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港上鎮的結果 展開

港上鎮

山東郯城縣下轄鎮

郯城縣港上鎮地處郯城縣西南部,距離郯城縣城15千米,北距臨沂城區55千米。東依京滬高速公路205國道,南臨310國道,西瀕沂河,東、北與馬頭鎮接壤,西鄰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南連花園鄉。港上鎮下轄6個工作區,23個行政村,轄區佔地總面積40.1平方千米。轄區總人口45494人(2017)。西起珩頭西村,東止徐圩子村,南起邵庄村,北至樊埝村。

地理環境


郯城縣港上鎮地處郯城縣西南部,距離郯城縣城15千米,北距臨沂城區55千米。東依京滬高速公路、205國道,南臨310國道,西瀕沂河,東、北與馬頭鎮接壤,西鄰新村銀杏產業技術開發區,南連花園鄉。

地形地貌

郯城縣港上鎮境內大部為平原,地勢平坦。河道屬沂河水系,沂河自后埝村北入境,由北而南,境內河道長2.83千米。境內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327萬立方米,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238萬立方米,鎮內主要道路兩側分別鋪設排水溝渠2300米,污水、雨水排入西乾渠。鎮境內有花馬路、港重路、新港路、濱河路等4條主幹道交匯。鎮駐地綠化面積12000平方米,有綠地8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5%。

行政區劃


港上鎮歷史悠久,1984年4月機構改革後由港上公社,改稱港上鄉,設立港上鄉政府。1996年10月撤銷港上鄉,設立港上鎮。港上鎮人民政府駐港上五村,電話區號0539,郵政編碼276127。港上鎮下轄6個工作區,23個行政村,轄區總人口4.3萬人,西起珩頭西村,東止徐圩子村,南起邵庄村,北至樊埝村,轄區佔地總面積40.1平方千米。
邵庄村港上四村朗里東村劉橋村
向陽村港上五村朗里中村前埝村
港上一村珩頭東村朗里西村樊埝村
港上二村珩頭中村王橋村停廟村
港上三村珩頭西村姜庄村付橋村蔡官莊村
顏湖村徐圩子村

經濟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港上鎮黨委、政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培植富民產業,壯大民營經濟為主攻方向,依託較為豐富的農業、林業等資源優勢和傳統產業基礎,著力培植鑄造、棉花加工、工藝草編、木製品加工(木璇、拼板、木線條)等四大支柱產業,促進民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全鎮民營企業發展到53家,個體工商戶達到1680戶,有各類特色專業村17個。后埝村是魯南蘇北有名的木璇玩具之鄉,其生產的高低棒人被宋慶齡紀念館等收藏;恆大草鞋廠生產的工藝草鞋以天然保健等功能,成為當地饋贈親友的佳品;姜庄工業小區初具規模;全鎮現有棉花加工戶200多戶,年加工能力達到噸,在金港棉業、宏祥棉業等龍頭企業帶動下,正逐步走向規範化、規模化的軌道。農業上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糧經比例達到5.5:4.5,全力打造“草莓、銀杏、良種繁育、創匯蔬菜”四張名片,港上四村種糧大戶劉紹連被農業戶評為2004年度“全國十大種糧標兵”。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珩頭中村發展沼氣70多戶,成為全縣有名的沼氣示範村。

獲得榮譽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村水、電、通訊、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健全。全鎮23個村村村實現了四通(通水泥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科技信息)。2005年度被評為全市“平安創建先進鄉鎮”、“全市調解工作先進鄉鎮”。

文化


郯城縣港上鎮境內有龍鳳灘生態園、徐圩子抗日戰爭遺址等旅遊資源,有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木璇玩具和工藝草鞋。全鎮共有銀杏種植專業村8個,有樹齡100年左右的銀杏大樹2000多棵,是遠近聞名的“沂蒙草莓之鄉”、“山東省民間藝術之鄉”。
港上鎮民風淳樸,湧現出了“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種糧標兵”劉紹連,“中國好人榜見義勇為好人”、道德模範宋保印,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郯城木璇玩具”代表性傳承人樊繼美,市優秀村黨支部書記、郯城縣草莓種植功勛人物石運海等先進典型。

