭而受侮辱被囚;后一階段(1814-1823)在“神聖同盟”支持下,他重視教義和調整改革、意志堅強地使羅馬教廷及天主教會有了新轉折和復興。而耶穌會得到恢復,以及越山主義思潮的興起,更是庇護七世對天主教會的重要貢獻。
庇護七世雕像
出生於義大利北部Emilia-Romagna區切塞納市。
庇護七世最為著名的是被迫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加冕,但登基大典時皇冠被拿破崙奪走,並且自行為自己及皇后加冕,庇護七世視之為奇恥大辱。
1809年拿破崙進攻維也納,并吞
教皇國屬下各邦,庇護七世大發雷霆,宣布將拿破崙再次革除教門。拿破崙便於1809年7月6日逮捕了
梵蒂岡中的教皇庇護七世並將其押解回薩沃納囚禁,庇護七世在拿破崙1814年退位后才被釋放。當時的法國宗教已經亂成一片,長期處於無秩序狀態。1814年,教宗庇護七世恢復於1773年被教宗克雷芒十四世解散的
耶穌會。
西斯廷禮拜堂中的庇護七世
1799年前代教皇庇護六世死於被法軍扣押期間,天主教會無人掌管。1800年部分
樞機主教在奧地利保護下於維也納舉行秘密會議,推舉他為教皇。他採取果敢行動,通過談判與拿破崙簽訂著名的1801政教協定,該項協定徹底重劃教區,並宣布法國以
天主教為主要宗教。庇護聲明不再要求收回已充俗用的教產,並要求非法籍主教讓出職位。1802年法國單方面附加條款,規定未經政府許可教皇不得在法國行使任何權力。庇護提出抗議。1808年法軍佔領
羅馬,1809年拿破崙宣布將教皇領地併入法國。庇護七世無所畏懼,同年宣布將入侵者處以絕罰。不久被俘,直到1814年盟軍攻入法境才得自由。1812年拿破崙命令將庇護轉解到楓丹白露,次年在那裡迫使他簽訂屈辱性協定,兩個月後庇護宣布這項協定無效。1814年庇護在歡呼聲中返回羅馬。1814~1815年的
維也納會議決定將絕大部分教皇領地歸還教廷。1815年庇護正式收復羅馬,著手按照傳統重建教會。庇護在政治上採取靈活路線。他同法國和西班牙的反革命勢力合作,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猶豫,承認脫離西班牙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他同德奧兩國國內的自由新思想互不相容。在教務上,1814年他宣布恢復耶穌會,鼓勵耶穌會完善組織。與18世紀內前幾代教皇不同,庇護十分注意教義問題,嚴斥教會的敵人,尤其反對
共濟會。
庇護七世之牧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