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敏
中國秦腔旦角
李正敏,原名正堂,字藝華,男,1915年出生於長安縣狄寨原,秦腔旦角。
代表作《探窯》《二進宮》等。
1973年12月12日逝世。
李正敏個人照
1939年脫離正俗社,自己搭班組成正藝社,開始由一個演員而成了領班的。他的正藝社在西安無法長期演出,只能轉於外縣鄉鎮和隴地山城,飄泊江湖,賣藝度日。
1952年被吸收到西北戲曲研究院工作,先後擔任該院秦腔劇團團長和演員訓練班主任,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秦腔藝術的改革和發展,為《游西湖》《趙氏孤兒》等戲的演出,為秦腔表演藝術培養接班人等,都做了大量工作。
在十年浩劫中也未能倖免,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舊班主”,從肉體到精神受到嚴重摧殘,1973年含冤辭世,終年五十八歲。
李正敏先生從藝四十六年,但他的舞台生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就終止了。在二十多年的舞台實踐中,他創造了眾多典型藝術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他在《五典坡》里,塑造的王寶釧,更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難怪人們提起李正敏就想到王寶釧,簡直把王寶釧與李正敏分不開了。《五典坡》是秦腔一出優秀傳統劇目,經過李正敏先生的演唱,更是得以廣泛流傳。他在表演上,把王寶釧善良、忠厚、純樸、剛毅的性格和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在唱腔藝術和秦腔音樂的改革上,他是做過一番努力的。他博採眾長,認真學習秦腔前輩藝術家的唱腔藝術,不論生、旦,只要有長處,他都細心地琢磨,推敲、探索,溶化在自己的唱腔之中。黨甘亭、王文鵬、陳雨農、楊金聲、和家彥等老藝人。不但向前輩學習,還經常觀摩同輩蘇哲民,蘇育民、李正華、區藝華、張正榮等名家的演出,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以豐富自己的唱腔。結合自己實際,經過追求和探索,創造出新腔來,這就是獨樹一幟,自成一派的聲腔藝術——“敏腔”。
存世音像
《趕坡》(全折)(與劉毓中合作,1954年錄音。)
《殺廟》(全折)(與蘇育民合作)
《三堂會審》(全折)(與蘇育民、喬新賢合作)
《三擊掌》(全折)(與劉易平合作)
《別窯》(與蘇育民合作)
《探窯》(與趙毓平合作)
《二進宮》(與劉易平、田德年合作,50年代錄音)
《黑叮本》(與劉易平、田德年合作,50年代實況錄音)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探窯》選段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趕坡》選段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走雪》選段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遊園》選段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血淚鴛鴦》選段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白蛇傳-斷橋》選段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店遇》選段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黛玉葬花》選段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二度梅》選段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河灣洗衣》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