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山

紀念堂、紀念塔以及烈士墓、碑、亭組成的建築群

是一組由紀念堂、紀念塔以及烈士墓、碑、亭組成的建築群。1945年春,膠東人民為安葬在抗日戰爭中光榮殉國的烈士忠骨,決定在靈山修建革命烈士陵園。廣大建陵人員懷著對烈士的無限深情,經過兩年奮鬥,建成了這座規模宏大的烈士陵園,並改靈山為英靈山。每年清明節,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來這裡祭掃陵墓,追悼先烈。

地質地貌


陵園面積七百六十畝畝,坐北朝南,松柏環繞,肅穆而幽靜,有建築物二百九十五處。陵園前有開闊的廣場,拾級而上,便是端莊宏偉的烈士紀念堂。堂內陳列著膠東著名烈士的照片和畫像,介紹了十幾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堂的東側為烈士遺物陳列室,裡面陳列著一百二十八件珍貴的革命文物。紀念堂後有烈士名錄塔,塔高八米,刻有三千三百四十二位烈士的英名錄。上行八百三十五個台階即達山巔,高聳入雲的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即矗立其上。塔高二十一米,呈六面形錐體,由麻眼大理石砌成,正面刻著“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九個遒勁的大字,使紀念塔顯得雄偉挺拔,氣勢磅礴。周圍刻有五千七百一十六位烈士的英名錄。環繞著塔身的下部,鏤刻著中國共產黨膠東區黨委、膠東區臨時參議會、膠東區行政公署、八路軍膠東軍區司令部、膠東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膠東人民武裝自衛委員會等機關團體,於一九四五年七月七日聯合為“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寫的碑文。英靈山的東西兩側*著廣場兩邊,象巨人的兩隻手臂一樣,對稱地伸出兩道山樑。西嶺入口處有“英名千古”牌坊。這裡有膠東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林江烈士墓、戰鬥英雄任常倫烈士墓、爆炸英雄王克山烈士墓和勞動英雄王彩春烈士墓。往上有群英亭,翹角飛檐,掩映在綠樹叢中。東嶺入口處有“浩氣長存”牌坊。這裡有二百六十六座烈士墓。往上又有一烈士塔,塔高八點五米,刻有一萬一千七百九十二名烈士的英名錄。往上有中共東海地委書記兼東海區司令員於克恭烈士墓和膠東行署主任王文烈士墓。再往上有勝利亭,亭呈流線型結構,美觀大方,莊嚴肅穆。風景偉人

烈士陵園


英靈山烈士陵園位於煙台棲霞東之牙山前,是膠東人民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犧牲英烈,於1945年修建的一組由紀念堂、紀念塔、群雕、銅像及烈士墓、碑、亭等建築群組成的大型烈士陵園。英靈山原名靈山。山色秀麗,如黛如染。1945年春,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的前夕,膠東人民為安葬在抗日戰爭中光榮殉國的烈士忠骨,決定在靈山修建革命烈士陵園。在由膠東黨、政、軍各級領導機關和各群眾團體組成的建塔委員會的領導下,廣大建陵人員懷著對烈士的無限深情,經過兩年奮鬥,建成了這座規模宏大的烈士陵園,並改靈山為英靈山。整個陵園依山而建,雄偉壯觀,總佔地面積700多畝,有各種建築物300多處,英靈山前麓,氣勢恢宏的烈士紀念堂內,珍藏著130多件革命文物,有聞名齊魯的“11.4”暴動用過的大刀、長矛、土槍土炮,天福山起義的“山東抗日救國第三軍”大旗,理琪用過的手槍、鋼筆,染著烈士鮮血的功勞證、日記簿等。紀念堂內以連環畫等形式介紹了膠東抗日戰爭歷程及十餘位膠東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英靈山烈士陵園裡安息著包括膠東黨政軍抗戰時期領導人理淇、林江、於克恭、王文及戰鬥英雄任常倫,爆炸英雄王克山、勞動英雄王彩春等膠東著名英雄在內的3000多名烈士的英靈。英靈山松柏掩映,花草繁茂,各種紀念建築物點綴其間,更顯景色秀麗,如黛如染,英靈山烈士陵園現為國家級重點紀念建築保護單位。

理琪


清明節在靈山拍攝
清明節在靈山拍攝
在烈士紀念堂後面不遠的地方,綠樹鮮花,簇擁著一座石砌圓頂大墓,墓前懸垂著大理石雕成的白色捲軸,上面刻著:“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理琪同志之墓”。理琪同志是河南太康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膠東的革命形勢處於低潮時,他受黨的委託,毅然隻身來膠東開展工作。一九三六年春,擔任膠東特委書記,同年底,因叛徒告密,在煙台被捕入獄。在獄中,他與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共產黨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抗日戰爭爆發后,理琪經黨營救出獄,他帶著省委指示,再次來到膠東,發動了著名的天福山起義。
天福山是位於英靈山以東文登市境內的一座英雄的山,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膠東特委在理琪的帶領下,組織和發動了天福山起義,莊嚴宣布: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正式成立。從此,揭開了膠東人民武裝抗日的序幕。在它的影響下,萊陽蓬萊黃縣掖縣和煙台都先後組織了抗日武裝,開展抗日活動。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二日夜,理琪、林一山、宋澄等率領三軍第一大隊,功克偽軍據點牟平城。當幾位領導幹部聚集在城南雷神廟中研究部署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時,被從煙台趕來的鬼子所包圍。理琪同志當即率領大家奮勇抵抗,不幸腹部連中三彈,倒在血泊中。彌留之際,他仍勉勵大家要節省子彈,堅持到底。黃昏后,突圍成功,同志們將理琪背出雷神廟,但因傷勢過重,與世長辭。年僅三十一歲。這位優秀的共產黨員,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灑盡了最後一滴血。

任常倫


山頂的西側,矗立著一尊八路軍戰士的全身銅像。那銅像手握鋼槍,英姿勃勃,堅毅銳利的目光注視著前方。他就是抗日時期山東軍區一等戰鬥英雄任常倫。
任常倫是黃縣孫胡庄人,十九歲參加了八路軍。在四年的時間裡,他參加大小戰鬥一百二十餘次,曾多次負傷。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在牙山東南的長沙堡阻擊戰中,他帶領十二名戰士沖入敵群,同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把一百三十五個日寇和一百三十二個偽軍送入墳墓。他自己也在拚死五個鬼子后,壯烈犧牲,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他年輕的生命。

現在情況


英靈山
英靈山
現在英靈山上佳木蔥蘢,百花長開,翠柏鮮花,永伴忠魂。