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細胞瘤

精原細胞瘤

精原細胞瘤為睾丸最常見的腫瘤,多發生於中年以後,常為單側性,右側略多於左側。該瘤為低度惡性。精原細胞瘤占睾丸腫瘤的30%~60%,發病高峰在30~50歲,常為單側發病,兒童罕見。精原細胞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和種族、遺傳、隱睾、化學致癌物質、損傷、內分泌等有關。臨床表現為局部腫塊,一般無明顯疼痛,可觸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精原細胞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睾丸,然後進行放射治療。腫瘤生長緩慢,發現后及時治療,避免發生遠處轉移,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腫瘤科

病因


● 精原細胞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隱睾和精原細胞下降不全、感染、外傷、內分泌等有關。
● 遺傳因素
● ● 近年有人統計精原細胞瘤患者中,其近親中有16%左右有腫瘤病家族史。
● 隱睾和精原細胞下降不全
● ● 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睾丸局部溫度升高,血運障礙,內分泌功能失調,致睾丸萎縮,生精障礙,易發生惡變。另外,先天性睾丸功能障礙,下降不全,亦易產生惡變。
● 外傷
● ● 外傷后,局部有小血腫形成或血循環障礙,組織變性萎縮等,在此基礎上發生腫瘤。
● 感染
● ● 多種病毒性疾病,如麻疹、天花、病毒性腮腺炎及細菌性炎症,均可併發睾丸炎,致睾丸細胞變形而發生精原細胞瘤。
● 內分泌
● ● 臨床及動物實驗等事實提示,內分泌與睾丸腫瘤的成因有關。如睾丸腫瘤多發於性腺旺盛的青壯年,或在內分泌作用活躍時期;動物實驗如給鼠類長期服用雌激素,可誘發精原細胞瘤。

癥狀


● 患有精原細胞瘤的患者通常會有以下表現:

典型表現

● 睾丸無痛性腫塊
● 睾丸沉重感、牽拉感
● 淋巴結腫大

其他表現

● 腰痛
● 背痛

檢查


● 確診精原細胞瘤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

● B型超聲:可見一邊界清晰、均勻一致、細小光點的低回聲團塊,外形變化不大。
● CT檢查:睾丸體積增大,邊緣清楚,形態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CT平掃腫瘤為等或稍高密度,密度均勻或不均勻,壞死區為低密度。
● MRI檢查:能顯示睾丸內結節狀病變,T1WI為較低信號,T2WI為稍高信號(與正常睾丸比較為低信號),結節周圍可見少量殘餘的正常睾丸組織呈弧形受壓,其信號高於腫瘤結節;增強掃描腫瘤結節輕度或中度均勻強化,腫瘤內見實性結節結構,邊緣可呈分葉狀。

組織病理學檢查

● 可確診本病,病理學大體觀察細胞較均勻,可含有境界鮮明的壞死區,出血囊變及鈣化少見,鏡下可見瘤細胞被條索狀的纖維結締組織分隔成大小不一的瘤巢。

診斷


● 醫生診斷精原細胞瘤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

臨床表現

● 局部癥狀
● ● 一側睾丸無痛性腫塊,多偶然發現。
● ● 陰囊、下腹部等處有鈍痛或沉重感,偶見急性疼痛。
● ● 可觸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轉移癥狀
● ● 以肺轉移最多見,轉移到各個部位會引起相應的癥狀,例如背痛、腰痛、腹腔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

影像學檢查

● B型超聲:可見一邊界清晰、均勻一致、細小光點的低回聲團塊,外形變化不大。
● CT檢查:睾丸體積增大,邊緣清楚,形態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CT平掃腫瘤為稍高密度,密度均勻或不均勻,壞死區為低密度。
● MRI檢查:能顯示睾丸內結節狀病變,T1WI為較低信號,T2WI為稍高信號(與正常睾丸比較為低信號),結節周圍可見少量殘餘的正常睾丸組織呈弧形受壓,其信號高於腫瘤結節;增強掃描腫瘤結節輕度或中度均勻強化,腫瘤內見實性結節結構,邊緣可呈分葉狀。

