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病變

腰椎退行性病變

腰椎退行性病變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逐漸增加。長期的過度活動和超負荷的承載,使腰椎加快出現老化,可能引起腰椎退行性病變。早期癥狀為腰痛以及腰椎支撐功能下降;隨著腰椎退行性病變的嚴重,會出現下肢疼痛麻木、間歇性跛行、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礙等癥狀。對於無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主要治療方法為非手術治療;針對出現下肢麻木疼痛、間歇跛行尤其是二便障礙的患者,則要及早手術治療。絕大多數腰椎退行性病變沒有引起臨床癥狀,無需治療。預后與神經損害情況相關,無神經功能損害的患者一般預后較好;對於神經功能受損的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程度取決於術前神經受壓情況、手術水平及術后康復鍛煉等多種因素。

就診科室


● 骨科或疼痛科

病因


● 腰椎退行性病變與腰椎及其周圍的多種結構的退變有關,是一種自然老化、退化的病理生理過程,包括:
● 腰椎間盤纖維環的退變:椎間盤組織承受人體軀幹及上肢的重量,且血供匱乏,營養有限,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外層的纖維環會出現網狀變性和玻璃樣變,失去原來的層次和韌性,產生不同裂痕,繼而完全破裂。
● 椎間盤髓核的退變:髓核的含水量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同時彈性下降;在腰椎負荷量加大的時候,纖維環的裂隙加深,變性的髓核會沿著裂隙而突向邊緣,這形成了腰椎間盤突出。
● 軟骨終板的退變:椎間盤的軟骨終板會隨年齡的增加而變薄、鈣化和不完整,併產生囊性變和軟骨細胞壞死,纖維環的附著點鬆弛,伴隨髓核水分減少,軟骨終板不能再生修復。軟骨終板的退變會使椎間盤體液交換的半透明膜作用減少,加速腰椎間盤退變。
● 腰椎椎體的退行性變:腰椎表面受損后,骨膜上下血腫形成,纖維母細胞開始活躍,並逐漸長入血腫中,以肉芽組織取代血腫。隨著血腫的機化和鈣化沉積,最後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於椎體的骨贅(骨刺)。骨贅的形成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措施,能起到穩定椎節、避免異常活動和增加負重平面的作用。但是骨贅椎管內和椎弓根發展就會對脊神經和硬膜囊的壓迫產生不同的神經根壓迫癥狀。
● 腰椎小關節的退行性變:椎間盤和小關節構成椎體間的一個三角形的支架結構,以穩定椎體間的關係。當腰椎退變或者椎體間關節受損后,小關節的穩定性遭到破壞而發生病理改變。出現腰椎關節穩定性下降,關節間隙狹窄和椎間孔狹窄,壓迫神經根而出現癥狀。
● 黃韌帶的退行性變:黃韌帶是椎管內的主要韌帶,正常人的厚度為2-4厘米,增生時可達6-8厘米以上。正常黃韌帶是鬆弛的,是有彈性的。在發生退變和損傷時候,黃韌帶處於緊張狀態,逐漸增生肥厚,彈性減低,並出現鈣化和骨化,壓迫椎管硬膜囊,產生繼發性椎管狹窄。
● 其他韌帶的退變:椎體前、后縱韌帶對穩定腰椎有重要作用,如果出現纖維增生和硬化可限制腰椎的運動。
● 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的產生是增強穩定性和對抗腰椎壓力的一種反應。椎間盤突出后,纖維環鬆弛,椎間盤抗壓性和穩定性均減弱,因而出現骨質增生。即使無椎間盤突出,只要腰椎退變椎體的穩定性發生改變,也會產生骨質增生。
● 退行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按照病因分類為先天性椎管狹窄和繼發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是指椎管、神經根管、椎間孔狹窄引起的神經根、馬尾神經等壓迫綜合征。當椎間盤、纖維環、關節突和韌帶退變等,均有可能壓迫椎管而致椎管的管徑變小而狹窄。

癥狀


● 腰椎退行性病變的早期癥狀為腰痛以及腰椎支撐功能下降,腰腿酸痛,程度較輕;隨著腰椎退行性病變的嚴重,會出下肢疼痛麻木、間歇性跛行、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礙等癥狀。
● 腰痛以及腰椎支撐功能下降:本類癥狀多由椎間盤的退變、腰椎小關節磨損增生、腰椎側彎、腰椎滑脫等原因引起,特徵是站立勞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減輕。
● 下肢疼痛麻木,間歇性跛行:本類癥狀主要與椎間盤突出、骨贅增生或椎管狹窄壓迫神經、影響神經血供有關。典型的腰椎疾病引起的腿痛多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即從腰部或臀部開始,延大腿后側、小腿外側放射至足的疼痛。間歇跛行主要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后(通常隨疾病加重,行走距離逐漸縮短),雙下肢出現酸麻脹痛,像灌了鉛,因而邁步困難。此時彎腰或坐下、蹲下休息片刻后癥狀可以緩解,開始行走後又再次加重。
● 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礙:本類癥狀可表現為排便排尿無力、便不盡、尿瀦留以及性敏感性下降、陽痿、異常勃起等。男性小便方面的問題有時難以與前列腺增生相鑒別,有學者認為腰椎疾病引起的男性小便障礙多時輕時重,而前列腺疾病引起的小便癥狀輕重程度多比較恆定。

檢查


● 診斷腰椎退行性病變,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增生的部位和程度,以及神經功能的受損情況,可初步判斷病情。
● 影像學檢查
● ● 包括X線、CT和MRI,X線和CT,主要是為了觀察骨質情況,CT和MRI可直觀反映椎管狹窄情況和脊髓、神經受壓情況,可明確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腰椎退行性病變,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
● 慢性腰痛病史。
● 腰部活動受限;腰部扣擊有舒服感;伴或不伴神經壓迫體征。
● 影像學檢查顯示椎體有骨贅增生、椎間隙狹窄、椎管狹窄、韌帶骨化、脊髓神經受壓等表現。

鑒別診斷


● 需與腰肌勞損、腫瘤、結核、感染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絕大多數腰椎退行性病變沒有引起臨床癥狀,無需治療。對於無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主要治療方法為非手術治療;針對出現下肢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尤其是二便障礙的患者,則要及早手術治療。
● 保守治療
● ● 常用的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葯、阿片類鎮痛葯、抗抑鬱葯及肌松葯。功能鍛煉、腰背肌訓練等康復治療的效果確切,不僅能緩解疼痛,而且可以促進功能的恢復。
● 手術治療
● ● 手術的主要目的是減壓。開放手術療效比較確切;微創手術創傷小,但適用範圍相對狹窄;介入手術是一種特殊的微創手術,主要通過工作通道局部注葯和射頻消融的方式達到減壓、消炎、止痛的目的。患者需要與醫生共同商討,權衡利弊,選擇合適的術式。

危害


● 長期腰部疼痛、酸脹、不適、活動障礙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腰椎退行性病變可併發神經受壓,可引起神經功能障礙,嚴重的神經損傷恢復困難。

預后


● 腰椎退行性病變的治療效果影響因素很多,如年齡、嚴重程度、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術前神經受壓情況、手術水平及術后康復鍛煉等。
● 手術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壓迫。

預防


● 腰椎退行性變主要是一種隨年齡改變的生理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無法預防的。但因為很多因素可以加快腰椎老化退行性變的進程,引起一系列疾病和癥狀,因此可以在下列方面加以注意,延緩腰椎退變,減少患病概率。
● 避免腰部外傷與過度勞累。
● 戒煙。
● 保持正確的站姿和坐姿。
● 儘可能保持愉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