特產美食

草莓
草莓
郯城縣港上鎮作為傳統的農業鄉鎮,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初步形成了草莓、銀杏、花卉、良種培育等四大特色農業產業。在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全鎮已發展草莓種植專業村10個,草莓種植面積突破10000畝,草莓大棚12000餘個,年產草莓3萬噸。全鎮草莓種植實現年產值近3億元,為全鎮農民人均增收3000餘元。2010年底,“郯香”草莓通過了國家綠色農產品認證。2011年7月5日成立了郯城縣草莓標準聯盟,制定了草莓種植標準。2011年,該鎮從浙江金華引進“滕稔”優質葡萄品種,新發展優質大棚葡萄種植基地近200畝,進一步豐富了該鎮農業產業結構。

烤牌

吊爐烤牌,因製作時用吊爐烘烤,故而得名。它兩面焦黃,正面撒滿芝麻,香味四溢,酥脆可口,配其油鹽、花椒、蔥花等佐料,香脆可口,令人不需吃任何菜肴,亦能飽腹,且食而不厭。

黑鹹菜

秋末冬初,買辣疙瘩、碩頭菜、雪裡紅蘿蔔纓或者蘿蔔,地瓜和洋姜等入缸內腌制,菜鹽比為10;1,加足水,漫過菜既可。過完陰曆正月即可撈出晾曬至干。俗稱掛鹵。這時將缸內菜汁濾出去渣,入鍋內煮開殺菌盛出。大鍋內底部反扣一大瓷盤,後放花生米或黃豆適量,再把干鹹菜擺放其上,后把菜汁倒入,如不夠,可加涼開水。大火煮開小火煳,經一晝夜煳制,就煳出又黑又香的黑鹹菜來了。將其裝入洗盡晾乾的罐盆內,倒入熟油封頂,用蓋子或塑料布紮緊封存。食用時,勿用手拿,不可沾生水,以防發霉長毛,可用乾淨筷子夾出。就可以盡情享用美食。

鹽豆子

鹽豆,俗稱“老鹽豆”有叫“臭鹽豆”,在超市有售並美其名曰梅花豆。是魯南地區每家每戶,在冬閑時,用自家地里收穫的黃豆,腌制出辣嫩可口的小菜。"聞著臭,吃著香,一頓不吃饞的慌。"這是當地人們對鹽豆的讚譽。4.煎餅郯城煎餅的做法不同於沂蒙山裡,所以口味獨特,北邊山裡烙煎餅用板或是用麵糰在熬子上滾,烙出的煎餅乾脆,郯城本地的煎餅是用竹劍烙的,就是象劍一樣的竹片在熬子上攤,烙出的煎餅軟、韌好咬香甜。

腌韭菜花

韭花又名韭菜花,是秋天裡韭白上生出的白色花簇,多在欲開未開時採摘,磨碎后腌製成醬食用,農家多稱之為“韭菜花”,在臨沂這個北方城市尤為流行,秋季一到,市場上到處是賣韭菜花的。腌韭菜花微辣中韭香四溢。是秋季的必備小菜。
韭花的製作方法大都是磨碎成醬狀,磨製過程中加辣椒似乎也是古法,元人耶律楚材《鹿尾》詩道;“韭菜酷辣同蔥薤,芥屑差辛類桂姜。”不加辣椒似乎不會“酷辣。”

村莊名錄


邵庄村、向陽村、港上一村、港上二村、港上三村、港上四村、港上五村、珩頭東村、珩頭中村、珩頭西村姜庄村、朗里東村、朗里中村、朗里西村、王橋村、付橋村、劉橋村、前埝村、樊埝村、停廟村、蔡官莊村、顏湖村、徐圩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