組織病理學檢查

● 可確診本病,病理學大體觀察細胞較均勻,可含有境界鮮明的壞死區,出血囊變及鈣化少見,鏡下可見瘤細胞被條索狀的纖維結締組織分隔成大小不一的瘤巢。

分型


● 精原細胞瘤分以下3個亞型:
● 典型精原細胞瘤
● ● 約佔80%,生長較慢,預后好。
● 未分化精原細胞瘤
● ● 約佔10%,惡性程度較高,預后比典型精原細胞瘤差。
● 精母細胞精原細胞瘤
● ● 約佔10%,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

分期


● 精原細胞瘤最常採用以下分期方法:
● Ⅰ期
● ● 腫瘤只局限於睾丸及附睾內,而尚未突破包膜或侵入精索,無淋巴結轉移。
● Ⅱ期
● ● 由體格檢查、X線檢查證實已有轉移,可擴散到精索、陰囊、髂腹股溝淋巴結,但未超出腹膜后淋巴區域。轉移淋巴結臨床未能捫及者為Ⅱa期,臨床檢查捫及腹腔淋巴結者為Ⅱb期。
● Ⅲ期
● ● 已有橫膈以上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
● Ⅳ期
● ● 有研究者把遠處轉移者歸入Ⅳ期。

鑒別診斷


● 一些疾病與精原細胞瘤的表現相似。出現癥狀后應及時就診,由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學檢查進行診斷。精原細胞瘤主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 透明細胞肉瘤
● ● 在電鏡可見瘤細胞內含有黑色素小體或前黑色素小體,即可確診為軟組織的黑色素瘤。
● 睾丸淋巴瘤
● ● 睾丸瀰漫性增大若發生在中老年人,則要注意淋巴瘤的可能。睾丸淋巴瘤以轉移性居多,原發性較少,腫瘤無明顯界限,易累及附睾和精索,可見壞死灶,臨床上多通過術后病理才能明確診斷。

治療


● 精原細胞瘤的治療原則是首先應行高位睾丸摘除術,根據術后病理類型及臨床分期制訂治療方案。

Ⅰ期、Ⅱa、Ⅱb期

● 術後放射治療是標準的治療方案。
● Ⅰ期:術后給予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區域放射治療,有腹股溝隱睾史、既往同側腹股溝手術史、經陰囊睾丸腫瘤切除術的患者照射區域應當包括盆腔淋巴結。
● Ⅱa、Ⅱb期:應當給予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區域及同側髂血管淋巴結照射。如果患者有馬蹄腎、炎症性腸病,或以前腹盆腔接受過放射治療,則不予以放射治療,改用全身化療。

Ⅱc、Ⅲ期

● 採用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患者化療后複查CT,若無腫瘤殘留可觀察;若殘留腫瘤直徑大於3cm,可選擇手術、放射治療;若殘留腫瘤直徑小於3cm,可觀察;當發現腫瘤進展時,行挽救性治療。

危害


● 可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炎症,影響性生活,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也造成一定影響。
● 精原細胞瘤手術切除對患者的心理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 精原細胞瘤可發生轉移,嚴重者危及生命。
● 雙側睾丸精原細胞瘤可導致不育,或者術後放療引起不育。

轉移性


● 睾丸精原細胞瘤會發生轉移,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方式轉移:
● 睾丸內轉移
● ● 在睾丸組織內,癌細胞在本側睾丸播散。
● 淋巴轉移
● ● 睾丸的癌細胞進入淋巴系統生長,叫淋巴轉移,胸內是支氣管旁,肺門、縱隔淋巴結;胸外是鎖骨上、腋下和上腹部淋巴結。
● 血行轉移
● ● 睾丸的癌細胞進入血液系統生長,叫血行轉移,肺轉移最多見,其次是在肝、骨等處生長。
● 醫源性轉移
● ● 是指手術時,癌細胞被種植在腹腔內或者在切口上,比較多見。

預后


● 腫瘤生長緩慢,發現后及時治療,避免發生遠處轉移,一般預后良好。

預防


● 乳製品食用量較高的人患病的危險也相對更高。另外,戒煙,調整壞的飲食習慣,是預防的關鍵。
● 及早治療隱睾,避免睾丸外傷和房事過度,對預防精原細胞瘤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