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紅蛋白

肌紅蛋白

肌紅蛋白(myoglobin,Mb)是心肌和骨骼肌組織特有的含氧結合蛋白,正常人血清Mb含量極少。當心肌或骨骼肌損傷時,血液Mb水平升高,對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和骨骼肌損害有定價值。肌紅蛋白(myoglobin,Mb)是心肌和骨骼肌組織特有的含氧結合蛋白,正常人血清Mb含量極少。當心肌或骨骼肌損傷時,血液Mb水平升高,對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和骨骼肌損害有定價值。

簡介


● 英文名稱:myoglobin
● 英文簡稱:Mb
● 標本類型:血清或血漿
● 所屬項目:血液生化檢查
● 相關疾病:
● 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急性骨骼肌損傷、先天性肌營養不良、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再梗死的患者。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患者,用於效果監控。
● 骨骼肌疾病的患者。
● 複合性創傷或橫紋肌溶解併發腎衰竭的患者,監測肌紅蛋白清除率。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否。
● 檢查前,白天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檢查后

●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注意不要揉。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參考值


● 不同檢測系統參考值不同。
● CMIA法:0~154.9ng/ml
● ELISA法:50~85μg/L
● RIA法:6~85μg/L,>75μg/L為臨界值
● (數據來源: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臨床意義


● 血液Mb水平升高,對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和骨骼肌損害有意義。

升高

● 心血管疾病
● ● 急性心肌梗死:梗死2~12小時內檢測肌紅蛋白,可有效輔助心電圖檢查,提高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率。
● ●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發作時,Mb可輕度升高。
● ● 鑒別診斷急性心肌炎與慢性心肌炎,前者Mb升高,後者Mb不升高。
● 骨骼肌疾病
● ● 先天性肌營養不良、強直性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
● 腎臟疾病
● ● 腎功能不全,升高程度與腎功能受損程度相關。
● 其他
● ● 如休克肌肉痙攣、乙醇性疾病等。
血清肌紅蛋白在天內有波動,早上9:00時最高,下午6:00~12:00時最低,連續測定時應定時採集標本。使用放射性藥物可影響測定結果。急性心肌梗死時,Mb升高快、幅度高,但因分子量小,下降也快,如不及時檢査,易發生漏診,故采血時間很重要。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府偉靈。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3] 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