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狀胃炎

疣狀胃炎

疣狀胃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疣狀胃炎又稱為慢性糜爛性胃炎或痘疹樣胃炎,是一種內鏡下有特徵性病理改變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內鏡檢出率為1.0%~2.4%。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吸煙、酗酒、攝食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免疫功能紊亂等因素均可損傷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糜爛、出血,炎症持續不愈。疣狀胃炎的主要癥狀是上腹痛和腹脹。疣狀胃炎的治療主要是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疣狀胃炎長期不愈可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並出現癌變可能。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或內科、中醫科

病因


● 疣狀胃炎的病因尚不明確,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是引起疣狀胃炎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 幽門螺桿菌感染。

其他原因

● 食物和藥物的刺激。
● 免疫功能紊亂。
● 長期吸煙、酗酒。
● 膽汁反流。

癥狀


● 疣狀胃炎的主要癥狀是上腹痛和腹脹。

主要癥狀

● 上腹痛。
● 腹脹。

其他癥狀

● 反酸。
● 噯氣(打飽嗝)。
● 燒心。
● 黑便。
● 消瘦。

檢查


● 疣狀胃炎的確診主要是依靠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

● 觀察胃黏膜的病變,可作為確診依據。

其他檢查

● 幽門螺桿菌檢測可以幫助判斷病因並指導治療。

診斷


● 結合患者病史、癥狀、胃鏡檢查結果,醫生可以確診糜爛性胃炎。
● 患者存在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吸煙、酗酒、免疫功能紊亂等病史。
● 出現上腹痛、腹脹。
● 胃鏡檢查顯示隆起於胃黏膜表面的圓形或類圓形病灶,中央可見臍樣凹陷糜爛。

鑒別診斷


● 其他疾病如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胃食管反流病等可出現與疣狀胃炎類似的上腹痛和腹脹癥狀。
● 如果出現上腹痛、腹脹,需及時就診。
● 醫生一般通過胃鏡、病理組織學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疣狀胃炎的治療主要是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

一般治療

● 戒煙、戒酒。
● 針對病因治療,如徹底治療急性胃炎、口腔及咽部感染灶,避免刺激性食物或長期服用易致胃黏膜損傷的藥物等。

藥物治療

● 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者需積極給予抗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
● 可給予H2受體阻斷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改善反酸、燒灼感癥狀,防治胃黏膜損傷。
● 可給予鋁製劑(硫糖鋁、鋁碳酸鎂等)、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等胃黏膜保護劑,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減輕胃黏膜損傷。

危害


● 疣狀胃炎可引起腹痛、腹脹、反酸,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 疣狀胃炎長期不愈,可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並出現癌變可能。

預后


● 疣狀胃炎經治療后一般預后良好。對於疣狀胃炎長期不愈者,有進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需高度警惕胃癌的發生,需定期複查和隨診。

預防


● 戒煙戒酒,盡量避免或減少使用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
● 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灶,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 注意飲食,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需盡量避免,飲食時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於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
● 飲食宜按時定量、營養豐富,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 對高齡、有潰瘍病史的患者,用藥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