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民

四川省樂山沫若中學校長

朱愛民同志生於1970年1月,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共產黨員。1990年7月參加教育工作,先後在沙灣區觀榜中學、沙灣職業高中、樂山沫若中學任教。1997年7月以來先後擔任沫若中學團委書記、教導主任、副校長、第一黨支部書記等職務,2007年1月起擔任沫若中學校長、黨總支部書記。

個人簡歷


朱愛民同志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和身體力行的果敢魄力,具有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他積極參與並親身經歷了沫若中學超常規的發展歷程,學校從一個面積只有20餘畝、學生不足1000人的“小學校”發展到今天擁有115餘畝校園、學生近3400餘人的“大學校”;學校2003年通過省教廳驗收,成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躋身於“省重”行列;並被國務院西部開發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廳等五部委評委“中國西部名校”;學校多次榮獲樂山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一、二等獎。朱愛民同志曾獲得了“四川省優秀教師”、樂山市“優秀基層團幹部”、“樂山市優秀青年教師”、 “樂山市骨幹教師”、沙灣區十大傑出青年、沙灣區“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光榮稱號。
先進的管理理念,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朱愛民在擔任沫若中學副校長、校長后,作為一個沙灣人,他深刻體會到“沫若故里應該有名校,沫若中學應該是名校”之重,倍感責任之大,朱愛民同志硬是把家搬進了學校。
朱愛民同志站在放眼社會未來,立足於學生未來的高度辦學,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心理品質,良好的學習能力。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服務理念。把“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讓學生成才,樹立師德風範”作為全校教師的服務信條和宗旨。由於有了這些現代化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老師們心中的服務意識更加強烈,學習和拓新意識也更加強烈。在沫若中學,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夫子”形象,和學生一塊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和諧相處的新型教師形象更加鮮明;學校成了學生和老師共同進步、共同成才的搖籃。
在沫若中學,教學服務於學生,管理服務於學生,後勤服務於學生,環境服務於學生,這些就是最具特色的辦學理念。
有現代化的辦學理念作支柱,有一切為了學生的服務意識作基礎,沫若中學形成了一套既嚴格科學又充滿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略。
對在校學生,學校實行了“半封閉式管理”。住校生每周日下午方可出校門,所有學生一律持證出校。每周安排由兩個行政領導、六個教師組成的值周小組對學生從學習、午休、就寢、課間休息、自習等多方面進行檢查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且每個年級每晚派一個行政領導住在學生宿舍,與宿舍管理員、班主任一道關心學生休息,加強就寢紀律的管理。
對於單親家庭的學生和父母雙雙在外打工的“留守”學生,在思想、心理、情感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扶,把這些學生具體的落實到學校領導和擅長於心理輔導的老師身上。極大的解決了這些家庭的後顧之憂,最大程度的發揮了教育的綜合效應。
對於優秀的貧困生,朱愛民同志本人出錢資助外,還通過減免部分費用、尋求政府支助、尋求社會及個人捐助等多種途徑資助表現優異、尊師守紀、學習刻苦、成績優秀的貧困生,為許多出身貧困的家庭的孩子圓了大學夢。
