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坪橋街道

重慶市九龍坡區下轄街道

徠石坪橋街道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地處九龍坡區東北部。

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石坪橋街道境域隸屬於江州縣;1972年6月,紅衛街道更名為石坪橋街道。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戶籍總人口5.55萬人。截至2020年6月,石坪橋街道下轄7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建築村社區橫街特6號。 1962年建石坪橋街道。

2006年,轄:冶金、建築、石坪、橫街、後街、造漆6個社區。

2011年,石坪橋街道財政總收入2560萬元,比2010年增長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0.4億元,比2010年增長10.8%。

歷史沿革


沿革

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隸屬江州縣。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隸屬巴縣。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縣改建為12里,屬智里。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巴縣第十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至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屬重慶市第十七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屬第十七區。
1950年,建成楊家坪至石橋鋪公路后,該地工廠、企業相繼興建,形成街市。
1959年2月,屬楊家坪街道8居民段。
1960年3月,為楊家坪城市公社石坪橋分社。
1962年10月,建石坪橋街道。
1968年10月,石坪橋街道更名紅衛街道。
1972年6月,紅衛街道更名為石坪橋街道。
1997年,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有正街、橫街、後街、礦機村一、礦機村二、建築一村、建築二村、石坪村、造漆村、青龍村、五一新村一、五一新村二、五一新村三、冶金三村一、冶金三村二、冶金三村、冶金四村、蟠龍村共22個居委會。

近年發展

石坪橋作為九龍坡區的都市商貿圈,道路四通八達,設有市公交站點20餘個。轄區彙集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各類社會單位80餘家,醫院5所,社區衛生服務站7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坪橋街道地處九龍坡區東北部,東與楊家坪街道相鄰,南與九龍鎮接壤,西北與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相連,距九龍坡區人民政府駐地2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0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7千米,總面積2.7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5年,石坪橋街道下轄石坪橋正街、石坪橋橫街、石坪橋後街、礦機村一社區、礦機村二社區、建築村一社區、建築村二社區、石坪村社區、造漆村社區、青友村社區、五一新村一社區、五一新村二社區、五一新村三社區、冶金一村一社區、冶金一村二社區、冶金二村一社區、冶金二村二社區、冶金三村一社區、冶金三村二社區、冶金三村三社區、冶金四村社區、蟠龍村社區22社區。
1997年,石坪橋街道下轄有正街、橫街、後街、礦機村一、礦機村二、建築一村、建築二村、石坪村、造漆村、青龍村、五一新村一、五一新村二、五一新村三、冶金三村一、冶金三村二、冶金三村、冶金四村、蟠龍村共22個社區。
2001年11月,石坪橋街道下轄橫街社區、後街社區石坪村社區、冶金村社區、建築村社區、造漆村社區6個社區。
2006年,石坪橋街道下轄冶金、建築、石坪、橫街、後街、造漆6個社區。
2009年1月,設新視界社區。
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下轄冶金村社區、石坪村社區、建築村社區、造漆村社區、橫街社區、後街社區、新視界社區7個社區;下設228個居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石坪橋街道下轄7個社區:冶金村社區、建築村社區、石坪村社區、橫街社區、後街社區、造漆村社區、新視界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建築村社區橫街特6號。
石坪橋街道區劃詳情
冶金村社區建築村社區石坪村社區橫街社區
後街社區造漆村社區新視界社區

人口民族


2010年,石坪橋街道人口有72281人。
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戶籍總人口5.55萬人,全部為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2.03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7749人,佔49.96%;女性27795人,佔50.04%;以漢族為主,達5.51萬人,佔99.28%;有蒙古、回、藏、苗、彝、壯、滿、土家等20個少數民族,共411人,佔0.72%;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1個民族,其中土家族165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0.15%。2011年,石坪橋街道人口出生率5.92‰,人口死亡率3.78‰,人口自然增長率2.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57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石坪橋街道財政總收入2560萬元,比2010年增長0.2%;人均財政收入461元,比2010年增長1.3%。

商貿

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有商業網點2800個,職工2萬人;有批發零售業單位423家。2011年,石坪橋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0.4億元,比2010年增長10.8%。

金融

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有6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30億元,比2010年增長2.3%;人均儲蓄5.4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80億元,比2010年增長3.2%。

文化


地名由來

石坪橋街道因此地曾有一小石板平橋而得名。

交通


石坪橋街道市區範圍內公交可以直達,經過該的公交車有117、234、268、298、325、341、404、411、421、454、486、504、535等。石坪橋街道主要交通幹線有X314縣道、石坪橋正街。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1380人,專任教師162人;小學3所,在校生3360人,專任教師20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600人,專任教師23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石坪橋街道主要學校有育才成功學校,其中育才成功學校是市級重點中學。2011年,石坪橋街道教育經費達375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75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有文化站1個,有社區文化活動中心7個;圖書室共8個,藏書6.6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表演人員達200餘人。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有體育場6處;100%的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6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個,門診部4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站)7個;病床10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9張;專業衛生人員60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人。2011年,石坪橋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2.7萬人次,住院手術3.5萬台次,出院病人2.7萬人次。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主要醫院有重慶西郊醫院、九龍坡區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九龍坡區婦幼保健院、九龍坡區生殖健康中心等,其中九龍坡區婦幼保健院創建於1953年,是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醫院,有專業醫務人員70餘名。2011年,石坪橋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06.3/10萬;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石坪橋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32戶,人數942人,支出325.41萬元,比2010年減少12.77%;醫療救助310人次,參加合作醫療1040人次;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2人次,支出1.8萬元,比2010年增長7.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0餘萬元;有老年公寓3家,床位360張;有社區服務設施1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7個;有慈善分會3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93550元,使21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坪橋街道有郵政分局1處,有郵政網點1個;業務收入65萬元;電信企業3家,電信服務網點30個;固定行動電話用戶約10萬戶。
● 供電
2011徠年,石坪橋街道售電量累計完成598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7%,供電可靠率99.6%。
● 燃氣
2011年,石坪橋街道有天然氣(煤氣)管線16千米,供(加)氣站1個,天然氣(煤氣)用戶2萬戶,燃氣普及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