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蔭園

樂蔭園

樂蔭園,太倉沙溪樂蔭園,又稱樂隱園,原為元代晚期隱士瞿孝禎所築。舊時園址,湮沒無存,僅留湖池一潭。1982年始在舊園原址重建,更名樂蔭園,面積22.5畝,其中水域面積5畝,建築物臨池而建。

構造特色


樂蔭園
樂蔭園
全園分中、東、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環以假山、長廊、水榭、花廳、六角亭、通津橋。西部入園大門圍牆仿蘇蘇州拙政園門口;北側小花汀室內清明簡潔,配以精工細刻的木格窗,可一覽屋后小院內梅、竹、芭蕉、大竹和假山石構成的精緻秀美的山景。長廊、水榭臨池面作,隔岸北望,楊仰依依。西部為雕花廳,樑上雕花精緻,玻璃長窗,廳高敞爽。廳前平台寬闊,亭后外露台瀕臨水池。

建築布局


樂蔭園
樂蔭園
東部茶室,為園中之園,是遊客休的佳地。夏日,依山傍水,斟一杯清茶品茗,望湖石水池,夏荷亭亭,遍園青綠;入秋,金風送爽,聞丹桂飄香,別有樂隱之趣。另外,園中多用細石鋪路,整開雅緻,細石小徑曲曲彎彎。荷葉踏步和通津橋溝通東西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