教師是學校之寶。一個沒有一支優秀教師隊伍的學校是絕不可能取得優異辦學成績的。在朱愛民同志帶領下,形成了一套嚴格科學而又充滿人性化的管理方案,與樂山師範學院達成幫扶協議。進一步完善了一套青年教師培訓和成長的方案。規定每位教師每年必須完成120學時的繼續學習,認真鑽研業務;加強各教研組、備課組的嚴格監督檢查和科學客觀的評價,充分發揮備課組集體智慧;嚴格的聽課學習制度。為了優化資源,取長補短,學校規定了嚴格的聽課制度,對不同職稱、不同年齡的教師規定了不同的聽課學習任務。值得一提的是,他根據本校實際,提出了幾個有特色的想法:一是“一幫一”結對的導師制和青年教師之間的聽課,導師每周必須聽所帶青年教師一節課並予以指導,青年教師每周聽導師的課不少於兩節;二是高一、高二以備課組為單位聽高三的複習課,使教師們提前進入高三的狀態;三是各備課組在學校領導的帶隊下聽薄弱學科老師的課,課後給予評析和建議、指導;四是對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實行校內“小高考”,讓這些青年教師每年高考期間和學生一起參加當年高考,促進他們熟悉高考、閱讀高考、把握高考的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他們更快地勝任自己的工作崗位。這些特色舉措能最大程度把全校優秀教師的潛能挖出來,並能使青年教師以最快的速度成長並早日勝任工作。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題地位,提高教師教學藝術水平,和諧師生關係,使教師能全身心地愛崗愛生,學校每期舉行兩次學生評教活動,由學生給老師打分,寫評語,提意見或建議,這樣把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使老師們認識到,要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識和教學經驗,還要有真誠關懷學生的愛心和足夠的人格魅力。
學校日新月異:樓宇堂皇,園林生風;晨曦輝映之下,有書聲琅琅,鳥語花香,暮色蒼茫之中,有華燈齊放,眾生學暢;春來綠坪如茵,如詩如畫,秋來丹桂飄香,亦夢亦真。較為現代化的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一應俱備。家有梧桐枝,何愁留不住金鳳凰。原來很不穩定的教師隊伍前所未有地穩定下來,因為有了幹頭和奔頭;有了一個能充分發揮自己才幹,發展自己能力並獲得保護、肯定的新環境;有了一個知人善任的好校長。
經過學校的擴建和深練“內功”,學校在短短几年中完成了從普通農村中學到市級重點再到省級重點中學的嬗變;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辦學檔次逐年提升,但由於沙灣與峨嵋、樂山接壤並有便利的交通與之相連,離成都也僅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受成都七中樂山一中樂山外國語學校等新老名校的影響,本地優生流失較為嚴重;每年沙灣初中畢業會考上樂山一中錄取線的50多名學生中僅有10餘名進入沫若中學。高校的全面擴招,尤其是藝體院(系)的到面積擴招,為高中畢業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成才路徑,為農村中學的全面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貴的契機,也給我們提出了重新定位和重構學校育人模式的課題。
針對這樣的情況,學校經過深入調查和反覆論證,立足於關注學生個體,關懷學生個性成才,通過了校長朱愛民同志提出的“四條腿走路”創“低進高出”特色的嶄新辦學模式。即“文化領軍,藝體和高職為左右翼,與企業聯姻辦技能培訓殿後”的人才培養模式,使進入沫若中學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成才路徑。
“第一條腿”是文化領軍,學校將新生中文化基礎較好,有較大挖掘潛力的學生按志願實行文、理科編班,學而優者編入“實驗班”。
“第二條腿”是文體護翼,紮實抓好藝體教育工作。學校配齊配足各類藝體教學器材,配齊各類專業課老師,開齊、開足各類藝體課,抓好特長生的培訓工作,使學生的藝術特長得到充分發展。
“第三條腿”是高職助推,抓好高中分流教育。根據省教廳的文件精神,在高二結束時,採取學生自願原則組建職高分流班。
“第四條腿”是技能培訓殿後,學生通過技能培訓獲得機電、鉗工、汽修等方面的技能等級證,並由區勞動就業局推薦到用人單位工作。
“四條腿走路”的辦學思路正式根據該校實際情況,深刻理解並貫徹素質教育的創新之舉,是真正轉變現代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育人模式,讓各類學生選定目標,迅速走上“愛學——會學——樂學”的學習道路。真正實現了德、智、體、美、勞“五育並重”,知識、能力、特長、個性“和諧發展”的目標,改變了多年來高考“千古華山一條路,蒙頭蓋臉走死路”的狀況,實現了該校“低進高出”全體學生全面成才的總目標。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人們可以提供一個物體或其他什麼東西,但是人卻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須主動掌握、佔有和加工智力。”腦科學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潛能,現已開發的只佔它很小的一部分。