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窩村

山東省郯城縣勝利鄉下轄村

沙窩村位於山東省郯城縣勝利鄉西南部,總人口2333人,建於明萬曆八年,原稱杜家莊,后改成沙窩。沙窩村的版畫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曾經久負盛名,鼎盛時期,幾乎與河北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木版畫齊名。

村莊概況


沙窩版畫取材較為廣泛,多是民間故事或民間傳說,風格上尤其注重吉祥、喜慶氣氛的渲染,人壽年豐的祝福;表現手法上也較為自由、寬舒。主要作品有《新春大宴》、《五子進寶》、《九代榮昌》、《八仙慶壽》等。沙窩版畫共分三大類:灶馬、門神、中堂。灶馬上印著灶王爺,後來印畫人覺得太單調,又在灶王爺兩下側增添了兩位灶王奶奶。灶馬的上部或下部都印著紅色的節氣表和象徵著風調雨順的圖案。後來灶王爺被財神爺取代,灶王奶奶被兩個送財童子(一男一女)取代,但大家還叫它灶馬子。門神分單門、雙門兩種。單門上的圖案為五子登科、王小焐魚、鹿乳奉親等民間故事,雙門上的圖案有秦瓊、尉遲恭、關羽、張飛等。中堂上的圖案有觀音菩薩、降鬼判官、老壽星等。沙窩村的版畫是一版一色。一般是紅、黃、綠、蘭、黑五色,白色是空版,由紙色代替。后因市場競爭,有人又添了桃紅和紫色,發展成了七色七版。
沙窩版畫在清代有一次大的創新。當時,有個叫王新一的人經過長期摸索,改進了傳統的舊工藝。首先採用了木刻版畫套色印刷技術,為沙窩版畫的廣泛流傳、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這就是清代有名的王家版畫。
王家版畫印刷藝術祖輩相傳,王新一之後,又有王明德、王玉啟、王啟瑞等。解放后,王啟瑞對傳統印刷技術又作了改進,採用了七色木雕版套印,在調色、製版、印刷等工藝上均有新的突破。其作品深受群眾歡迎,王家的生計也日益興盛。於是,四鄰八舍紛紛向王家求教。王家也不保守,有求必應,以藝授人。不久,版畫印刷遍及全村。農閑時節,全村有大半的農戶以此為副業。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版畫被認為是封建迷信毒品而遭到查禁。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沙窩村版畫重新獲得生機。每年從陰曆九月開始,一直印到年底。最為盛行的作品是《七子團圓》、《五子登科》、《門神》、《吉慶如意》等20餘種。沙窩版畫僅有少量印製,在民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