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門

梁門

梁門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梁門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主治納少、胃痛、嘔吐等胃疾,直刺0.8~1.2寸。

簡介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歸經:足陽明胃經
● 功效:理氣和胃降逆,健脾消積化滯

穴名釋義


● 梁,橫木為梁,一說指谷糧。門,門戶。心之積曰伏梁,指臍上心下部積聚處。一說本穴為膏粱之物出入之門戶處(即內當胃脘),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簡便取穴

● 劍胸結合中點與臍中連線的中點處,旁開乳頭到正中線一半的距離,即為此穴。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劍胸結合中點(歧骨)至臍中的距離為8直寸,兩乳頭之間為8橫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壁。
● 淺層分佈有肋間神經前皮支,胸腹壁靜脈;深層分佈有肋間神經,肋間動脈,腹壁上動、靜脈分支與屬支。

主治


● 胃腸病症,例如胃痛,嘔吐,嘔血,腸鳴,腹脹,食欲不振,納呆,乏力,便溏,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且飽食者不可刺,不可提插行針。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或者掌根按壓該穴位,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針灸甲乙經·卷之九》:腹中積氣結痛,梁門主之。
●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梁門,主胸下積氣。
● 《針灸大成·卷六》:主脅下積氣,食飲不思,大腸滑泄,完谷不化。

常用配伍


● 配足三里、日月、內關、公孫,治胃痛、腹脹、嘔吐。
● 配脾俞、胃俞、足三里、腎俞、天樞、三陰交、命門,治便溏、五更泄。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