潛能就是每個人潛藏著的智慧才幹和精神力量,是“沉睡在心裡中的智力巨人”,每個人身上有待開發的金礦脈。“四條腿走路”就是對學生潛能開發和個性特長發展的高度重視。沫若中學做到了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讓教師相信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有潛力的;二是學校和教師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引發學生的這種無限的創造力和潛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他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內最充分地展示並發展自己的才能。
崇高的師德,創新的思路,踏實的作風
朱愛民同志在工作上他顯得“斤斤計較”,甚至“錙銖必較”,但在名利、權勢、威望上卻毫不在意,這正是他“事業敢為人先,生活甘為人後,做人追求至誠、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格言的寫照。朱愛民同志常對他的領導班子說:“要當好領導一定要大公,大公才能無私,無私就能無畏,就能心懷坦蕩,晚上才不會做噩夢!”
不僅如此,他的高尚的品德還表現在他工作兢兢業業,踏實肯乾的敬業精神上。在接手沫若中學校長時,他把家搬進了校園裡,與老師和學生在一起;在主管高三年級時,吃住在學校,全身心投入到高三年級的管理。也正因為如此,團結在他周圍的是一個勤奮、務實、創新、高效的領導班子。
在管理思路上,他探索精細管理,努力構建“崗位、職責、目標、評價”全面質量管理新局面。
實行行政“一崗多責”制。首先,行政對負責工作認真落實完成;其次,行政實行值日制度。由分管各年級的輪值行政對該年級教師上課和學生學習、休息、就寢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管理,使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處處有管理者在。再次,負責區域安全督查。學校將學校劃分為多個區域,將每個區域的安全管理重點落實到相關行政,每天督查上報,確保師生的安全。
德育工作圍繞“科學構建,互動實施”的思路開展。首先著手於構建德育網路。學校切實抓好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充分體現德育工作的全方位參與、各學科滲透,服務育人的特色。
其次是互動實施:通過德育的師生互動、主題教育互動、評價互動、社會與教育互動、家長與學校的教育互動等“德育多渠道結合互動”模式,“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貫徹始終,形成了“團結拼搏,求真務實”的良好校風,“遵規守紀,勤奮進取”的良好學風,全校師生形成了自強不息,上下求索,奮發有為的校園精神。
知人善任的領導藝術,和諧、團結、務實、創新的領導班子
朱愛民同志深知古人所說的“獨木難擎天”的道理。他更知道團隊的力量有多大。用好班子成員,使每一個人在各司其職時,能心甘情願為學校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全部才智;認真組織班子成員按“四好”和“三個代表”要求學習。做到工作勤奮進取,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遵紀守法,廉潔自律;作風民主,不搞“一言堂”,不偏聽偏信。正是有一個這樣知人善任的舵手,班子中分管教學的緊抓教學,毫不懈怠;分管思想和行為教育的深入師生中間,不分晝夜;分管後勤建設的殫精竭慮,戒奢戒私。沫若中學這隻大船才得以有今日乘風破浪之勢。

個人業績


上任五年,高考完成一年一次跨越
2007年,朱愛民同志擔任沫若中學校長,當年,他就帶領沫若中學取得了高考本科上線首次突破300人大關的歷史最好成績;2008年,他又帶領全校取得了高考本科上線388人(其中重點本科42人)的佳績,其中高雨浩同學以全市理科第2名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成為沫若中學歷史第一人;2009年,沫若中學以重點本科50人、本科446人再次刷新歷史,取得又一次輝煌,陳顯慧同學被北京大學醫學院錄取,再次證明沫若中學有能力取得更大的輝煌;2010年,沫若中學吳松同學以高考622的成績摘取樂山市理科狀元的桂冠;已經揭曉的2011年藝術考試中,沫若中學61名學生喜上本科線。在朱愛民同志擔任校長的這五年裡,沫若中學一年一個台階,闊步向前,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極大地提升了沫若中學的社會影響力,使之成為樂山乃至整個四川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